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传说谁知道?????
和田玉从远古时就输入到内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种,因为没有真品传下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认为是和田玉的人比较多。因为书上有记载,和氏璧是块“璞玉”,璞玉是和田玉受风化、氧化后在玉表面生成的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古人以玉比人,以人比玉。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温润如玉,洁白如玉”之美谈。清朝也是白玉最鼎盛的时期。
有讲头的玉器
谈到和田玉就少不了说子冈牌。子冈是一个人的名字,姓陆名子冈,是明朝苏州人,他是个很好的玉雕师傅,喜欢在自己雕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子冈”。据载因为他的玉雕在当时比较有名,所以皇上就让他为自己作一把玉壶但是不能在上面留名,陆子冈说不留名字就不雕。皇上说那就是抗旨要被砍头。无奈陆子冈接了圣旨。玉壶做好以后,呈给皇上看。皇上很仔细地看了一边,发现上面没有落款,而且做工非常精细非常满意,就随身带着。有一次皇上一时兴起非要自己来冲洗这把壶,皇上在洗的时候,摸到里面有一处感觉不平有点磨手,就拿到阳光下仔细观看,觉得磨手的地方像是有字,再仔细一看发现里面确有“子冈”的落款。皇上特别生气,就把陆子冈宣了来以欺君之罪将其推出斩首。一个玉雕大师就这样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后来清朝有一个如意馆是专做玉雕的,其中里面子冈款的玉坠最多,也是人们为了纪念陆子冈。
和田玉的“汉蝉”,它是来源于红山文化时期的器形。北方的女真满族老祖宗们盛行的“含蚕”。在满族数千年前的生活中,除游牧之外,蝉是唯一既能食用又能纺织的东西,可以说是衣食两全。故人死后,“在口中含蚕”,有保子孙丰衣足食之意。
板指,是游牧民族驰马拉弓的专用品。这样可以保护手指不会受伤。也是满族先人的生活习惯。板指源于长白山周围的民族。后来到了清朝,板指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权贵和身份的象征。在清朝的时候,白玉做成的扳指最多,有全素工的也有在扳指上雕刻上吉祥意义图案的。
和田玉俏色巧雕,白玉中有白色、糖色也有皮,玉雕师傅们利用一块玉上的多种色彩来设计玉的图案,这样做不但显示工艺的精细,也不浪费天然的玉料。有的是利用色彩雕上莲叶或是雕成鲤鱼的图案;也有的雕刻上生动活泼的人物,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玉雕师傅的奇思妙想。
有关和田玉龙喀什河的故事及传说
2003年一个“一泡尿刺出了天价白戈壁料”的传奇故事撩动人们发大财的壮志雄心。故事说就在这年夏天,一个收羊皮的小贩想超近路而不走公路,骑摩托穿越戈壁滩,途中尿急,便停车随地一泡,不想竟从沙石中冲出一块几十公重的戈壁白玉,收羊皮的小贩拿去和田卖了六十万,发了大财。消息传出,寂默的戈壁一下热闹起来,许多找玉人赶了过来,有走着找的,有骑着摩托找的,人们低着头,顶着烈日,仔细端详着看到的每块石头,祈盼着好运的降临。
与哈拜尔一起在这里挖玉的买提江还不满30岁,去年他在这里不远处挖出一块饭盒大小的白玉,卖给了一个同村的玉石商人,对方给了他40万元,这让他首次触摸到了真实的财富。在之后的几个月,他用这40万元雇了一辆挖掘机在曾经的“福地”继续深入挖掘,但好运再没光顾这里,他没能挖到哪怕米粒大小的一块玉石。很快,40万元用完了,他又变回了从前的样子。“除了这身西服,什么都没剩下。”他拉着西服两侧的口袋盖自嘲道。
它为什么能位列中国“四大名玉”
四大名玉即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陕西西安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和田玉的传说
在古代,人们称和田玉的玉“料”为“肉”,行里的一些老玉人也都流传着“和田玉是长出来的”说法,由此人们更相信此种美玉是有生命的。
和田玉被称为软玉之首,它作为中华瑰宝,从上古一路走来经久不衰,有着千年的历史。
和田美玉在新疆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古代于阗国的河畔,居住着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和他的徒弟。一天,老石匠在河中拾到一块羊脂玉,随后他把这大块的玉石精心雕琢成一个玉美人。他情不自禁地说:“要有这样一个孩子多好啊!”谁知,这玉石美人突然间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要拜他为父,老石匠欣然接受了,实为欢心,给她取名叫塔什古丽。
