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欧洲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2009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图发布。2010年,有一项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的研究结果表明:就现代分布于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2014年2月,根据考古学家们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和现代人类的DNA序列非常相似。/n/n

尼安德特人(欧洲古人类)

发展历史

尼安德特人(拉丁文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又译尼安德塔人)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冰河时期本来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性格温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现代人并不是尼安德塔人的一种,就是说,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不同种。现代人从15万年前在非洲出现,3万5千年前才到达欧洲,大概在5万年前离开非洲,尼安德塔人与现代人形成种系发生上的平行系群。但智人是人属下的唯一一个种。而尼安德塔人的遗迹最早是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谷(Neander valley)所发现。但刚开始他们并未被辨识出是跟我们属于不同的人种。对于两个人种的相似与不同,以及他们可能有过怎样的接触(如果有的话),出现激烈的讨论。“尼安德塔”一名源自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Dusseldorf)附近,尼安德峡谷上方的一个洞穴里第一次发现这种人类的遗骨。遗骨的发现立即引起了热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些遗骨究竟是古人类的遗骨还是仅仅是一种因疾病而变形的现代人的骸骨。

特征

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颅骨容量为1200~1750 cm³。现代人的则为1400~1600cm³。身体的特征为,额头平扁(就是说眉弓到发际线的距离比现代人短得多)。下颌角圆滑,下巴并不像现代人那样前突。骨骼强健,有着耐寒的体格,具体就是肱骨与尺挠骨的比例,以及股骨与胫骨腓骨的比例比现代人大,这是典型的适应寒冷气候的解剖特征。他们生活在欧洲,肤色应该是浅色的。

欧洲最后一个(玉木)冰期是在大约1万~7万年之前,已经发现的最多和最为完整的尼安德特人骨骼遗骸就是这个时期的。这些遗骸使我们对尼安德特人的相貌特征和习惯有所了解。尼安德特人身材短小、敦实和健硕。尽管他们的颅壳长、浅、宽而且后部扁平,但脑容量却等于或超过现代人。他们的眶上嵴大,牙齿也大,颧骨较小,胸部较宽,四肢粗笨,手和脚也比较大。比起现代人,尼安德特人走路的方式显得更不对称而且横向。

关于尼人的形态,根据对典型尼人如圣沙拜尔人、费拉西人、肯纳人、阿木德人和塔邦人的观察,有以下主要特征:头骨低长和眉脊发达近似于直立人,但其枕骨较为圆隆,不似直立人的明显的呈角状转折。脑量略大于现代人的平均值,但绝不意味尼人的智力高于现代人,而可能与尼人的肌肉较为结实有关。尼人的面部较为特别,中面部尤其是鼻部明显向前突出,许多人解释为这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尼人的牙齿的位置非常居前,以致于第三臼齿与下颌支之间出现一较阔的间隙。颧骨倾斜地向后转折,而非现代人之“高颧骨”那样的角度。肢骨比现代人粗壮,关节面大,反映了尼人庞大的身体结构和厚实的肌肉。现代的研究表明,尼人的大腿和前臂呈略呈弓形的弯曲,但其步态仍类似于现代人,而非过去步勒所说的弯腰、屈膝和用脚外缘着地的姿势。

起源

关于尼安德塔人的起源还不能确定。尼安德塔人的祖先可以推溯至大约10万~15万年以前。在法国境内发现的头盖骨残骸就属于那一时期,但是它们在特征上比起更早期的直立人来说,更具有新的智人的某些特征,早期的直立人从年代上讲应该是尼安德塔人的祖先。

但是,尼安德塔人可能是欧洲最后一个(里斯-玉木〔Riss-Wurm〕)间冰期(1.5万~11.5万年以前)的产物。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确定是尼安德塔人的下腭、牙齿和头盖骨部分。

全基因组

基因组草图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日前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世界5个地区的现代人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科学家意外发现,一点尤其让人困惑,因为迄今东亚地区尚未发现尼安德特人的遗迹。

科学家提出的一个较合理的解释是:尼安德特人在大约10万年至5万年前在中东地区与走出非洲的早期现代人发生过交配,之后现代人散居欧洲和亚洲各地。

完整基因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莱比锡人类进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并将完整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数据公布在互联网上,可免费获得。

