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前后对比(玉石雕刻实用宝典)

雕刻玉器工艺有几种

玉雕中雕刻技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这几种:

1、阴刻、阳刻

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阳刻则相反,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为凸起形状。

玉雕中的阴刻工艺是指用雕琢工具,在玉料的雕刻面上,刻画琢磨出凹入此雕刻面的点、线、面,从而表现出线条、字体或画面的一种雕刻工艺方法。

简单来说,凹陷下去的是阴刻,凸出来的是阳刻。

阴刻工艺可以用在玉牌、炉瓶、山子等任何玉雕形制上,既可作为阳刻工艺的衬托点缀、相映成趣,也可独立成章、单独成器。

2,浅浮雕、深浮雕

浮雕根据压缩空间的程度不同,被分为高浮雕与低浮雕这两种雕刻基本形态,也被称为深浮雕与浅浮雕。

浅浮雕的起位要来的低,形体压缩的也比较大,更加偏向平面化,接近绘画这种表现形式。它对勾线的要求比较严谨,常用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深浮雕起位高、厚,形体的压缩程度小,在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上更加接近于圆雕。

深浮雕的作品常会根据原石凹凸起伏的形状来雕刻,在原石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独一无二的美。

3、透雕、圆雕

透雕一般与浮雕相连,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背景部分镂空,背面大多使用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这种雕刻手法使其作品轮廓更加鲜明,层次感更强。

圆雕又叫做立体雕或者圆身雕,是玉雕师对整件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雕刻。

这种技法可以让观赏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玉雕作品的各个侧面,看起来比较真实,生动,如同一件实物。

4、金银丝镶嵌

金银错和金镶玉不同,行业人也叫其压丝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是镶嵌在玉器表面,制作难度大。

要求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如果在薄胎器物上面镶嵌,那更是万分危险,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5、俏色雕

就是对一块料子上有的多种天然颜色进行巧妙的构思,雕刻出精美作品的雕刻手法,也就是对颜色有巧妙运用的技法。俏色雕很能够起到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常有些看起来没救了的料子经过俏色雕刻后具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但这也需要雕刻师具有独具匠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6、镂空雕

刻是一种将通透与实体结合表现出来的雕刻手法,就是把某些部分掏空,然后表现作品的立体空间层次感。镂空雕的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对雕刻师的技艺要求很高;而且对翡翠原料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原料不能有任何纹裂和砂格,质地要坚韧,否则很容易断裂。

7、梳毛工艺

在和田玉雕件中,我们常常见到动物题材的作品,很多都会把它们的毛发也雕刻在上面,这样看起来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雕刻工艺——梳毛。

“梳毛”之名最早出于扬州工艺美术大师冯钤,他将动物毛发的处理称之为“梳毛”。

梳毛的关键在于寻找毛发的生长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使雕刻出的动物毛发自然且质感突出,即使拿在手上把玩也不觉得硌手。

8、链雕

链雕是从圆雕中衍生出来的技法,它有单链、双链或多链,既是器物的组成部分,又是器物的装饰手段,起衬托器物之效,而不喧宾夺主。它是一块玉料镂空雕琢出的一条玉链,极其考验玉雕师的手艺,容不得出半点差错。

在材料上,由于每条玉链子都是从玉石本身上取材的,这就需要原石本身要足够有链条的面积。

“链子”的长度也要对称,每一节“链环”的长度、内外圈的直径,都必须严格一致。每根链条的每节环节都要做到均匀,尤其两链的那种,要长短对等、方向一致,不能有误差。

每一节的圈环都要完整,如果有一圈一环有损坏或者出了差错,都会前功尽弃。

玉为石之美者,而这美,便是玉雕师的双手赋予的,这些精湛的玉雕技术,将玉石本身的性情诠释得恰到好处,似在雕玉,又在雕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怎样鉴别玉器手工雕刻和机器雕刻有什么不同啊?