不久后,老石匠去世了,塔什古丽与父亲的徒弟小石匠相依为命,他们相亲相爱。可是,当地一位恶霸趁小石匠外出,抢走了塔什古丽,要强迫成亲,她不从,恶霸用刀向她刺去。瞬间,塔什古丽身上发出了耀眼的火花,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大宅,而她自己化成一缕白烟,随风飞向昆仑山。
小石匠得知后,也骑马追去,至此没有音信。但他沿路撒下的石子成了后人追寻的对象。而后,玉石是美丽善良姑娘的化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独山玉的传说
独玉质地细腻,色泽丰富,有数十种颜色,其硬度仅次于缅甸翡翠。独玉玉镯更如出水芙蓉一般,光洁圆润,闪闪惹人爱。有的如青丝缠绕,有的如墨染流年,有的如星海灿烂,有的如天仙下凡……
独山玉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独山玉玉质独特、玉镯色彩丰富,更重要的是,南阳独山玉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帮负责寻玉的人走到了南阳城北的独山脚下。他们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一个个又渴又累又沮丧至极,就一屁股坐在了几棵古树下,都说再也不寻玉这种东西了,南阳可能根本就没有玉。
没想到就在他们歇息的当儿,突然眼前一亮,天空中飘下一幅画卷,疑似玉帝那件称为万能导航网画卷的至宝,只见画卷慢慢展开,从画卷中走出一头浑身发着翠色光晕的牛,众人觉得万分惊奇,这头牛的毛色这么奇特,是什么圣物?
便纷纷起身走近去看个究竟,那牛见众人起身,扭头就向山坡上一处石壁前走,众人紧跟着,认为牛到石壁前必然停步,不料那牛走到石壁前,头一低,轰然一下钻进了石壁里,众人惊住,待凝目细看,发现牛钻进石壁的地方,散落着许多精美的玉块,有白玉、绿玉、黄玉、紫玉、红玉和黑玉,众人大喜,原来那牛是一只玉牛,是引领我等来发现这玉矿的……
自此,南阳人开始在独山采玉,并将这种洁净度和硬度很高的玉石,命名为独玉。
岫岩玉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岫岩北部偏岭的一个大山沟里,住着娘俩,靠儿子天天上山砍柴打猎过日子,这娘俩为人厚道、善良。
一天,小伙子上山打柴往回走,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浑浊的山水打着响哨直往下冲。小伙子急步来到河边,河水已经上涨。这时,一个白胡子老头向他走来。小 伙子问:“大爷,你要过河吗?”老头说:“是啊,雨越下越大,再不过可就过不去了。”小伙子说:“水这么深,你怎么过呢?来,我背你过去吧。”
没容老头分说,小伙子背起老头就向河对岸趟去。刚到对岸,白胡子老头就说:“哎呀,我的鞋还忘在那边了!”小伙子二话没说,又返回对岸去取鞋。刚把鞋递给老头,老头又说:“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你看我把烟袋也忘在对岸那棵大树底下了。”小伙子还是一声没吭,又重新过河找到烟袋递给老头。
老头接过烟袋看了看,又对小伙子说:“我真不好意思再求你了,刚才过河时,我把两块好看的石头掉在河里了,一会儿雨停水消,你能不能帮我找回来?”小伙子点点 头。过了一会,果然雨住天晴,河水下落,变清。
小伙子按老头的指点下河摸起来。摸呀,摸呀,摸了好长时间。突然,小伙子摸到两块水光溜滑、暖絮絮的东西, 拿出来一看,是两块外面包着石皮、内含美玉的石头。小伙子惊奇地喊了一声:“老大爷,是不是这两块石头?”可是岸上无人答话,小伙子朝岸上一看,老头早已不知去向。
小伙子拿着两块石头回家,把事情的经过跟讷讷说了一遍。讷讷说:“人家的东西咱不能无故留下,还要设法还给人家。”第二天,小伙子就带着两块石头去找老头,可是一连找了两天也不见人影。第三天,小伙子决定在河边大树底下等老头。也许是太累了,不知不觉,小伙子就坐在大树底 下睡着了。
忽然,那个白胡子老头向他走来,对他说:“小伙子,我看你们母子俩人挺好,老实厚道,心地善良,那两块石头就送给你们吧,那是两块很值钱的宝玉石,叫“细玉”,明天有个老客来,你就把那两块细玉卖给他。以后只要天下雨,你就不用再上山打柴了,就在河边拣玉石吧。”
小伙子高兴得跳起来,睁眼一看,白胡子老头不见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他觉得挺奇怪,也不知是真是假。第二天,村里果然来了一个买玉石的南方老客,用很多钱买去了这两 块宝玉石,娘俩的日子一下子富了起来。娘俩把这件事儿告诉了乡亲们,打那以后,每到下雨天,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汇集到这条河里摸玉石,日子也都逐渐好起 来。
由于这种玉叫“细玉”,人们就称这条山沟叫“细玉沟”。由于这种细玉是人们从河里摸出来的,所以人们就叫它“河摸玉”,加之这种玉是经河水冲刷、砾石 磨擦,棱角殆尽,所以人们又叫它“河磨玉”。
璞玉也如人生一般,历尽人世风浪、荣华富贵后,去除自身棱角,余留半生精华,最终懂得低调内涵,却不失一身高贵!
绿松石的传说
