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拼音:zhō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条小船,本义即船。古籍中又可活用为动词,指渡河或用船运载。
舟是汉字部首之一,以“舟”作意符的字大多与船有关,如:船、舰、舷、航、前等。
字源演变
象形字。甲骨文(图1、2)的“舟”就像是小船的形状,由字形观之,“舟”的形制似是方头方尾,矩形而首尾略上翘,两边有出角,中间有隔舱。这已是成熟的木板船之象形了。西周金文(图3)也常见舟字,而且形体没有大的变化。《方言》关西、关东方言船舟之说,是就战国秦汉时代而言的,商、西周时代未必如此。朱骏声以俞、舟、船作为船的名称发展次序,也未必是事实。《说文解字》篆文(图6)之舟字形体是直接继承春秋时代石鼓文(图4)舟和舟字旁形体而来,汉代碑文“般”字所从之舟(见上字表8)及魏舟字(见上字表9)形体是小篆舟字隶书写法,楷书舟字正是继承这隶书写法而来。西汉出土简帛中的舟字形体是直接从西周舟字、战国秦代舟字旁那样的形体而来,但不流行于楷书。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zhōu | 名词 | 船。 |
古代尊彝等的托盘。 | ||
〈文言〉酒器。 | ||
(Zhōu)〈文言〉 通“周”。朝代名,西周。 | ||
(Zhōu)姓氏用字,参看“舟姓”。 | ||
动词 | 〈文言〉用船渡水;乘船;操舟。 | |
〈文言〉用船运载。 | ||
〈文言〉佩带。 | ||
参考资料 |
近义辨析
舟、船
舟和船所指相同,但是产生的时代不同:先秦文献用舟,汉及汉以后用船。现代汉语里,舟不单用,用在复合词及成语中,如:泛舟、龙舟、神舟、顺水推舟。船可以单用,如:江面上有许多船;也可以用在复合词及熟语中,如:商船、航船、脚踩两只船。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舟部】职流切(zhōu)
舟①,船也。古者,共鼓、货狄②,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
【注释】①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行曰船也。”②共鼓、货狄:黄帝、尧舜时人。
说文解字注
船也。
段注:《邶风》:方之舟之。传曰:舟,船也。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不传於柏舟而传於此者,以见方之为泭而非船也。
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
段注:郭注、《山海经》曰:世本云?鼓,货狄作舟。《易·系辞》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鼓货狄,黄帝尧舜间人。货狄疑即化益,化益即伯益也,《考工记》故书舟作周。
象形。
段婡注臫頭:條职流切,三部。
广韵
职流切,平尤章‖舟声幽2部(zhōu)
舟,舟船。《墨子》曰:“工倕作舟。”《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丗本》曰:“共鼓、货狄作舟。”二人并黄帝臣。又姓,《左传》晋大夫舟之侨
康熙字典
【未集下】【舟字部】舟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0
《唐韵》《集韵》《正韵》职流切。《韵会》之由切,并音周。《说文》:船也。《释名》:舟言周流也。《易·系辞》: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书·说命》: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尔雅·释水》:天子造舟。注:比船为桥。又:诸侯维舟。注:维连四船。又:大夫方舟。注:倂两船。又:士特舟。注:单船。扬子《方言》:关西谓之船,关东谓之舟,今吴、越皆谓之船。《世本》:黄帝臣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吕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经》:滛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物理论》:化〔⿰彳瓜〕作舟。束皙《发蒙记》:伯盆作舟。
又《正韵》:载也。
又《韵会》:带也。《诗·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瑶,鞞琫容刀。传:舟,带也。
又尊下台,若今时承槃。《周礼·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说古彝有舟,设而陈之,为礼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诸其中而注之。舟与彝二器相须,犹尊之与壶,缾之与罍。先儒谓舟形如盘,若舟之载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汉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虚设以承彝也。形制详《博古图》。
又地名。《左传·襄十四年》: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人自臯舟之隘要而击之。注:臯舟,吴险阨之道。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注:息舟,楚邑。又《哀二十一年》:请除馆于舟道。注:舟道,齐地。
又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训》:维出覆舟。
又官名。《礼·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注:舟牧,主舟之官也。
又姓。《左传》:晋有大夫舟之侨。
又与周通。《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舟以行水。注:故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为舟。
又《韵补》叶陟鱼切,音朱。《道藏歌》:玉龟七宝林,唱赞愿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又《诗·大雅》:何以舟之。朱注:之遥反。与下刀叶。
字形书法
首笔短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框内上点写在竖中线。长横收笔于横中线。末笔点写在竖中线,与上点垂直对应。
音韵集成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tɕ | ||
王力系统 | 幽 | ȶ | ǐu | |
董同龢系统 | 幽 | ȶ | jŏɡ | |
周法高系统 | 幽 | t | jəw | |
李方桂系统 | 幽 | t | jəgw | |
西汉 | 幽 | |||
东汉 | 幽 | |||
魏 | 幽 | jou | ||
晋 | 幽 | jou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尤侯幽 | jou | |
北魏后期北齐 | 尤侯幽 | jou | ||
齐梁陈北周隋 | 尤侯幽 | jou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tɕ | i̯ə̯u | |
拟音/王力系统 | tɕ | ǐəu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ɕ | ju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ɕ | iəu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ś | jə̆u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ɕ | ǐou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舟 | 周 | 流 | 平声 | 下平十八尤 | 章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职流切 | tɕju | |
集韵 | 周 | 流 | 平声 | 下平十八尤 | 章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之由切 | tɕiəu | ||
韵略 | 平声 | 尤 | 之由切 | |||||||||
增韵 | 平声 | 尤 | 之由切 | |||||||||
中原音韵 | 周 | 阴平 | 尤侯 | 照 | 齐齿呼 | 全清 | tʂiu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尤侯 | 张柔切 | |||||||||
洪武正韵 | 周 | 平声 | 十九尤 | 照 | 陟 | 全清 | 职流切 | tʃiou |
该文章由作者:【海贼王百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