研究人员指出,在2010年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中,每个位点只进行了一次测序。如今完整版的基因组图种,确定每个位点都进行了50次以上的测序。所以这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与其父母基因之间即使有很小的差异,也能明显区别出来。“这次的基因组测序质量非常高。能和去年提交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相比,和目前许多人类基因组数据一样好甚至有所超过。”负责协调基因组分析的凯·普鲁夫博士说。

生活方式

尼安德塔人看来是相当稀少的人类,已经在法国北部发现尼安德塔人使用过的工具(在工具中发现一颞骨,通过研究发现,它属于一个尼安德塔人。该骨器的一端被切出一条沟,应该是为了方便用绳子绑起来的。而现代人的工具,则是在其中打洞,并将之用绳串起来)。在其营地出土的遗迹大多是工具。但是尼安德塔人的工具数万年都没有改革。因此认为他们的智力比现代人低。他们没有弓箭,要有特殊的策略去围捕动物。他们会与熊等动物争夺栖身的洞穴。

尼安德塔人是穴居者,但也偶尔在露天地建造营地。洞穴的入口有时用石块砌小,岩穴也常常用这种方法加以改善。他们使用火,猎取一些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动物(如山羊和小鹿),并且吃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猎物。他们制造并使用各样的石制工具和木制长矛。

尼安德塔人单独或成群地埋葬死者,也照料生病或受伤的人。用作牺牲的动物常常和人的骨骼一起被发现,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奉行某种原始的宗教。

分类

对尼安德塔人在分类学上的划分现仍处于争论之中。最初他们被画分为单独的一个门类(即尼安德塔人种,学名为H. neanderthalensis),后来,他们又被认为是智人的一个亚种(学名为H.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但有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赞成原先的说法。尼安德塔人在人类进化上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在他们分布的一些地区,可能已被并入现代人总体之中,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可能已经绝种。

食人族之谜

2000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的一处地下洞穴,出土了8具有4.3万年历史的尼安德特人骸骨。这8具骸骨中有4具是年轻人,两具是青少年,另两具分别是年龄更小的儿童和一个婴儿。在这8具骸骨中,有许多骨头都有被切割和撕扯下来吃肉的痕迹。此外,这些骸骨手臂和大腿上较长的骨头,也曾被人为地断开,很明显是为了吸食骨头里含有营养的骨髓。

自从2000年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在对这些尼安德特人的骸骨进行研究。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曾遭遇一场严重的饥荒,而且他们当时还通过吃自己的同伴来活命。

混血后裔

尼安德特人是否能与智人混血是一个研究议题,2010年以前的研究大多以为不可能混血;但当时也有少数证据显示有可能,因此尼安德特人可能因为在遗传上居于劣势,所以都被现代人同化,而不是单纯地完全灭绝,例如在葡萄牙发现的一具4岁小童的尸骨,其中的解剖显示了很多尼安德特人的特征,如提到的肱尺桡骨的比例和下颌骨的形状。

但是他配有装饰品,下巴的强健构造,而且他生活在尼安德特人灭绝的3000年后,刷新了灭绝的时间记录。

历史

尼安德特人的遗迹从中东到英国,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都有所发现。

早期学说认为尼安德特人在智人的入侵下已经绝种;可能是由于气候突然寒冷起来。尼安德特人为避寒而躲进山谷,群体之间缺乏联系,近亲交配增多,加上现代人与之的竞争,导致了尼安德塔人的灭亡。

但根据discovery channel播出的节目表示,尼安德特人未必被智人灭绝,反而可能因为遗传上居于劣势,所以都被智人同化,例如在葡萄牙发现的一具4岁小童的尸骨,其中的解剖显示了很多尼安德塔人的特征,如提到的肱尺桡骨的比例和下颌骨的形状。但是他配有装饰品,下巴的强健构造,而且他生活在尼安德特人灭绝的3千年后,这说明他是智人。

但有些学者认为,尼安德特人成为智人的食物,因为有证据显示其与智人发生过许多争斗,这一令人不可思议的结论是根据在莱斯·罗伊斯(Les Rois)发现的一块尼安德特人颚骨化石得出的。据悉,腭骨化石是《人类学杂志》在进行一项研究时于法国西南部的莱斯·罗伊斯发现的。腭骨上的切口与早期人类在石器时代猎杀鹿以及其它动物时留在骨头上的切口类似。据信,尼安德特人的肉被智人吃掉,牙齿则用来制作项链。

其他资料

名称由来

出现在欧洲的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名称因其化石在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中而得名。

