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脏炎症疾病)

肝炎(hepatitis)即指由微生物感染、免疫反应、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厌油、恶心等症状。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是指由病毒造成的是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多数肝炎患者病情可得到控制,而部分病情严重者也可发生死亡。

分类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病毒性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hepatitisA)、乙型肝炎(hepatitisB)、丙型肝炎(hepatitisC)、丁型肝炎(hepatitis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E)。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临床分类

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型肝炎或胆汁瘀积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发展过程

80%-90%的肝癌患者多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过程。肝细胞坏死后,组织进行不断修复,修复的过程就是肝脏纤维化的过程,好像一个伤口,创伤愈合后形成疤痕,而这个疤痕已经成为纤维组织。正常的肝脏触摸上是嘴唇的硬度,而肝细胞经过多次的损伤-坏死-修复,渐渐形成肝硬化,柔软的肝脏被纤维组织隔离成一个个“小岛”,最后癌变,彻底摧毁一个正常的肝脏。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肝炎三部曲”。

危害

肝炎活动期和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不断地被破坏,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处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之中,受伤的肝脏就形成许多瘢痕,即肝脏纤维化,最终会发展到肝硬化。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引起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心肌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肝炎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伤害,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注意事项

饮酒:酒精中的亚硝胺可使肝脂肪变性和致癌,肝炎病人应禁酒,以免肝脾受损。吸烟: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能阻碍肝脏功能恢复,因此肝炎病人应戒烟。恼怒:中医讲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伸,易成积癖,因此恼怒会加重病情。过劳:过劳使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营养失调,加之肝功能失常,患者需多休息。

焦虑:“忧伤肝,思伤脾”,焦虑会加重脏器的压力,使大脑皮层高度紧张,对肝病康复极为不利。悲观:肝炎病人一旦对治疗失去信心,病情就会越发难以控制。因此,要乐观,豁达,增强信心。乱用补药:饮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若滋补不当,打破平衡,会影响病情恢复,应慎用补药。

该文章由作者:【人生风景在游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