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汉语成语)

七月流火,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yuè liú huǒ(古读huǐ),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

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大致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

释义

“七月流火”,这里的七月是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火”是指大火星,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变凉的信号。

火:星名,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指农历七月。

“流”:指移动,落下。

“火”是通假字,同毁huǐ,是大火星的名字星名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每年农历五月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农历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知暑渐退而秋将至”,故称“流火”。即天气转凉的意思。

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

在气象预报还不完善的古代,人们往往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进行观察来确定农时,指导生产。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曾写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甚至当时的朝廷还专门设置了“火正”之职,负责观测“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确定农时节令。

通过常年的观察,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里所描写的“七月流火”的情景,如今则要到农历八月底才能观察到。

总而言之,“七月流火”乃是天气开始变凉的信号。如果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的炎热,其实是犯了望文生义、南辕北辙的错误。

另外,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

同时也表示,事情已经过了鼎盛时期,渐渐衰退的意思。

该文章由作者:【墨时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