机工与手工雕件有一种最简单的区分方式,但是并不是通用的办法。因为机器雕工的雕件使用的都是电脑雕刻,电脑雕刻的玉石原料一般都采用大料切割成的片料进行雕刻,雕的成品一般为薄的玉石牌子、观音、佛等,而很少有形状饱满的圆形挂件,所以如果见到这些题材,大家要注意再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但是这种区分方式毕竟是片面的,不能一概而论。

锻炼自己的眼力,区分出机器工和手工工艺,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机工雕刻的牌子、佛、观音等题材比较多,款式大众化,雕刻的纹路花式均一致。经常会看到好几件款式及雕法一模一样的产品。

2、机器工艺的东西所雕刻的线条都比较浅,工艺压线浮于表面,从整体观察,工艺的压线深度都完全一致。

3、机器雕工雕刻的佛或观音,大体的外观都十分大众化,佛为标准的圆形薄板状大肚子佛,观音多为盘腿坐在莲花座子上面的形态,所雕刻的面部表情都十分标准而细腻,但是雕刻线条多数深浅一致,浅浅的勾勒。

玉器的机雕和手工雕刻的区别

机雕有两种:超声波、电脑雕

机器雕刻

优点:省时省力,成本较低,产量较大

缺点:千篇一律,缺少灵性

1、超声波雕刻工艺:什么超声波?感觉好牛逼的样纸,这种工艺一般就是使用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原理:使用机器带动模具在玉料的表面上用超声波的频率来回振动摩擦,人类发明的目的当然就是快切省时省力,一个模型就能复制粘贴!

1、超声波雕刻机器,流动的是碳化硅磨料。

这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

2、电脑机雕:它的雕刻原理和超声波的差不多,也是以样品为模型,然后不断重复,好像播种一样!

但以上这两种都属于机雕,机器雕刻多为浮雕。

手工雕刻

优点:独具特色,具有灵性,精美漂亮

缺点:费时费力,成本昂贵

翡翠雕工是中华工艺中最精髓的艺术工艺手段,有着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工艺,古代使用水凳,如今的手工雕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了。

熟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当然翡翠雕刻也一样,用高速马达带动高速旋转的金刚钻磨头。

一般人工雕刻的都要先进行手绘图为模板,然后在进行修饰,这样的翡翠饰品一般看起来更有灵性,因此也颇受人们的喜爱!

接下来看看人手雕刻的观音:熟悉线条的流畅,熟悉阴线的那种起势和收刀的弧度。

如何区别机雕和手工雕

一、机器雕件:边缘统一,没有弧度、平整死板不太自然。

二、一些常见的机雕翡翠观音和佛像,会发现耳垂处、眉眼处这样的折褶处会有一些“沟沟”,显得比较生硬;但是手工雕刻就比较细腻,表情惟妙惟肖,线条也比较柔美。

三、手工:边缘有向内凹弧度,整体看上去自然有灵性!

机雕与手工雕刻工具对比

电脑机器雕刻的工具比较少,大体来讲也就两三种,手工雕刻工具就繁多了。

机雕与手工雕刻价值区别

通过上面的对比大家也应该知道手工雕刻费时费力,但是雕刻出来的雕件线条柔、自然,富有神韵,所以一般机雕的翡翠料原本就不是很好,一般料好都是用手工雕刻。

但是如何切削,切削成什么样子,这可全靠雕刻者手上的功夫了,就像不管你用什么画笔,最终的图画还是决定于画家自身的修养和功底,因此我们还是把靠人工来造型的工艺称作手工雕刻。

玉石雕刻前后对比(玉石雕刻实用宝典)

如何区别翡翠玉石是机器雕刻还是人工雕刻?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玉料如果不赋予工艺的创作,它只是没有生命的矿石(喜欢自然美及裸石的朋友除外),因为一件玉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体现在雕刻师傅的工艺上,加上“十玉九纹”,很多时候,雕工的好坏决定着玉器本身的价值,一件普通的玉料,经过好师傅的手,往往是创意无限,意境融彻,美轮美奂。

