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脾,中药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之脾脏。遍及全国。具有健脾开胃,消积除痞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食积痞满,痔瘘。
基本信息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Niú Pí
【英文名】Ox spleen, Water Buffalo spleen
【别名】牛连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脾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牛时,剖腹取脾脏,洗净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工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药理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从牛脾中提取转移因子(TF)。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分布:CD4、CD8、CD/CD8比值均降低,经单纯60Co放疗之后,其CD4明显上升;当同时使用EB病毒特异牛脾转移因子后,其CD4上升更为显着,CD4/CD8比值恢复正常,两者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脾脏组织中分离出的脾脏素(splenin thymopoietin Ⅲ,TPⅢ),有诱导T、B细胞的前体细胞分化的作用。
从牛脾提取的牛脾淋巴细胞粗提取物,在体外处理亲代小鼠淋巴细胞,可减低其在子一代F1幼鼠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能力,使牌指数显着减低。经淋巴细胞抑素处理,能提高Fl成年鼠骨髓移植后30d的存活率及两种不同品系小鼠骨髓移植的效果。
淋巴细胞抑素的SP1组分,经3H-TdR渗入试验,在25μg/ml浓度下,能抑制刀豆球蛋白(Con A)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表明SP1对T、B淋巴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对小鼠骨髓移植,SP1可显着提高小鼠30d存活率,并延长动物存活时间,表明对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有抑制作用。从细胞分裂周期看,淋巴细胞抑素抑制G1-S期。淋巴细胞抑素对迟发型超敏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滇南本草》:"水牛连贴,性温,味甘微酸。"/n
【功用主治】健脾消积。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n
①《本草拾遗》:"补脾。"/n
②《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肿开胃,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n
③《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怍脯,消痞块。"/n
④《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瘘。"/n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焙干研末。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补脾。
2.《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脾开胃,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
3.《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作脯,消痞块。
4.《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痿。
【摘录】《中华本草》
选方
1、治小儿脾胃不好,或吐或泻,伤食,不思饮食,面黄肌瘦,目无睛光:水牛连贴(新瓦焙黄色)一两,鸡肫皮(焙黄色)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送下。忌面食、生冷。(《滇南本草》)
2、疗痔:牛脾一具,熟煮,空腹食之尽,勿与盐酱等。一具不差,更与一具。从旦至未令尽。(《千金翼方》)
该文章由作者:【衰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