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汉语汉字)

到,汉语一级字,读作dào,最早见于金文。《说文》:“到,至也。从至,刀声。”本义是到达。《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引申为周到、周密。《魏书·高允传》:“仲业渊长,雅性清到。”到作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达到了目的,由到达的意义引申而来。“到”在近代,又有去、往的意思,后面常带处所宾语。

到(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至”是“到”的本字。至,甲骨文“图A”表示回到家中,倒在床上休息。“至”的“回家”本义消失后,金文“图B”再加“人”“图C”另造“到”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抵达家中,倒卧休息。篆文“图D”误将“人”“图C”写成“刀”“图E”。“到”的“回抵家中”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形声字。《说文》:“到,至也。从至,刀声。”本义是到达。《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引申为周到、周密。《魏书·高允传》:“仲业渊长,雅性清到。”到作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达到了目的,由到达的意义引申而来。如:想到;做到。到在近代,又有去、往的意思,后面常带处所宾语。如:到学校;到北京。通“倒”。颠倒。《庄子·外物》:“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到dàoㄉㄠˋ

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

往:~群众中去。

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

成功:得~。办~。

姓。

详细释义

到[dào]

〈动〉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又如:到北京去

〈助〉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介〉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形〉

周到;周密。

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至也。从至刀声。

说文解字注

至也。大雅曰:“靡国不到。”《论语》两言民到于今。释诂曰:“到、至也。”

从至。

刀声。都悼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都导切《集韵》《韵会》刀号切,?音倒。

《尔雅·释诂》到,至也。疏:到者,自远而至也。《诗·大雅》靡国不到。

又姓。《韵会》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音韵汇集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声符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宵夜

taːws

广韵

都导

蒙古字韵

taw

去声

中原音韵

萧豪开一

萧豪

去声

洪武正韵牋

都导

十三效

去声

分韵撮要

第十二孤古故

阴去

该文章由作者:【鱼翅捞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