对于手工工艺的好坏,见仁见智本文不多评判了,主要讲一下手工、电脑及超声波的雕刻区别,因为很多玩玉的玩家忽略掉了这点,因此商家就在此做文章,首先讲明,不是从北京买的货就叫北派,不是从苏州拿的货就叫苏工,不是工具在玉石上随便雕刻几下,就是老工,更不是几千几万的挂件就非电脑工,个人觉得超过一定价值范围的电脑工,就没有必要了,但精细电脑工又是比粗略的手工好许多的;玩玉如果是玉玩人,就太累了,能力范围,量力而行才是玩玉之乐趣。

首先认识一下,超声波,电脑,手工的基本区别工具:

超声波:超声波是有一定的模具,机器压就可以了,像印章一样,这个主要适用于软玉。

电脑工:电脑工是有编好程序,机器需要一遍遍的重复执行程序,就象在工厂操作过自动化机床。

超声和电脑工均属于机器雕刻,机器雕刻多是浮雕。

机器雕刻与手工区别在于:

机器工:边缘统一,很平面,没有向内凹弧度

手工:边缘有向内凹弧度

机器工与手工对比:

电脑机器雕刻的工具比较少,大体来讲也就两三种,手工雕刻工具就繁多了。

很多玉友在问机器工,再加上手工修型,怎么分辨?

这个问题很简单,百分之九十的师傅是不会做的,如果工费出的比较吸引人的情况下除外,因为机器工通常是浮雕,浮雕比较浅,修型起来太麻烦不讲,涉及到的是工费,通常整体修下来的工费是很高昂的,这样的话,不如进行纯手工的雕刻!

欢迎关注

老玉和新玉的区别在哪里?

什么是新玉:

新玉就是指商家经过了酸溶液清洗并注胶填充的玉石,它常常被用来仿冒老玉,但是品质容易受酸溶液腐蚀,所以质地比较差,不容易保存。

什么是老玉:

老玉是指天然玉石,经过了打磨抛光以及雕琢,没有经过人工优化处理,质地天然,价值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但如果是从古玩界的角度上来看,是指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玉,距离现在仍然有一段历史。

所谓古玉是被入类开采而制成的工艺品,被埋入土中或留存在人间,历史悠久的玉,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距今已有五一六干年的历史,此种玉我们称之为古玉。

清乾隆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故宫博物院藏

由上的解释不难理解,“老玉不是古玉,古玉不定是老玉”了吧,古玉、老玉本不是同一概念。中国的老玉如和田玉,产在新疆和田,远古时期,这些玉材还末传到中原地区,更何况太湖流域和东北地区呢,和田玉的传入时间应是汉朝,在汉朝时,因对匈奴作战,逐渐获得胜利,使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亦渐频繁,新疆的玉也与其它货物一起流入中原。

那么,这两种玉如何区分呢?

1

看表皮

新玉的表皮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坑点;而老玉表面比较粗糙,用肉眼就能看见它表面的一些不平整的坑坑洼洼。这种区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代的工艺不同所造成的。

2

看线孔

新玉打孔时多采用的是机械化操作,孔眼打得比较顺直,没有明显的粗细不同;而老玉多采用人工打孔,孔眼有粗细不同,一般是两头大,中间细。

3

看包浆

因为老玉年代比较久,使用时间长,它的表面会有包浆覆盖,这一点是新玉所没有的。

什么是新玉:

新玉就是指商家经过了酸溶液清洗并注胶填充的玉石,它常常被用来仿冒老玉,但是品质容易受酸溶液腐蚀,所以质地比较差,不容易保存。

什么是老玉:

老玉是指天然玉石,经过了打磨抛光以及雕琢,没有经过人工优化处理,质地天然,价值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但如果是从古玩界的角度上来看,是指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玉,距离现在仍然有一段历史。

那么,这两种玉如何区分呢?