绿松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玉石,是唯一名称不带玉的玉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女娲补天:相传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不和,在一次战斗中,水神共工战败,碍于脸面撞向不周山,把南天门的柱子撞断,即刻暴雨从天漏处倾盆而降,同时地面上有多处火山爆发,冷却后的岩浆将河床淤塞,形成“堵河”。为了救民于水火,女娲娘娘遍拾芦蒿作燃料堆聚于“火烧坡”,聚丹阳之气炼五彩石上补天漏下糊地缝,使万物重获生机。
“共工触山”的典故就成了“竹山”的地名由来。秦巴大山中这条淤塞受堵的河流就叫堵河,女娲用来补天的五彩石炼化后就成了绿松石。
民间传说:相传在竹山县麻家渡镇一农村妇女,与丈夫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欲上吊寻死。她来到屋后的一株歪脖树下,搭绳系颈上吊,没想树却连根倒下。她寻思这是天不灭我。到树下查看,翻起的树根下赫然露出一大窝绿莹莹的石头,认出是绿松石。掘起竟然有200多斤,她家借此翻身,发家致富,夫妻和好。她碰上的绿松石矿被当地人称之为“鸡窝矿”。
和田玉的历史
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新疆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
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史籍对和田玉记载甚多。《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巡游昆仑,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这个记述虽然不可尽信,但从中可以窥见纪元前的人们已经知道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了。以后各代历史对和田玉的记述渐多,也更见真实。
《旧唐书·西域传》称于阗国“出美玉……贞观六年,遣使献玉带,太宗优诏答之。《明史·西域传》称于阗“其国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仑山。土人夜视月光盛处,入水采之,必得美玉”。这里所说的于阗,即今和田。
白玉、绿玉、黑玉三河即今之玉龙喀什河、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中国第一部科技著作、明末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的《珠玉》卷中,对和田玉的历史、特点、采法等等,作了生动的综述。古籍这些记录,用今日和田产玉的现状来检验,足以令人深信不疑。
清萧雄诗:“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就是吟咏这种捞玉风习的。清代,采玉更盛,一些商贾雇当地劳力上昆仑山采挖玉石。民国初年,于阗县深山产玉处已有齐家矿坑、杨家矿坑等,商人从中大获其利,而新疆第一代采玉矿工也由此产生 。 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进入了中原。和田玉从新疆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路途漫长,弥足珍贵。传说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玉门登昆仑,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传说归传说,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
1、和田玉以温润或油性为第一特征,这样就区别开来是不是新疆和田玉。其他的玉温润和油性都不能与新疆和田玉相比。
2、和田玉颜色为:白、糖白、青白、黄、糖、碧、青、墨、烟青、翠青、青花。我们知道新疆自治区和田玉在清代以前多以黄玉、白玉为主。其中黄玉非常的漂亮。其实不亚于羊脂玉,我们应该给以黄玉正身。
3、和田料分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
4、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成为了商品名。无论哪里出产的软玉,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如: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俄罗斯出产的就称为俄罗斯料,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以此类推。
和田玉的名称由来
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上与其他地区的玉石一样,多是以产出地点名称来命名的,战国时期开始成为昆山玉,晋时期成为于阗玉,清代时称为和阗玉。1959年汉字简化改称为和田玉,一直沿用到今天。
