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拼音:mù)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为坟墓,后引申为宏伟的陵墓、墓志、葬等义。
字源演变
“墓”,形声字,从土,莫声。“莫”表否定,为没有;“土”为土地、土壤。“墓”字“莫”在“土”上,意为土上空无一物。 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地平,不植树者称“墓”,后泛指坟墓。“莫”的甲骨文为日落林中之形,是“暮”的本字,表示黑暗。“暮”“土”意为黑暗的土地,意指地下。此处借指人死后所葬之处,即坟墓。隶变后的主要变化是弯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线条,断笔变成连笔。《说文》:“墓,丘也。”段玉裁注:“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浑言之则曰丘墓也。”《周礼春官冢人》:“正墓位。”也指茔域、陵园。
现代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mù | 名词 | 泛指坟墓 |
墓地 | ||
墓志 | ||
宏伟的陵墓 | ||
动词 | 葬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丘也。从土莫声。莫故切。
说文解字注
(墓)丘墓也。墓字今补。丘谓之虚,故曰丘墓,亦曰虚墓。《檀弓》曰:“虚墓之闲,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是也。周礼有冢人、有墓大夫。郑曰:冢、封土为丘壠,象冢而为之。墓,冢茔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然则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浑言之则曰丘墓也。墓之言规模也。《方言》: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所以墓谓之墲。注引《汉·刘向传》初陵之墲。今《汉书》作初陵之橅。从土,?声。莫故切。五部。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故切,音暮。《说文》:丘也。郑玄曰:冢茔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礼·檀弓》:古不修墓。
又易墓非古也。《王制》:墓地不请。《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凡争墓地,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注:墓厉,谓茔限遮列之处。庶人不封不树,故不言冢而云墓。
又《扬子·方言》:凡葬,无坟谓之墓,有坟谓之茔。故檀弓云:墓而不坟。
又平曰墓、封曰冢、高曰坟。
又北谷曰墓。《史记·封禅书》:西方神明之墓。
又《集韵》:䝉晡切,音模。《前汉·班固叙传》:陵不崇墓。注:墓音模。
音韵汇集
字形 | 韵书 | 声调 | 韵目 | 声类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声母 | 韵母 | 小韵 | 韵部 |
墓 | 广韵 | 去声 | 暮 | 次浊 | 莫故切 | muo | 明 | 模 | 暮 | ||
集韵 | 平声 | 模 | 明 | 次浊 | 蒙脯 (晡)切 | mo | |||||
去声 | 莫 | 明 | 次浊 | 莫故切 | mo | ||||||
韵略 | 去声 | 暮 | 莫故切 | ||||||||
增韵 | 平声 | 模 | 莫胡切 | ||||||||
去声 | 暮 | 莫故切 | |||||||||
中原音韵 | 去声 | 鱼模 | 次浊 | mu | 明 | 鱼模合 | 暮 | 鱼模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鱼模 | 忙布切 | ||||||||
洪武正韵 | 平声 | 模 | 莫 | 次浊 | 莫胡切 | mu | 模 | 模 | |||
去声 | 暮 | 莫 | 次浊 | 莫故切 | mu | 暮 | 模 | ||||
蒙古字韵 | 去声 | mu | |||||||||
分韵撮要 | 阳去 | 明 | 孤 | 务 | 第十二孤古故 |
该文章由作者:【小七七】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