1

看表皮

新玉的表皮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坑点;而老玉表面比较粗糙,用肉眼就能看见它表面的一些不平整的坑坑洼洼。这种区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代的工艺不同所造成的。

2

看线孔

新玉打孔时多采用的是机械化操作,孔眼打得比较顺直,没有明显的粗细不同;而老玉多采用人工打孔,孔眼有粗细不同,一般是两头大,中间细。

3

看包浆

因为老玉年代比较久,使用时间长,它的表面会有包浆覆盖,这一点是新玉所没有的。

收藏老玉比新玉好?

老玉和新玉各有千秋,不能单凭新老作为收藏标准。

一是从玉质本身来说不存在新老问题,玉的形成要3亿年时间,所谓老玉只能从使用时间程度来说明。目前行业内以百年来计算,使用百年以上的玉器称为“老玉件”。

二是从老玉件来说,收藏的不是玉质本身而是收藏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内涵,它的时代特征。有故事才有价值,有时代特征才值得收藏,所以并非所有老玉件都值得收藏。

三是从材质上相比,新玉材质要比老玉好,温润坚密,洁白无瑕,如同凝脂,而且如今雕刻工艺也越来越好。老玉件除了材质比不上新玉,由于使用年份久远多少还存在一些瑕疵,如开裂、残缺等。

收藏老玉比新玉好?

老玉和新玉各有千秋,不能单凭新老作为收藏标准。

一是从玉质本身来说不存在新老问题,玉的形成要3亿年时间,所谓老玉只能从使用时间程度来说明。目前行业内以百年来计算,使用百年以上的玉器称为“老玉件”。

二是从老玉件来说,收藏的不是玉质本身而是收藏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内涵,它的时代特征。有故事才有价值,有时代特征才值得收藏,所以并非所有老玉件都值得收藏。

三是从材质上相比,新玉材质要比老玉好,温润坚密,洁白无瑕,如同凝脂,而且如今雕刻工艺也越来越好。老玉件除了材质比不上新玉,由于使用年份久远多少还存在一些瑕疵,如开裂、残缺等。

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新老玉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一直以来老玉造假、售假现象非常普遍,市场价格被炒作得奇高,然而大部分玉友又很难去准确的鉴别其中真伪,从而导致吃亏受骗的情况屡屡发生,所以相对而言,收藏新玉更佳稳妥。同时老玉在保存、佩戴等方面也存在讲究与忌讳,更给收藏家和爱好者们带来诸多不便。

古时候没切割机,那5000年前的人是怎么雕刻出玉器的呢?

人们对玉器的喜爱由来已久,相比于现在翡翠进入百姓家,在古时候,玉器可是只有王公贵族才玩得起的奢侈品。

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玉器开采难度大,上好的玉石难找,更多还是因为古时的工具实在有限,打磨雕刻一件玉器饰品实在太难了。

所以,当时即便是富裕人家也都是穿金戴银,能够有一件精美的玉器那肯定是几代人传下来的传家宝。玉器既然如此难以雕刻,那么

古时的人们是如何将一块玉石雕刻成光滑精美的配饰呢?

一、中国最早的玉器雕刻饰品出现在什么时候?

良渚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闪耀的阶段

,大概在五千年前,这里的人们就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现在的我们想象不到的奇迹,其中就包括玉器雕件

在良渚文明的发源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西坡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几千年的玉器,这些玉器的材质都是绝佳上品,每一块玉石都被雕刻成不同形状,或配饰、或器皿。

虽然略显粗糙,但是能够有完整的线条、形状出现,在当时完全依靠手工劳作的远古,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且在这些出土的玉器上面都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在当时没有任何切割器械的情况下,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来打磨这些玉石的呢?

二、古时人们是用什么来打磨玉石的?