战国和秦朝时期,把昆仑山产的美玉称之为 “昆山之玉” , 这是以产玉的山—-昆仑山来命名的。
“于阗玉”的名称,是以古代西域产玉的于阗国命名的。这一名称最早开始于何时,有待研究。比较早的古代文献是《晋书》和南北朝时期的《齐书》、《晋书》中说:“贵夫人,夫人,贵嫔三夫人佩于阗玉。” 以后,这个名称传了下来,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产玉之处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于阗国是古代西域著名的大国之一。该国的建立充满了神奇的传说。从《史记》开始到《清史稿》都有于阗国产玉的记载,历代宫廷都求玉于该国。其中的 “玉邑“,恰巧与当地产玉相吻合。玉邑说就是指于阗是以产玉得名,称为玉城或玉邑。
于阗国2000多年历史中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到了清代康熙时,将于阗改为和阗,于阗玉也相应改为了和阗玉。乾隆时期平定了准噶尔,统一和阗,设和阗办事大臣。他多次在诗中赞誉和阗玉,如《御制和阗玉》诗中说:“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
1959年汉字简化将和阗改称为“和田”。所以,如从康熙时期算起,“和阗玉”这一名称已使用了340余年。
新疆和田玉的来历.
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地区南傍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而和田玉就分布在和田地区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苏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绵延1100多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正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和田玉的子玉。
在古代,人门就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它高大雄伟且盛产美玉,故受到极大的崇拜。昆仑山还是古代有独特地位的神话中心,传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举止之地,山上有壮丽的宫阙,有奇花异木和珍禽怪兽,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和诸仙食用的玉。这一美丽、奇妙的神话世界,引起后世人的莫大兴趣和深厚的崇敬之情。
中国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书》中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述:”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玉泉瑶池”。
《周穆王转》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昆仑山欢宴对歌的动人故事,”已丑,天子西王母与瑶池之上”。瑶即美玉,瑶池即昆仑山产美玉的水池,西王母是昆仑山母系氏族社会首领的代表。
上述记载虽非信史,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如昆仑山虽长不到2500公里,但是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座之多,是世界屋脊之一脉。西王母虽然不是指某一指定人物。而是指西域一带部族的女首领。说明西域古时很看重妇女,妻子的话是丈夫行为的依从。因此,上述神话故事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也说明了昆仑山的先民早就发掘和使用了美玉,和田玉的存在也是昆仑山更加著名。
西昆仑山及阿尔金山自古产玉,但古代是以”水产”为主。人们首先发现和利用河流中下游的从及和田玉,继而沿河采集,上溯发现了原生玉矿。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原有和田玉矿山恢复了开采,新的矿床也陆续被发现,现已知原生和田玉矿床及矿点有18处。新疆虽然有着丰富和田玉矿产资源,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开采和挖掘之后,产量逐年减少,所以和田玉亦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该文章由作者:【伯牙与钟子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