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校)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六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日益提升。2020年首次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高校500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34-50名,USNews2020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内地排名第45位、世界排名第268位。/n学校坐落于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300余亩,环境优美。大学城校区突出工科特色优势;东风路校区突出国际设计创意特色优势;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理学、社工服务特色优势;番禺校区突出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优势。/n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沿革/n

学校前身

广东工学院/n/t广东水利电力学院/n1952年,广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合并组建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n1953年,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n1954年,并入武汉长江水利学校。/n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n1959年,广东电力学校、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合并组建广东水利电力学院。/n/t广州工学院/n1954年,创办广州市基建交通班。/n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1957年,更名为广州市技术学校。/n1958年,广州业余工学院并入,更名广州高等工业学校。/n同年,升格为广州工学院。/n/t中南科学技术学院/n1961年,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工学院合并组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n1962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学院。/n197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n校徽校字1982年,复名广东工学院。/n广东机械学院/n1956年,创办广东省机械学校。/n1968年,学校停办。/n1978年,学校复办,升格为广东机械学院。/n华南建设学院/n1956年,创办广东省城市建设局干部培训班。/n1957年,更名广东省土木工程学校。/n1958年,升格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n1963年,学校停办。/n1965年,复办为广东省土木工程专科学校。/n1968年,学校再次停办。/n广东工业大学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筑学校。/n1985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筑专科学校。/n1991年,并入华南建设学院。/n

合并发展

1995年,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n1999年,入选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n2006年,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n2008年,成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n2012年,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约共建国家数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入选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成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大学伙伴。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和南海区人民政府四方共建佛山广工大研究院。2014年,学校成立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河源广工大研究院。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签订全面合作仪式。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惠州广工大研究院。2016年,与肇庆市端州区政府共建端州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当选首届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单位。成立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管理学院联合发起成立广东电子商务校际创新创业联盟。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联合发起成立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首批粤港澳高校联盟入盟高校。2017年,成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与河源东源县签订协议,成立东源广工大研究院。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佛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方共建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签订帮扶共建高水平理工大学协议,帮扶共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为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实验室建设主要依托单位。2019年,入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0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成立教育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全国首批签约高校。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医工融合”。成立广东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2021年,成立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教学科研/n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n学校设有20个教学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8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理学、文学、法学七大学科门类。/n

师资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大力推进“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等强师工程系列计划,打造一支德才兼备、规模稳定、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n学校现有教职工3330人,其中专任教师占比为63%,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52.1%;博士学历教师1316人,硕士学位教师607人,占比分别为62.63%和28.89%;45岁以下教师1406人,占比为66.92%。/n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现有全职院士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50人、“青年百人计划”460人;引进和培育了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100多人次,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等省部级人才132人次。/n

学科建设

广东工业大学截至2020年4月,共有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1.4‰。

校园夜景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广工评估情况如下。/n截至2020年4月,广东工业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3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教学建设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认证评估通过15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99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教学名师16人。/n

科研平台

建有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电子制造领域唯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省级科研平台70多个。/n

学术资源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

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INSPEC)来源期刊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Irichsweb)来源期刊

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

《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中国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网收录期刊

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电子科技文摘》收录期刊

书生数字期刊原文入编期刊

台湾地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期刊

学术资源/n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截止2017年底,各类馆藏总量139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85万余册、电子图书236万余册、电子博硕士论文775万册、电子报刊4,44万余种、纸本中外文报刊2051种、进中外文网络数据库94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工业大学主办,创刊于1984年12月,是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现为双月刊。/n《社会工作与管理》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工业大学主办,创刊于2001年,在承继原《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办刊基础上,于2012年转型并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而成,这是国内第一本由高校出版的社会工作专业学术期刊,中英文双月刊。

合作交流

区域

高校

美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纽芬兰纪念大学等

欧洲

英国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法国南特大学、巴黎七大、德国不莱梅大学、弗莱贝格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图尔库应用科学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理工大学、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等

亚洲

日本早稻田大学、姬路独协大学、同志社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翰林大学、檀国大学、蔚山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高雄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

大洋洲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理工大学、科廷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等

广东工业大学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先后与中国国(境)外1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培养、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提供良好平台。学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与技术培训。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形象标识

校徽/n校徽人字形图案围合的虚形恰好构成广州市的市花——英雄花(红棉花),体现广东位于南中国四季如春,素有花城美誉的地理人文环境,同时象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名牌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特征。校徽中心以书籍和矩形知识模块表现“工”字,用学校英文缩写“GDUT”构成图形化的“业”字,凸显“工业”大学的办学性质及工业信息技术的依托背景;中心图形象征着学府培养健康快乐的学子犹如破土而出的人才之“苗”,成就栋梁之才的梦想过程。校徽呈现出有序自由活泼的犹如花蕊的触角,寓意集古今中外之精粹,融学府办学理念之智慧,体现学府中西合璧的开放思想和创新精神。/n校旗/n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标和白色、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n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n/t校训/n团结、勤奋、求是、创新/n/t校歌/n广工大颂歌(词:黄桂标曲:徐向东)/n南天铺满彩霞,珠水奔涌浪花。/n数十载风雨洗礼,铸就了壮丽的广工大。/n这是群英云集的热土,闪烁青春智慧光华。/n沐浴阳光春风雨露,万千桃李绽放天下。/n我爱您,大跨越的广工大白云与您共舞,南海为您击拍。/n祝福您,大时代的广工大。/n献出我们的情和爱,奉上心中的红棉花。/n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6个)/n/t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n/t自动化/n/t化学工程与工艺/n/t土木工程/n/t工商管理/n/t环境工程/n

本科专业

艺术学(7个)/n/t数字媒体艺术/n/t服装与服饰设计/n/t产品设计/n/t环境设计/n/t视觉传达设计/n/t美术学/n/t动画/n理学(1个)/n/t应用化学/n工学(3个)/n/t化学工程与工艺/n/t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n/t自动化/n法学(2个)/n/t社会工作/n/t法学/n文学(3个)/n/t商务英语/n/t日语/n/t英语/n金融学(1个)/n/t投资学/n经济学(2个)/n/t国际经济与贸易/n/t经济学/n工学(34个)/n/t生物工程/n/t安全工程/n/t风景园林/n/t建筑学/n/t食品科学与工程/n/t环境科学/n/t环境工程/n/t交通运输/n/t包装工程/n/t服装设计与工程/n/t制药工程/n/t测绘工程/n/t城市地下空间工程/n/t给排水科学与工程/n/t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n/t土木工程/n/t数字媒体技术/n/t物联网工程/n/t网络工程/n/t软件工程/n/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n/t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n/t信息工程/n/t通信工程/n/t电子科学与技术/n/t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n/t能源与动力工程/n/t高分子材料与工程/n/t金属材料工程/n/t测控技术与仪器/n/t车辆工程/n/t工业设计/n/t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n/t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n财经大类(1个)/n/t电子商务/n管理学(14个)/n/t会展经济与管理/n/t旅游管理/n/t工业工程/n/t物流管理/n/t土地资源管理/n/t公共事业管理/n/t人力资源管理/n/t财务管理/n/t会计学/n/t市场营销/n/t工商管理/n/t工程管理/n/t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n/t管理科学/n理学(3个)/n/t微电子科学与工程/n/t应用统计学/n/t信息与计算科学/n

该文章由作者:【鲍鲸鲸】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