当看到这些工具的时候,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之大,能够为世界增添这么多美好。

1、用特制的线进行切割

天然的玉石都是没有规则的,如何将这些棱角分明的玉石切割成工匠想要的形状和大小呢?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利用了绳子。这个灵感可能来自于当时的摩擦起火,反复用绳子摩擦玉石,让玉石升温后破裂。

只是玉石的密度相当大,普通的绳子是无法实现这个目的的。当时的人们在失败中反复研究,最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选择牛皮绳或者麻绳,然后在上面粘上砂石,通过砂石对玉石进行反复摩擦,最终切开玉石。

但是对于砂石的选择可是很有讲究的,正常情况下,工匠们都喜欢采用石英砂,因为玉石的密度一般是在6以内,而石英砂的密度在7以上,通过更坚硬的砂石摩擦,才可以成功切割开玉石。

由于石英砂也是很难采购到的物品,因此当时也被人们冠以一个很迷人的名字:解玉砂。

之后随着弓箭的发展,聪明的劳动人民也开始使用绳弓来进行分解玉石,相对绳子的摩擦,绳弓会来得更快速一些。

2、

采用片状物体进行切割

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在劳动力上的飞跃发展,又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明出了许多更简便的设备,这当中就有专门切割玉石的“砣”。

砣到现在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因为砣其实就是一块铁片做成的,可以飞速运转的机器核心配件,通过电力的支持,加上玉器工匠的巧手,很快就能拥有一件精美的玉器了。

但是在古代没有电,如何让这个“砣”飞速的运转起来呢?

考古学家在多个出土的古墓中发现了当时人们用来切割玉器的“砣”,其实是组装起来,并且通过人力就能够控制转动速度的切割机器。

古时候的人们将这种切割的机器设备称为:砣机,或者水櫈。人们用麻绳、转轴、木桶,一张挖空中心的课桌,就这样做出了一个简易的切割机器,并且只需要人为控制这种机器就行了。

操作的工匠一般都坐在椅子上,然后双脚踩踏板,这个时候金属轴片就开始运转起来,只要将玉器放在金属轴片旁边,转动的金属轴片就会开始磨去玉石多余的边角料。

而“砣”的发明,让人们切割玉石更加轻松,同时品质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因为转动的“砣”可以反复的对一个地方进行抛光般的切除、打磨,让整块玉器在被切割之后还能保证其完好的程度,对后期玉器的雕刻制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磨砂

从西周出土的文物中,人们也惊奇的发现一些石碑、野史中有记载,当时居然还有类似于磨砂石的物品存在。当人们切割、制作完一件玉器的时候,难免会嫌弃不够精致,于是就有人想出了类似磨砂的工具。

通过对打造的物品反复磨砂,让切割的部位达到平滑的状态,大大提高了玉石饰品的需求量,满意度也遥遥领先。

三、古时人们要完成一件玉制产品需要几个步骤呢?

首先,想要雕刻一件艺术品,应该是先有一块成色不错的玉石。赌玉从古时一直发展到现在,随着许多玉石矿产过度开采已经被封,找一块纯天然的玉石很不容易。所以当时的玉石饰品真的无法进入普通家庭。

像河南南阳、陕西蓝田等玉石,当时开采不容易,因此雕刻的时候都是采用解玉砂的打磨,在完成作品的时间上就没有保证了。

其次,应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切割方式,比如是采用绳子打磨,或者是砣切割的方式。切割方式选得对错与否,都和玉器的价值密切相连。甚至还会有人用抛打、扔的方式来打开玉石,这种做法其实会带来更严重的损耗,得不偿失。

再有就是对雕刻好的玉器进行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打孔,这样才能方便佩戴。最后一步则是对雕刻好的玉器进行打磨、抛光,提升颜值。

即便到了现在,真正品质好的玉器都十分宝贵,上好的玉石也都存放在博物馆,以让其得以更好的保存!

该文章由作者:【竹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