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汉语汉字)

冷,汉语常用字,形声字,最早出自《说文》:“冷,寒也。”拼音是lěng,冷清,冷落,寒冷。其本义是寒冷,天气深寒,使水结冰。引申为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

冷(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促使、让。冷,篆文“图A形”=“图B形”(仌,结冰)+“图C形”(令,促使),表示促使结冰的天气。造字本义:形容词,天气深寒,使水结冰。隶书“图D形”将篆文字形中“图B形”的写成“两点水”“图E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图C形”写成令。

冷,形声字。从冫,令声。“冫”是冰凌的象形字,故冫有寒的意思。《说文》:“冷,寒也。”《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引申为闲散、冷落。南唐李中《赠永真杜翱少府》:“爱静不嫌官况冷。”还引申为冷淡,对人不热情。宋黄庭坚《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假借为姓。《通志·氏族略四》:“冷氏,即伶氏,又有作上音者。”

现代释义

现代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

形容词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冷清;冷落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切切夜闺冷,微微孤灯然。——唐·徐彦伯《孤灯叹》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唐·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和周廉彦》

正是辘轳舍井,满砌落花红冷。——清·纳兰性德《如梦令》

不畅销

这《千家诗》还算一半是冷货,一年不过百把部。——《老残游记》

突然,乘人不备

生僻;冷僻;少见

冷遇;对人冷淡

姑置其事而待之曰冷。——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

一方面却有旧官僚的攘夺政权,以及遗老受冷不过,预备下山。——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九》

娶了她三天,她忽然地跟我冷了,我就觉出来是怎么回事,我不敢说。——曹禺《原野》第二幕

动词

冷却;温度变低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又烧鋘斧,使就挟于肘腋。就语狱卒:‘可熟烧斧,勿令冷。’——《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即取紫色丹一时写着酒中,待冷出之,此即名九还铅丸为丹,名曰九转紫铅丹也。——《云笈七签》卷七六

屋山无笋圃无蔬,釜冷樽空客至疏。——宋·刘克庄《春旱》诗之三

遭到冷落

名词

晋有冷道,见《晋书怀帝纪》。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仌部》·冷

寒也。从仌令声。鲁打切

说文解字注

寒也。从仌。令声。

鲁打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字部》·冷·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5

《唐韵》《集韵》鲁朾切《韵会》《正韵》鲁杏切,令上声。《说文》寒也。从仌,令声。《六书正讹》别作泠,非。泠乃水名。《南史·齐乐预传》人笑褚公,至今齿冷。《增韵》淸甚也。又姓。《广韵》前赵录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义。又《唐韵》力鼎切《集韵》朗鼎切,灵上声。?冷,寒也。又《集韵》《韵会》郞丁切,音灵。冷凙。吴人谓冰曰冷凙。令道当作冷道。

该文章由作者:【一考就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