尼人分布很广,西起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东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南到巴勒斯坦,北到北纬53°线。年代最早的距今达20万年左右,最晚的距今约4万年。尼人化石常与莫斯特文化共存。狭义的尼安德特人,仅指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人类化石。尼安德特河谷的尼人化石包括颅骨和部分肢骨,其化石遗存比较丰富,主要有头盖骨和体骨等。

体形特征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判断,尼安德特人骨骼粗大,肌肉发达,但个子不高,男子只有1.55米至1.56米。由于身体较矮,脊椎的弯曲也不明显,因此他们很可能是弯着腰走路,跑步时身体略微朝向地面。尼安德特人头骨的特征是:前额低而倾斜,好像向后溜的样子,眉峰骨向前突出很多,在眼眶上形成整片的眉脊。尼安德特人的脑部已经非常发达,脑容量约达1230毫升。

尼安德特人使用较为进步的打制石器,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这表明,当时的人类在同大自然界的斗争中,自身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从1856年人们第一次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以来,尼安德特人一直是一个吸引公众兴趣的谜,对尼安德特人的各种猜测一直不断。从许多方面来看,尼安德特人都可称得上是原始人类研究中的恐龙。与恐龙一样,尼安德特人也是突然之间销声匿迹的,它们消亡的原因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同时,恐龙和尼安德特人都是大众文化的宠儿,经常在漫画中一同出现。

但是,大众文化对尼安德特人有许多的误解。尼安德特人往往被看作陈旧过时的化身,被诽谤为因智力不足以应付环境的变迁而导致灭亡的低等人种。而实际情况是尼安德特人非常成功地面对气候挑战的时间至少有20万年,比延续至今的现代智人还要长12.5万年到15万年。

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有过交配

一个国际团队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他们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世界5 个地区的现代人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非常可能在小范围内发生过交配,时间可能是现代人走出非洲后,在中东遇到尼安德特人之时。 科学家测序所用基因材料来自克罗地亚一个洞穴中发现的3个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她们生活在约4万年前。科学家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中国、法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南部和西部的5个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现代人有大约1%至4%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源自尼安德特人。以往对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检测中,没有发现他们与现代人交配的痕迹。尼安德特人与非洲以外现代人的关系,比与非洲人的关系更密切。除非洲人外,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欧洲人、东亚人以及其他地区人类的基因关系都相同。

“化妆盒”揭示其智慧细腻另一面

在人们的印象中,生活于冰河时期之前的尼安德特人是粗野和驽钝的,日前科学家发现证据证明尼安德特人在5万年前也“化妆”,从而揭示了尼安德特人智慧和细腻的另一面。

这一发现发表于美国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科学家认定一个带有色素残留的贝壳是尼安德特人的化妆品容器。这一贝壳是在西班牙南部省份穆尔西亚的考古遗址出土的。考古队认为他们的发现使“尼安德特人很蠢的观念”成为历史,证明他们也有象征性思维能力。

领导这项研究的考古学家Joao Zilhao教授说这是第一个尼安德特人使用化妆品的确定证据,他告诉记者,“这些配方是新的,不仅是人体绘画而已。”科学家同时还发现了一块黄色的色素块,很可能是用来打底的。而另一些被雕出造型,并涂抹靓丽的贝壳也可能被戴在身上作为装饰。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生活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尼安德特人的遗骨于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峡谷上方的一个洞穴里首次被发现,因此得名。自那以后,尼安德特人成了大众文化的宠儿,经常和恐龙一起在漫画中出现。尼安德特人同时也被看作陈旧过时的化身,被诽谤因智力不济而在环境变化中灭亡。“这些证据坚如磐石,人们可以埋葬关于尼安德特人驽钝的成见了。”Joao Zilhao教授说。

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Chris Stringer教授同意这些发现有助于反驳尼安德特人缺乏智慧的观点,但他认为要改变人们印象中尼安德特人的粗野形象很难,“当球迷表现粗野,或政客鼓吹保守观点,他们都会被称为‘尼安德特人’,我不觉得小报会更改他们的标题。”

尼安德特人之死

人类历史上最迷人的奥秘之一,莫过于在欧洲繁荣了成千上万年的尼安德特人的命运了。15万年以前,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洲茂盛的河谷里。但是,4万年以前,现代人类从发源地东非开始由东向西迁徙,横扫了欧洲大陆。考古学家发现,在现代人类占据了欧洲以后,尼安德特人开始全面撤退,进入南欧的“避难所”,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然后在那里走向灭绝。

