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
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变幅0.6~0.9米。
简介
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意译为水,用作湖泊的名称,有“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是以这个湖名命名的。
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与它接壤的有四个国家,包括:尼日利亚,乍得,尼日尔和喀麦隆。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水源主要补给者为沙里河,占总补给量的2/3;其次有科马杜古约贝河、恩加达首都恩贾梅纳鸟瞰河、姆布利河和富尔贝韦尔河等注入。
湖东部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布都马岛等。湖滨多沼泽,长芦苇。湖中水产资源丰富,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
沿湖为重要灌溉农业区。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蒸发强烈,湖面正不断缩小。
今日乍得湖形状多变,浅平宽广。湖泊东部有很多岛屿,岛屿四周芦苇丛生,鱼儿穿梭不停。
肥沃的土壤、广布的沼泽、茂盛的芦苇,使湖区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自然环境
渔业
乍得湖水质优良,水深浅,温度高,是一个天然渔场。尽管它和其它水系隔绝,但是,所产的鱼种几乎和周围的水域没有两样。
湖区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鱼、尼罗河鲈鱼、鲶鱼、河豚、虎形鱼等。湖区周围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靠捕鱼为生。
漫步湖畔,只见渔民们驾着小舟用刺网、鱼笼或布置钩线的办法捕鱼,劳动的场面既紧张又热烈。
有些渔民凭借一个特大的葫芦,浮游水中,用鱼叉叉鱼,百发百中,真是原始而又有趣。这些渔民虽然分别属于四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但他们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湖东部通常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和布都马岛。湖中水产资源丰富,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盛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雨季可航行轮船。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
复盖面积
1963年,乍得湖的面积还有2.5万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一年之内要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
每年的6月雨季到来的时候,湖面上升,湖水漫过低平的湖岸,向四周扩展,湖区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淹没的土地大部分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两国境内。
而当11月旱季到来的时候,乍得湖的湖面便渐渐缩小,变成一个长方形的湖泊,其长度约200多公里,宽度约70公里,湖水面积约为1.3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在乍得境内。
乍得湖海拔283米,湖水很浅,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不过12米上下,湖边长满芦苇和纸草,像沼泽一样。
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2000㎞²。
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影响
遭遇开发破坏
乍得湖除了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以外,还有许多不同于热带非洲其它大湖的独特之处。
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水位常随季节变化。
雨季到来后,大量雨水经过大大小小的河流注入乍得湖,使湖水猛涨,湖面伸展开来,最大时面积可达2.2万平方千米。
旱季时,湖水经蒸发、下渗后逐步减少,湖水面积最小时仅约1.1万平方千米。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过度放牧、砍伐森林以及进行大规模灌溉,湖水面积在几十年中急剧减少。
该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条河流——洛贡河和沙里河,也称为沙里·洛贡河。
这条河流为乍得湖提供了80%~85%的水量补给,剩余的水量补给来自库马杜古·尤比河。
乍得湖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但却没有一个出水口。
一般没有出水口的湖泊就是一潭死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蒸发强烈,盐度必然增大,最终往往形成盐湖或咸水湖。
而乍得湖的西南部全是淡水,其他区域的湖水也只是略带咸味。
夹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和世界上奇热地带之一——苏丹热带稀树干旱草原之间的一座巨大的内陆湖,湖水居然是淡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是在乍得湖东北方向350至400公里处,有一个乍得盆地的最低处——博德莱洼地,洼地海拔比乍得湖低很多。
因此,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缝或含水岩层,源源不断地流入比它更低的博德莱洼地,大量的盐分就这样被湖水带走了。这样才没有形成明显的咸水湖。
环境危机
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大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这里潜在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绝大多数的鱼类、豆类和各种谷物的交易市场都分布在乍得湖沿岸地区。
除了捕鱼业,居住在沿岸的大多数人都从事着谷类的种植业,这里每年出产数百万吨的豇豆、玉米、大豆、洋葱和其他的作物。
原因
乍得湖水量的减少严重影响到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因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从乍得湖区运出的各种农产品的数量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近尼日利亚一侧的沿湖地区出产的。
原因是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种类繁多的鱼类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大都绝迹了,因为它们随着水流游走了。这也是为什么捕鱼业已经开始衰退的原因。
但不幸的是,由于这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干旱,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才造成了今天的关于边界划分问题的争执。
所以,尽管湖面面积的萎缩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它却严重制约了乍得湖盆地的发展。
在过去,乍得湖水面的总面积是28,000平方公里,但它却急剧缩小到只有3000平方公里。
这种危机也是促成沿岸的各国政府开展讨论的主要原因,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通过从乌班吉河向这里引水来保护乍得湖免遭干涸的。
但根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1996年来,乍得湖拯救资金一直未能到位。1964年,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和乍得成立了乍得湖流域委员会。
1994年,中非共和国加入该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国同意共同出资,通过恢复植被、开凿人工河道和推广节水措施等手段为乍得湖补水。
该文章由作者:【含沙射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