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1927年3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坟》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
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内容简介
《坟》杂文集,作者鲁迅。写于1907年-1925年间,鲁迅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旧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
作品目录
题记 |
科学史教篇 |
摩罗诗力说 |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
文化偏至论 |
说胡须 |
我们怎样做父亲 |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未有天才之前 |
坚壁清野主义 |
我之节烈观 |
寡妇主义 |
春末闲谈 |
论雷峰塔的倒掉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看镜有感 |
杂忆 |
娜拉走后怎样 |
论睁了眼看 |
论照相之类 |
写在《坟》后面 |
论“他妈的!” |
从胡须说到牙齿 |
灯下漫笔 |
出版信息
1927年3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
1929年3月第二次印刷时曾经作者校订。
1930年4月第三次印刷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该文章由作者:【雅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