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蛾(鳞翅目天蛾科昆虫)

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甘肃、山西、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寄主于凤仙花、柳兰、忍冬、秋兰、茜草科、柳叶菜科、草花类、葡萄等。幼虫啃食叶片,严重者叶子被吃光。

红天蛾(鳞翅目天蛾科昆虫)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3~40mm,翅展55~70mm。体、翅以红色为主,有红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红色带;腹部背线红色,两侧黄绿色,外侧红色;腹部第一节两侧有黑斑。前翅基部黑色,前缘及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及缘毛都为暗红色,外横线近顶角处较细,愈向后缘愈粗;中室有一白色小点;后翅红色,靠近基半部黑色;翅反面色较鲜艳,前缘黄色。

圆形、粉红色。

幼虫

熟幼虫体长75~80mm;头和前胸小,后胸膨大,体上密布网纹;胸部淡褐色,鳞片状,胸足黄褐色。第一至二腹节背面有一对深褐色眼状纹,纹中间有月牙形的淡褐色斑,斑周围白色;各腹节背面有浅色横线,体侧有浅色斜线;尾角黑褐色,腹部腹面黑褐色。

纺锤形,长42~45mm,灰褐色,有暗褐色斑。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蛹在浅土层中过冬。成虫有趋光性,白天躲在树冠阴处和建筑物等处,傍晚出来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寄主花卉的嫩梢及叶片端部。卵期约8天。幼虫昼伏夜出,以清晨危害严重。6~9月均有幼虫危害。10月老熟幼虫入土,用丝与土粒粘成粗茧,在其内化蛹越冬。其危害状与芋双线天蛾相同。

主要危害

幼虫危害茜草科、凤仙科、忍冬、柳叶菜、葡萄、爬山虎、地锦及多种草花。

防治方法

(1)秋后至早春耕翻土壤,以消灭越冬蛹。

(2)捕杀幼虫,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幼虫为害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或50%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喹硫磷或50%混灭威或50%杀螟松或50%磷胺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菊马乳油、20%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或10%天王星乳油3000~3500倍液。

该文章由作者:【虞姬虞姬奈若何】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