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汉语汉字)

段(拼音:d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手持锤敲打山崖上的石头,本义指敲击、锤打,是“锻”的初文。段常用于指事物、时间的一个部分,还指工矿企业中的一级行政单位。

段(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段,椎物也。从殳,耑(duān)省声。”许慎以为篆文段字的左半部与篆文耑字的上部相同,韵亦同,故解为“从殳,耑省声”。其实,段字的结构与耑字并无联系。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按: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hǎn,山崖)中捶石之形。许君训‘椎物’,引申之义也。云‘耑省声’,误象形为形声矣。”

段字是会意字。金文作图1、图2,篆文作图4。左上(图A)一说是“石”字,字形像山崖与石块;右下从殳(shū),在古文中,表示兵器的殳和表示敲击的字都作殳。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手持槌在山崖中敲捶石块,本义为敲击、锤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椎击的东西很多,不可能用哪一种具体事物作为造字的构件,故只用殳、石会意。战国时,带石块的厂上或加饰笔作图C,形旁殳或作又、攴(图12、13)。林义光《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从殳之字与又、攴同意。”小篆山崖与石块、饰笔整合成图E形。汉隶或承袭前代从攴,主流结构从殳,楷书作14;或作图15,俗体。

段字从殳从石会意,还可以从“腶”字得到佐证。“腶”,古时特指在石上捶治干肉。“腶”字原来就是段字,后才加肉旁作“腶”。

段字后作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郑玄注:“金工:筑、冶、凫、栗、段、桃也。”孔颖达疏:“段氏主作钱膊、田器。”段是铁匠的一种,专门制造农具和钱币。这就免不了要锤打,且又是锤打金属。故加一金旁作锻。段字的捶击、锤打的意义,也就由锻字取代了。

古代段与断同音假借为断。有截断、分开的意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段,假借为断。”“截断”这个动作的结果就是分割后小段的事物。凡可分割成段的事物,大都可以用量词“段”来称量,如时间或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段落、某一小节。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段duànㄉㄨㄢˋ

事物、时间的一节:阶~。地~。片~。~落。

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工~。机务~。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位。

古同「缎」,绸缎。

古同「锻」,锻炼。

姓。

详细释义

段duàn

〈动〉

(形声。从殳(shū),耑(duān)声。「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作意符,表示与手持器械的动作有关。金文字形,会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义:锤击)

同本义[forge]

段,椎物也…其藉以椎物之石曰碫。——《说文》

又如:段氏(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

分段;截断[cutoff]

段,分段也。——《广韵》

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说文》段玉裁注

古时在石上用棒打干肉(并施加姜、桂皮等)[beatwithastick]。如:段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

词性变化

段duàn

〈名〉

某些部门的基层机构[section]。如:工段;机务段,排字工段;公路段,总段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grade]。如:他是九段棋手

部分[part]。如:地段;阶段

通「缎」[satin]。如:段子(即「缎子」)

碫。砺石[anvil]

美人赠我锦绣段。——张衡《四愁》

我有一匹好素绢,重之不减锦绣段。——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又如:段工(周代冶炼金属的工匠有六,其一为段氏,从事铸造田器钱镈等物)

身段;体段。指妇女的身段或体态[figure]

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段duàn

〈量〉

布帛或条形物的一截[section]。如:二尺长的一段布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殳部】徒玩切(duàn)

椎①物也。从殳,耑省声。

【注释】①椎:同“槌”,用槌敲击。

说文解字注

椎物也。用椎曰椎。《考工记》:“段氏为鎛器。”徐丁乱反,刘徒乱反,徐音是也。鎛欲其段之坚,故官曰段氏。《函人》职曰:“凡甲锻不摰则不坚。”锻亦当作段。金部曰:“锻,小冶也。”小冶,小铸之灶也。后人以锻为段字,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大雅》:“取厉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郑曰:“段石,所以为段质也。”古本当如是。石部:“碫,段石也。从石段。”《春秋传》,郑公孙段字子石,古本当如是。段石与厉石各物。《说文》训诂多宗毛传。

从殳。耑省声。徒玩切,十四部。

(说明:粗体字为《说文解字》原文部分)

广韵

徒玩切,去换定‖段声元3部(duàn)

段,分段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郑共叔段之后。《风俗通》云:“段干木之后。”段氏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后。晋将段匹磾。徒玩切。三。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部】段·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5

古文:?

(duàn)《唐韵》《集韵》《韵会》徒玩切。《正韵》杜玩切。竝音缎。《说文》:椎物也。一曰分段也。帛二曰緉,分而未丽曰匹,既丽曰段。张衡诗:美人赠我锦绣段。

又款段,马名。《后汉·马援传》:御款段。注:款,犹缓也,言形段缓也。

又段谷,水名。《通典》:秦州上邽县有段谷水,姜维为邓艾破於此。《水经注》:藉水又东合段溪水,出西南马门溪,东北流。

又阿段,蛮獠之称。《北史·蛮獠传》:獠无名字,以长幼次第呼之,丈夫称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风俗通》:段干木之後,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後。

又段干,复姓。

又卵不成也。与毈通。《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duàn)又《集韵》《韵会》《正韵》竝都玩切。同锻。鍊也。一曰小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段氏为鏄器。

又通腶。《礼·昏义》:妇执笲、枣、栗、段、脩以见。段,丁乱反。

从殳,耑省声。与叚别。叚乃假借之义,古马切。俗通用,非是。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wɑn

王力系统

d

uan

董同龢系统

uɑn

周法高系统

d

wan

李方桂系统

d

uanh

西汉

东汉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uɑn

拟音/王力系统

d

uɑn

拟音/董同龢系统

uɑn

拟音/周法高系统

d

uɑn

拟音/李方桂系统

d

uân

拟音/陈新雄系统

uɑn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二十九换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徒玩切

dʰuɑn

集韵

去声

二十九换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玩切

tuɑn

去声

二十九换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徒玩切

duɑn

增韵

去声

都玩切

去声

徒玩切

中原音韵

去声

桓欢

合口呼

全清

tuɔn

中州音韵

去声

桓欢

当乱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九翰

全清

都玩切

tuon

去声

九翰

全浊

杜玩切

d‘uon

分韵撮要

阳去

第十三鸳婉怨乙

该文章由作者:【孟德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