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父母、其他监护人)

家长,旧称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般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自然人)。一般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孩子的长辈。其并非法律术语,学校常见称呼,但与法律上的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范畴比较近似,属于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

概述

是相对于"孩子"而言,一般指父母,也可以指监护人,对孩子有教育,抚养的义务.

基本信息

词目:家长

拼音:jiā zhǎng

注音:ㄐㄧㄚ ㄓㄤˇ

基本解释

1. [the head of a family]:旧称一家之主

2. [the parent or guardian of a child]: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例句:明天学校里开家长会

引证解释

1.一家之主

《墨子·天志上》:“若处家得罪於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毛传:“主,家长也。”孔颖达疏:“《坊记》云:家无二主,主是一家之尊,故知‘主,家长’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陆象山家于抚州金溪,累世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大人,小儿犯罪,罪坐家长,干小妇人每甚么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家长在家日纵容了你。如今他出去了,少不得要还老娘的规矩。”

2.指一族之主

《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祝家庄最是豪杰,为头家长,唤做祝朝奉。”

3.丈夫

《三国志平话》卷上:“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你便守煞呵,刚捱到服满三年,你嫁箇知心可意新家长。”元施惠《幽闺记·抱恙离鸾》:“[旦]我随着个秀才栖身。[外]呀!他是什么人?你随着他。[旦]他是我的家长。”

4.船家,船主。指驾船的人。

《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梢公放下橹,说道:‘……你三箇却是要吃板刀面?却是要吃馄饨?’宋江说道:‘家长休要取笑,怎地唤做板刀面?怎地是馄饨?’”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玉闻说惊慌,急叫家长开船,星夜赶路。”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生]这等下船罢,[下船脱衣介]紫苔,分付家长,要杭州去。”明李翊《俗呼小录·世俗语音》:“船家,艄子也。又为梢公。今皆称家长或船家长。”

5.称呼。宋时对节级(狱吏)的称呼。

《水浒传》第三八回:“说话的那人是谁?便是吴学究所荐的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院长戴宗。那时故宋时金陵一路节级,都称呼家长;湖南一路节级,都称呼做院长。”

6.父母监护人。

张天翼《春风》:“他们的家长多半跟老师们很谈得来。”柯岩《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材,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7.俗指父亲、母亲。

合格家长具备条件

第一步:意识——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神经质的母亲。”这话虽然有点刻薄,但不无道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混淆教和养的概念。所以,溺爱型家长总是试图代替孩子成长,导致孩子无能无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由成长就好,这样就会导致孩子行为不规范、成绩不稳定;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孩子心态失常等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研究者以及成功家长的经验是,孩子的成长虽然和社会、学校不可分,家长的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有利的助力。众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要从0岁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积极客观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养成好习惯,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问题上就不会过于被动。这就像对待一棵树,小时候规范好它的方向,以后就不用过于精心,它完全可以靠惯力成长。

第二步:行动——和老师做最好的配合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底线就是“别犯法就行了”。这都是消极的态度。其实,学校的教育方针是经过百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如果家长能和学校配合,这是一种捷径。

学校老师普遍认为,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只看成绩不看做人,对规范孩子行为意识的教育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家长督促孩子学习不主动。小学生守则中的行为规范有20条,很多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一个连贯性和习惯性,如果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是两个样子,就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规范他们的行为尤其重要。

可能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学习不差就行了,其实规范行为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一个孩子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敷衍写作业或者不写,那么这可能会导致他长大后的诚信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习惯是积极的、阳光的,那么,他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第三步:研究——多沟通交流有方向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感染,需要激情,需要一个“场”。看一场激动人心的球赛,你会产生运动的冲动;听一位心态健康的残疾人讲成长经历,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生命很宝贵。要做好一个家长,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给你动力和自觉、积极情绪的“场”。

很多家长都有一箩筐忙碌的理由,孩子只要没出现“问题”,就似乎难以“专注”地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很多可以演变成问题的细节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如果你经常和老师交流,经常和孩子家长们沟通心得,你就会找到自己孩子的问题隐患、发展潜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找到最具体、最快捷的方法。比如所说的赏识教育、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孩子一起讨论各种问题的具体的方法、分寸、细节,都可以和有经验的家长取经,很多细节也可以直接拿来用。

期刊名称

简介

《家长》创办于1992年年底。创办《家长》的初衷是,当时全社会对家庭教育日益重视,许多学校都创办了家长学校,而国内关于义务教育学龄段孩子的家教期刊在报刊百花园里尚属空白,为了抓住这契机,杂志社决定组建《家长》编辑部,编辑出版《家长》,通过它向中小学生家长介绍科学的家教理论及成功的家教经验。

当时由杂志社副社长周力同志任刊物主编,金玉章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2年底出了创刊号第1期,名为《中小学生家长学校》,16开本。1993年更名为《家长》,当时为双月刊。1995年1月《家长》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期刊。1995年开始从自办发行改邮发。1999年1月改双月刊为月刊。

《家长》是天津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天津教育杂志社是天津市教委唯一直属的新闻宣传单位,该社是一个老牌的教育宣传单位,创办至今已50多年了。由于是市教委直属的单位,杂志社和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杂志社肩负着对天津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学生及家长的指导和服务的重任。天津教育杂志社在天津教育系统有着强大的号召能力。

栏目设置

《家长》的栏目设置主要有“名人家教”“教子有方”“本刊专访”等。这些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为家长介绍科学的家教理论、传授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总结失误的家教教训、交流优秀成功的教子经验、解答家教中的难题,并帮助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这些内容都深受为人父母者的欢迎。

编辑队伍

《家长》杂志的编辑队伍是一支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富于创新精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队伍。《家长》的采编人员基本上都是在学校从事过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又在教育期刊任多年编辑的人员,他们熟悉教学情况,了解孩子心理,熟悉教法,并有着深厚的编辑功底,故在选文发稿时能做到沙中淘金和有的放矢。截至1999年底,编辑部有编辑、记者共5名(另有兼职编辑1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3名,杂志社副社长张遵融同志任刊物主编,贾兆平同志任编辑部主任,刘志平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

该文章由作者:【张庆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