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3作为酷睿i5的进一步精简版,是面向主流用户的CPU家族标识。拥有Clarkdale(2010年)、Arrandale(2010年)、SandyBridge(2011年)等多款子系列。
产品介绍
Corei3可看作是Corei5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核心工艺为Clarkdale,架构是Nehalem)这种版本。Core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核心工艺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整合CPU与GPU,这样的计划无论是Intel还是AMD均很早便提出了,他们都认为整合平台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而Intel无疑是走在前面的,集成GPU的CPU已在2010年推出,俗称“酷睿i系”,仍为酷睿系列。
目前最新版的Corei3为22nm工艺,相比于以前的45nm及32nm工艺在功耗和性能都有了不小的改进,在集成显卡也有到显着的提成,集成了hd4400和hd4600显示芯片,已能满足日常影像和游戏。
酷睿i3基于IntelWestmere微架构。与Corei7支持三通道存储器不同,Corei3只集成双通道DDR3存储器控制器。另外,Corei3集成了一些北桥的功能,将集成PCI-Express控制器。接口亦与Corei7的LGA1366不同,Corei3采用了全新的LGA1156。处理器核心方面,代号Clarkdale,采用32纳米制程的Corei3有两个核心,支持超线程技术。L3缓冲存储器方面,两个核心共享4MB。Corei3已于在2010年年初推出。
芯片组方面,采用IntelP55,P53(代号:IbexPeak)。它除了支持Lynnfield外,还支持Havendale处理器。后者虽然只有两个处理器核心,但却集成了显示核心。P55采用单芯片设计,功能与传统的南桥相似,支持SLI和Crossfire技术。但是,与高端的X58芯片组不同,P55不采用较新的QPI连接(因为I3处理器将PCI-E和内存控制器集成在CPU中了,还是用QPI连接,只不过外部是用DMI与单芯片P55连接),而使用传统的DMI技术。接口方面,可以与其他的5系列芯片组兼容。
2011年酷睿i3发布基于32nmSandyBridge架构新版本,接口更新为与原有LGA1156不兼容的LGA1155。
产品特点
Intel在09年发布的LynnfieldCorei5/i7已将内存控制器与PCI-E控制器集成到CPU上,简单来说,以往主板北桥芯片组的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到CPU里,因此P55主板的芯片组也就没有南北桥之分了,CPU通过DMI总线与P55芯片进行通信。H55/H57主板与P55主板类似,不同的是H55/H57还提供IntelFlexibleDisplayInterface(简称FDI)进行输出GPU的信号输出。因此要采用Corei3的GPU功能,必须搭配H55/H57主板,如果用在P55主板上,只能使用它们的CPU功能。
在规格上,Corei3的CPU部分采用双核心设计,通过超线程技术可支持四个线程,总线采用频率2.5GT/s的DMI总线,三级缓存由6MB削减到4MB,而内存控制器、双通道、超线程技术等技术还会保留。同样采用LGA1156接口,相对应的主板将会是H55/H57。
2011年2月份,Intel公司发布了四款新酷睿i系列处理器和六核芯旗舰酷睿i7-990X。其中包括新版的I3,也就是I32100。新版的I3——I32100与旧I3相比,主频提高到3100MHz,总线频率提高到5.0GT/s,倍频提高到31倍,最重要的是采用最新且与新I5、新I7相同的构架SandyBridge。不过三级缓存降低到了3M。
i3的cpu虽属于中端cpu,I5定位是中高端。虽然I3集成了GPU,但性能极为有限。主要因为I3是双核心四线程,也就是俗称的双核,而早先发布不集成GPU的I5750,是原生的四核CPU,四核在性能上超越双核很多。不要因为没有集成GPU认为I5不如I3,这完全是误区。
i3与i5
核心构成
代号为Lynnfield的和SandyBridge(除Corei5-2390T)的酷睿i5为原生四核心四线程设计,而酷睿i3均为双核心四线程设计。
代号Lynnfield的酷睿i5不集成GPU,酷睿i3均集成GPU。
睿频加速
酷睿i5均支持睿频加速,酷睿i3均不支持睿频加速。
桌面版
基于Westmere架构
"Clarkdale"(32nm)
CPU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EIST,Intel64,XDbit,IntelVT-x,Hyper-Threading,SmartCache.
FSB总线被DMI总线取代。
全型号通用参数:
晶体管数量:3.82亿
核心面积:81平方毫米
核心线程:双核心四线程
图形核心与集成内存控制器晶体管数量:1.77亿
图形核心与集成内存控制器核心面积:114平方毫米
步进:C2,K0
接口:LGA1156
DMI:2.5GT/s
内存支持:DDR3-1333双通道
内置GPU:HDGraphics
基于SandyBridge架构
"SandyBridge"(32nm)
CPU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AVX,EIST,Intel64,XDbit,IntelVT-x,Hyper-threading,SmartCache.
Corei3-2102可通过Intel付费升级服务升级为主频3.6GHz的Corei3-2153
全型号通用参数:
晶体管数量:5.04亿
核心面积:131平方毫米
核心线程:双核心四线程
步进:Q0,J1
接口:LGA1155
DMI2.0:5GT/s
内存支持:DDR3-1333或DDR3-1600双通道
基于Ivybridge架构
"IvyBridge"(22nm)
它是snb之后的intel产品。
IVB和snb都称为Bridge,是因为它们都是环形架构。只是IVB是22nm加3d三栅极晶体管工艺技术,IVB原生支持USB3.0以及PCIExpress3.0,核心显卡性能更好;但是,IVB的内存控制器跟SNB是一样的。
2012年IDF英特尔22nm3D晶体管技术首次与大家见面,与32nm平面晶体管相比,采用22nm3D晶体管的CPU可最多带来37%的性能提升,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电路能耗减少50%,最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已经用在代号为英特尔下一代酷睿处理器IvyBridge当中。
作为英特尔Tick-Tock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环,2012年4月发布的英特尔第三代酷睿IvyBridge与之前32nm平面晶体管相比,22纳米3-D三栅极晶体管,在大量增加晶体管数目的同时并控制芯片体积,在低电压下将性能提高了37%。而在并且只需要消耗不到一半的电量。
CPU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AVX,EIST,Intel64,XDbit,IntelVT-x,Hyper-threading,SmartCache.
全型号通用参数:
晶体管数量:5.04亿
核心面积:131平方毫米
核心线程:双核心四线程
步进:Q0,J1
接口:LGA1155
DMI2.0:5GT/s
内存支持:DDR3-1333或DDR3-1600双通道
基于Haswell架构
"Haswell-DT"(22nm)
CPU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AVX,AVX2,FMA3,EnhancedIntelSpeedStepTechnology(EIST),Intel64,XDbit(anNXbitimplementation),IntelVT-x,Hyper-threading,AES-NI,SmartCache,vPro。
全型号通用参数:
核心线程:双核心四线程
接口:LGA1150
DMI2.0:5GT/s
内存支持:DDR3-1333或DDR3-1600双通道
该文章由作者:【周文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