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ìng,此字最早见于篆文,本义是照,引申表示为通过照射而显出。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日”为太阳;“央”为中央。“日”“央”为“映”,既表示日在中天,也表示时当正午,正是一日中光线最强之时。“映”的字形表明正是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万物难以隐形。太阳照射在物体上,因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物体的影子就会映在地面或别的物体上。所以“映”还可指因光线照射而显现出。
被太阳照耀就会产生影子,影子可以显示出人和物体的形状,因而显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也可以用“映”来表示。也可以指因光线照射而显示的意思,以及光影的折射。“映”也有向上级转达下级意见的意思,如反映群众意见。“映”也通作“暎”,现在一般指“映照”之义。
现代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yìng | 动词 | 照 |
反映,因光线照射而显出 | ||
映衬 | ||
遮;隐藏 | ||
放映电影或播放电视节目 | ||
名词 | 阳光 | |
未时。午后一到 三时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日部】映
明也。隐也。从日央声。於敬切。
康熙字典
yìng
《广韵》於敬切。《集韵》《韵会》於庆切。《正韵》於命切。?英去声。《说文》:明也,隐也。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潘岳《射雉赋》:畏映日之傥朗。
又王羲之《兰亭诗序》:映带左右。
yǎng
又《广韵》乌朗切。《集韵》倚朗切。?音坱。《玉篇》:映㬒,不明也。
音韵集汇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四呼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映 | 广韵 | 宕 | 上声 | 荡 | 影 | 开口呼 | 一 | 全清 | 乌朗切/於敬切 | ʔɑŋ | |
梗 | 去声 | 映 | 影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於敬切/乌朗切 | ʔjɐŋ | |||
集韵 | 上声 | 荡 | 倚朗切 | ||||||||
去声 | 映 | 於庆切 | |||||||||
韵略 | 去声 | 映 | 於命切 | ||||||||
增韵 | 去声 | 敬 | 於命切 | ||||||||
中州 | 去声 | 庚青 | 叶英去声 | ||||||||
洪武 | 去声 | 敬 | 影 | 乌 | 全清 | 於命切 | ʔiəŋ |
该文章由作者:【何志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