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员国总数34个,总部设在巴黎。
历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为政府间国际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前身为1948年4月16日西欧十多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决定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公约获得规定数目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于1961年9月30日在巴黎生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巴黎。
宗旨
经合组织的宗旨: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和协调有关政策,以提高各成员国的生活水准,保持财政的相对稳定;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状况,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成员国
现经合组织共有34个成员国,它们是: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智利、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2010年1月11日,智利正式签署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协定,使其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国;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0年5月10日宣布,同意吸收爱沙尼亚、以色列和斯洛文尼亚三国为新成员,使其成员数量增至34个。智利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南美洲地区国家,以色列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中东地区国家,爱沙尼亚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前苏联地区国家,斯洛文尼亚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国家。
组织机构
经合组织秘书处在巴黎的工作人员应经合组织三十四个成员国的要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工作。成员国的代表在致力于研究重要问题的各委员会会面并交换信息。理事会是经合组织的决策机构。
委员会
三十四个成员国的代表在专业委员会会面,就具体政策领域,如经济、贸易、科学、就业、教育及金融市场,提出建议并审议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经合组织共有约二百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小组。
每年有四千多名来自各成员国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参加经合组织委员会会议,对经合组织秘书处开展的工作提出要求,进行审议并发挥作用。即使在自己的国家,他们也可以通过网上途径获得经合组织的文件,并通过特别联网交换信息。
理事会
理事会是经合组织的决策机构,由每个成员国及欧洲委员会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理事会定期召开成员国驻经合组织大使级会议,并通过综合一致意见的方式进行决策。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讨论重要问题,并为经合组织的工作确定重点。理事会指定的工作则由经合组织秘书处的各个司局来完成。
秘书处
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两千多名工作人员支持着委员会的工作。七百多名经济学家、律师、科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和分析工作。他们主要分布于十二个业务司局。
秘书处的工作是和委员会的工作平行的,每个司局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委员会,以及委员会属下的工作组和分组。
秘书处由一名秘书长领导,四名副秘书长协助工作。秘书长还是理事会主席,是成员国代表团和秘书处之间的重要联系。
英语和法语是经合组织的两种官方工作语言。经合组织的职员都是成员国公民,但他们在经合组织任职期间以国际行政人员的身份工作,不代表各自国家。经合组织对职员的国别没有配额限制,只本着平等机会的政策,聘用来自各个国家,拥有不同领域经验的高素质人员。
资金来源
经合组织是由其三十四个成员国资助的。各国向经合组织年度预算捐款的比例根据一个与其经济规模相关的公式而确定。最大捐款国是美国,它提供了经合组织预算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日本。经过理事会批准,各国也可以向一些特殊活动或项目提供不包括在主要预算之内的单独资助。
经合组织的年度预算及工作方案都由理事会决定。现经合组织的年度预算约为三亿欧元。
领先指数
含义:预测世界最大经济体商业活动的工具。
发布时间:中午(欧洲大陆时间);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发布数据,报告两个月前的活动。(例如,1月的发布报告11月的领先指标。)
频率:每月一次。
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修正:上个月的数据通常在新的发布中修正。
由于领先经济指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因而投资者和决策者喜欢追随这些指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最有名的研究是OECD的合成领先指标(CLI)。这个以巴黎为前景的国际组织为23个会员国和7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计算领先经济指标指数(在OECD中有30个会员国)。这些区域包括全部的OECD地区、七大工业国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的OECD、欧盟、欧元区和四大欧洲经济体(见表4.8)。尽管一些国家有他自己的领先指标,但OECD的指数很有名,并且投资经理人和决策者对它感兴趣。
最新新闻
OECD下调2014年全球GDP增长预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1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将2014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下调至3.6%,此前5月份OECD报告中的该项预期为4.0%。OECD称,此次下调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有逐步转弱趋势。同时,OECD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7%。
报告显示,OECD也对一些国家/地区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进行了下调:
下调2014年全球GDP增速预期至3.6%,5月时预期为4.0%;
下调中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8.2%,5月时预期为8.4%;
下调德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1.7%,5月时预期为1.9%;
下调欧元区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1.0%,5月时预期为1.1%。
OECD对一些国家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进行了上调:
上调英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2.4%,5月时预期为1.5%;
上调法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1.0%,5月时预期为0.8%;
上调日本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1.5%,5月时预期为1.4%;
上调美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至2.9%,5月时预期为2.8%。
谈及欧洲经济,OECD表示,欧洲央行(ECB)政策必须维持在非常宽松的状态,欧元区的通缩风险有所上升,同时还敦促欧洲央行应对实施负利率政策和资产购买持开放态度。
此外,OECD表示,美联储(Fed)削减量化宽松(QE)可能会给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风险。同时,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2014年缩减购债规模,2015年上调基准利率。OECD表示,美国财政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大隐患。OECD敦促美国制定长期的财政计划。
经合组织(OECD)2014年3月11日更新经济评估报告:
主要新兴市场活动放缓将导致全球经济至多只会温和增长,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今后几年会回升,但美联储要谨慎缩减QE,并表明用意,以尽量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OECD还警告,如出现债务兑付问题,中国可能经历“急剧下滑”。
OECD指出,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和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是全球复苏最大的威胁之一。
OECD认为,一些新兴经济体因资本外流暴露了弱点,预计增长动力大减。
预计巴西、印度、南非和土耳其这类经济体将为避免资本流出影响而被迫加息。
至于发达经济体,OECD认为美国的寒冬和日本的消费税上调都只是短期因素,影响只是一次性的。
考虑到美国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缩减QE可能影响发展中经济体,OECD认为美联储应该未来两年内逐步退出QE。
OECD预计:
·今年上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会不及2013年下半年,但显然胜过前年年末和去年年初。
·考虑到坏天气影响,将美国第一季度增长预期由3%降至1.7%,明显不及上季度的2.4%。
·将日本第一季度增长预期由3.1%升至4.8%,因为预计消费者会赶在2014年4月1日消费税上调以前购物。
·将欧元区的第一季度增长预期由1%调升至1.9%。
2014年8月1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显示,经合组织复盖地区的整体经济增长动力保持稳定。
报告说,总体来看,经合组织地区经修正后的整体先行指数自2013年10月以来连续9个月保持在100.5点,显示了经济增长动力。七国集团整体先行指数2014年1月至5月保持在100.6点,6月微降至100.5点。欧元区经修正后的整体先行指数自2012年10月起逐月上升,至2014年2月达到101.0点,并持续至2014年6月,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趋于稳定。
报告说,法国经济增长动力不断稳固,意大利经济继续显现上行拐点,而德国经济先行指数自2014年2月起逐月下降,显示增长速度轻微放缓。截至6月美国经修正后的先行指数连续2个月保持在100.5点,6月英国经济先行指数为101.0点,日本先行指数自2013年12月起逐月下降,2014年6月达到100.1点。
报告还显示,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经修正后的整体先行指数近5个月稳定在99.4点,显示该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趋于稳定。新兴经济体中,6月中国和俄罗斯先行指数分别为99.0点和99.8点,接近基准值水平;而巴西先行指数为98.9点,均略低于基准值水平。
经合组织通过统计其成员国及少数非成员国经济数据,定期公布各国综合经济先行指数,以提前半年左右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该文章由作者:【质子教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