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380AM-0204综合检测列车(曾为更高速度试验列车),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25日生产。更高速试验列车外形如“宝剑出鞘”,将为更高速商业运营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提供研究平台。
中国更高速度试验列车于25日在位于青岛的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落成,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梁建英称,该列车试验速度超越中国目前所有动车组列车速度。
外形架构
该试验列车头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兵器“剑”,通过大量的概念设计、数值仿真分析、风洞试验等,优化出“剑”和“火箭”的头尾组合,实现了头车降低阻力、尾车升力接近于零的最优技术匹配。
列车的车体采用轻量化、等强度设计理念,在重量减少的情况下,刚度提高了22.7%。
列车的转向架也解决了更复杂的难题,具有高速、平稳、可靠、轻量化、低磨耗等特点。
在其中一节车厢内,一台专门的设备用来收集风阻制动的相关数据。除了配有传统的制动系统外,该列车还增加了风阻制动板作为辅助制动装置。使得列车的制动效果更加理想。风阻制动板安装于列车的顶部,列车正常运行时,制动板收拢于车体内;列车制动时,风阻制动板打开,垂直于车体顶部。
这列试验车身呈灰色,中间有黑色的条纹及“CRH”的标志,车头犹如“宝剑出鞘”,车尾则是“火箭”造型。记者在列车内看到,1车厢和2车厢内都是实验设备和仪器,上面标注着“空气动力学实验”、“引网关系实验”、“牵引性能实验”和“制动性能实验”等字样;3车厢内则是综合系统,所有测试数据和信息都在此汇集和评估;4车厢和5车厢为坐席,与现CRH380A列车一等座车厢类似;第六节车厢为“火箭”型车尾。
材料特点
该车使用了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不仅能使车体成功减轻自重,同时也能为它塑造出独特的外观。新型纳米隔音材料的使用,则能尽可能降低风噪和机械噪音,确保车厢内的安静舒适。
这列试验车的试验速度将高于目前(引用于2014年1月)京沪高铁上列车的实际最高运营速度,将进行11个大类的试验,列车本身拥有1100多个传感器,应用于试验的传感器有545个。科研人员将从列车的诞生到服役终止,全过程研究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影响列车安全、节能和乘客舒适性的因素。
这列试验车为6辆编组,全部为动力车,列车安全监控、故障诊断等智能化水平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以太环网控制、风阻制动等新技术,碳纤维、镁合金、新型纳米隔音等新材料在这列试验列车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外界评价
2010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中国正在研究时速400~500公里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这一信息被广泛认为,中国开始研制时速超过500公里更高速列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沈志云表示:“在实验室环境下,中国时速超过500公里的超高速列车已经跑起来了,试验台上最高时速甚至能达到600公里。但按照当前的条件,时速超过400公里的高速列车不可能实现商业营运。因为时速超过400公里之后,列车的能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将大大增加。但是通过对时速超过500公里的高速列车进行试验,能够指导时速400公里以下高速铁路的运行。”
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梁建英介绍,作为中国高速列车“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工程化应用试验平台”,是在科技部和铁道部的科学部署下,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共性基础及系统集成”、“国家973计划项目——时速500公里高速列车关键力学行为研究”为依托,以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为主体,以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的研究平台为基础,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历经两年多的科研攻关,成功落成。
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马云双表示,该试验列车是中国南车全面自主创新,采用国际通行技术标准体系的尖端产品。它的落成,不仅建立了中国更高速度高速动车组的全新技术平台,而且为实施高速动车组“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纯试验时速
2014年1月17日“南车试验605公里/小时列车高铁时速有望再翻倍”等类似标题新闻报道: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中国高铁的试验时速达到605公里。
时速比较
2010-12-3日CRH380AL型高速列车创造出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纪录。
2011年1月9日CRH380BL“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验编组497.3km/h。
2012年3月报道,中铁院建成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最高试验时速达到530公里。
该文章由作者:【愤怒的老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