3万多年前,随着冰川蔓延过整个欧洲大陆,尼安德特人便灭绝了。英国剑桥大学地质考古学家特尹尔德-范-安德尔等出版了一本名为《欧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书,认为尼安德特人之所以走到末路,是因为不能适应在摄取食物方面的变化。欧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内容取自于一项气候、环境、考古等多学科相结合的7年计划的全部信息,该项目首次对6万5千年至2万年前期间进行了综合研究,那时候,解剖学上的现代人逐渐占据优势,而尼安德特人则完全消亡了。

范-安德尔等报告说,欧洲冰河纪并非总是冰。在大约3万年前的寒冷时期降临之前,气候还是相对温和的。到了2万年前,半个欧洲都笼罩在冰下。但按照范-安德尔等的说法,尼安德特人的衰败并非天气的原因,而是由于赖以生存的、温顺的成群野牛和庞大麋鹿等草食动物的减少。贫瘠土地上的动物变得非常稀少,而且为数不多的野兽不断迁徙,从而必须奋力追赶才能捕获猎物。这时候,尼安德特人显然不能适应摄食环境的变化了。

与尼安德特人消亡处于相同时期的早期现代人“奥瑞那人”,则很好地适应了相同的环境和食物,范-安德尔等对此表示为“非常之惊奇”。范-安德尔等认为,这表明尼安德特人之所以在对环境适应方面失败,更主要是由于文化方面的原因,而非大脑的解剖学缘由,尼安德特人其实与其他任何人一样聪明。大约3万5千年前,当一种处于更晚期文化的“格拉维特人”出现时,他们由于具有了笨重的矛与刀、以及严密的家庭组织,因此能够有效地追赶并捕获迁徙的野兽,从而得以生还下来。

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邱提斯-拉奈尔斯认为,大多数考古学家都假设这一时期的欧洲都一致地寒冷。而范-安德尔等通过综合研究既往5千年时间段中,整个欧洲的气候和人类居住情况,表明尼安德特人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千年中因气候变化而夭折。无论如何,摄取食物方面的变化导致安德特人灭绝的学说是个新思路,我们不能不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

哈佛大学遗传学家悬赏克隆尼安德特人代孕妈妈

哈佛大学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他已接近开发出克隆尼安德特人的必要技术,届时他所需要的将是寻找到一位“愿意冒险的女人”充当代孕妈妈,孕育出3万年以来第一位尼安德特婴儿。Church说,他的实验室正在创造尼安德特人的细胞,想象一下健康正常的尼安德特人婴儿,每个人都想看真正的尼安德特人婴儿,他们究竟是超级强壮还是超级聪明?只有创造出才能揭示出真相。

这已不是Church说公开表示计划克隆尼安德特人,或至少是接近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统治欧洲大陆的古人类。后来早期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其中迁徙至欧洲的现代人类逐渐占据了优势,尼安德特人则在距今约3万年前灭绝。2009年2月12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公布了他们绘制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以纪念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虽然“复活”尼安德特人的想法可能听起来牵强,但此前已有一些生物学家克隆濒危或灭绝动物的先例。2009年,Spanish ibex已经灭绝的亚种 bucardo,从冰冻的皮肤样本被克隆出。虽然新生儿因呼吸衰竭当场死亡,但它的诞生表明,复活已灭绝的物种并非不可能。

电脑模拟尼安德特人发言

美国科学家参照化石构建出约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发声器官模型,利用电脑合成出他们“遥远”的声音。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说,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人类学家罗伯特·麦卡锡负责的科研小组以法国出土的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化石为模版,构建发声器官模型,用电脑合成器模拟出他们的元音“e”发音。

模拟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发音中没有长元音。

麦卡锡说,尼安德特人的发音和现代人有很大差异,他们无法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而这是现代语言的基础。

麦卡锡打算通过进一步研究,让尼安德特人“说”出一句完整话。

研究人员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撰文说,尼安德特人有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具备说话的基因先决条件。但研究人员难以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其他必需的生理结构,让发出的声音不仅仅是一声声咕哝。

尼安德特人17万年前生活在欧洲、中亚和中东等地区,有考古学家有证据证明尼安德特人还存在,据说是生活在蒙古和俄罗斯交界的西伯利亚地区。

该文章由作者:【卢西】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