青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qīng。此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其本义是蓝色、蓝色矿石或草木的颜色,后延伸至绿色、黑色,又可形容茂盛或年少的样子。在古人五行说中,木为东方之行,木是青色的,所以青是东方之色,用“青”可以表示东方义。其义又可延伸至青绿色的草、未成熟的农作物和竹简等。
字源演变
“青”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早期金文由“生”和“井”构成。从“井”,可能表示矿井;以生为形,取草生于地的意思,比拟这种从矿井采掘出来的矿物如草一般青葱。“生”和“井”也有表音的作用。
周代中期金文下部或写作“丹”,这是因为金文中的“井”与“丹”字形相近。这个字,由上“生”下“丹”两部分组成。以“生”表音,以“丹”表意,是形声字。“生”“丹”合而为“青”,本义是草木的颜色(借“丹”来表示颜色之义)。
“青”字发展到秦代小篆阶段,还是以上“生”下“丹”为形体,大致和金文差离不远,但隶变以后,在汉隶里的“青”字,上部的“生”已讹变为“”;而发展到楷书时,“青”下部的“丹”也已讹变为“月”了。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形容词 | 蓝色。 | 《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深绿色。 | 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 | |
黑色。 | 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 | |
茂盛的样子。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 |
比喻年少。 | 王建《白纻歌》:青娥弹瑟白纻舞。 | |
名词 | 青色物。 | 《汉书》: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
东方的代称。 | 《考工记》:东方谓之青。 | |
春的代称。 | 《灵枢》:春青风,夏阳风。 | |
青绿色的草。 | 孟浩然《大堤行寄万七》:踏青二三月。 | |
未成熟的农作物。 | ||
竹简。 | ||
古州名。 | ||
青海省的简称。 | ||
姓。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并仓经切,音鶄。《说文》:东方色也。《释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书·禹贡》:厥土青黎。《荀子·劝学篇》:青出之蓝而青于蓝。
又神名。《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又州名。《书·禹贡》:海岱惟青州。
又鸟名。《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青旌。注:青,青雀,水鸟。
又木名。庾信《步虚词》:空青为一林。注:云笈七签,玉清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青之林。又《广韵》:男青、女青,皆木名。出《罗浮山记》。
又果名。青子,橄榄也。苏轼诗“纷纷青子落红盐”。
又药名。《本草纲目》:空青,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青。又,白青,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并详《本草纲目》。
又《韵会》:竹皮曰青。《后汉·吴右传》:杀青简以写经书。注: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饮,曰踏青。
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复姓三氏,汉有青乌子,又有青牛氏,青阳氏。
又《集韵》《韵会》:并子丁切。与菁同。《诗·卫风》:绿竹青青。《传》:青青,茂盛貌。《释文》:青,子丁反。本亦作菁。又《小雅》:其叶青青。《释文》:青,子零反。
该文章由作者:【波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