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蓝戒指是哪个朝代的(古代烧蓝首饰)

点翠和烤蓝这两种首饰工艺分别是什么朝代开始的?

点翠工艺是汉代开始的,而烤蓝是对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首饰工艺中指的是烧蓝工艺,其源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工匠发明。

点翠工艺产生自汉代,是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属于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烧蓝工艺不是一种独立的工种,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种以点缀、装饰、增加色彩美而出现在首饰行业中。烧蓝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由于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因此也称为“烧银蓝”。

银烧蓝又称银胎珐琅,13世纪末,由意大利工匠发明,14世纪法国巴黎出现了多彩的透明珐琅器。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实物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的银烧蓝五福捧寿八方盒,已有宝蓝、浅蓝、浅绿、红、黄、白等色珐琅,透明性良好、色调爽朗透彻,属于成熟期产品,故其起源应不晚于17世纪末。

扩展资料

一、点翠工艺分为软翠和硬翠,是根据点翠工艺所使用的翠鸟羽毛而划分的。

1、硬翠

点翠采用的翠鸟羽是比较大的羽毛,叫硬翠,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

2、软翠

软翠是点翠工艺使用的是翠鸟比较细小的羽毛制作出来的点翠首饰,叫软翠。

二、烧蓝工艺历史

早期的银烧珐琅工艺品,是由清代内务府,广储司设的“银作”来生产,这些工艺品都是为皇宫贵族服务的,因此在这类作品上我们是很难看到古代工艺大师们的名字。

直到清晚期,民间银铺才开始烧制这种器皿,银胎珐琅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焙烧、錾刻、锤揲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缺一不可,常见的珐琅釉颜色有蓝、绿、红、黄、白5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点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烤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烧蓝

景泰蓝工艺起源与哪个朝代?具体包括什么工艺?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得名于明朝景泰蓝年间,且以蓝釉为其特点。

清乾隆年间,景泰蓝木品的花色、品种增多,除大量制作祭器外,还制有围屏、屏风、桌椅、绣墩、枕头、鼻烟壶等用具和陈设品。由于制作技木的提高与设备上的逐渐完善,不但能制作极小的精致器物,还能制作一丈多高的大佛塔。

清末,景泰蓝工艺品在国际市场渐负盛名,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获奖。

新中国建立后,景泰蓝行业逐浙扩大,技艺精湛的工人和设计人员由建国初期的60多人增加到 5000多人,产值提高了好几百倍,品种规格达1000多种。近年来又恢复了炉、鼎、壶、立体兽、蜡台的生产,还恢复了过去认为最难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的侍统产品。用景泰蓝形式仿制的部分出土文物,如”金银错豆”、”凤头扁壶”也都获得了可喜的成功。一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龙凤、狮子、缠枝莲等图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实主义题材的”钢花瓶”、”咏梅盘”、”礼花盆”、”首都八景”等产品不断涌现,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烧蓝是明代独有的吗?

烧蓝是瓷器的一种方法,明朝的青花瓷大多数是用这种方法,并不是明朝独有的

烧蓝戒指是哪个朝代的(古代烧蓝首饰)

该文章由作者:【过河卒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