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中学)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He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位于安徽省和县,1978年被评为“巢湖地区重点中学”;2001年被列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前身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和阳书院”;1902年,改名为“官立和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和县中学”;1973年,定名为“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截至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20万㎡,建筑面积8.4万㎡,投资1.6亿;共有68个教学班,学生近3900名,教职工245人。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中学)

学校简介

和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02年,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和县第一届文明校园,马鞍山市第二届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五届、第六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曾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先进单位、首届全国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杰出组织奖、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和县第一中学前身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和阳书院。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年改名为官立和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和县中学。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和县中学奉命停办。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春),和县初中借戚桥小学复课,张亮再度出任校长。同年,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立高中部,因此,原“和县初级中学”改为“和县中学”。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春),学校迁至城内文庙上课。未几,日寇占和城,学校仓皇迁往香泉。时有学生355名,其中高中学生51名,教职员1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学校迁至高皇殿地藏庵内上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二月,日寇犯高皇殿善厚集一带,学校为敌摧毁,所有校产册籍均损失殆尽。张亮校长因公赴善厚集,被日军杀害,以身殉职。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秋,经县临时会议通过,勘定善厚集乡皂角保小崔刘村为校址,遴选孙履平为校长。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孙履平病逝,禹子鬯接任校长。次年春,禹子鬯调任十三临中校长,和中校长中夏禹功接任。同年,省教育厅电令和县中学高中部撤并到十三临中,因此和县中学又复改为“和县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春,国民党败退江南,和城解放,和县初级中学停办。是年秋,和县初级中学复课,共三个班,学生116人,教职员11人,随后将1949年春创办的绰庙集民办初中撤并到和县初中,其负责人李山樵随校调至和县初中任教导主任,校长由解放后和县第一任县长李志兼任。此时有五个班,学生192人,教职员21人。

1957年冬,政府开展“反右”斗争。在60余名教师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的有18人,被列为“严重错误和右倾思想”的有20余人,打击面约为50%。

1973年,定名为和县第一中学。

1966年秋,学校设初中十一个班、高中六个班,学生900多人。

1970年8月,和县卫东中学成立,由省下放干部史宝玉任革委会主任,李维苏为副主任。和县初中与老和中初中部合并,共18个班,学生近千人。

1973年,卫东中学改为和县第一中学。

1978年,被列为巢湖地区重点中学。

2001年,跨入安徽省示范高中行列。

2009年,迁入郊区新校址。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该校分为教学、运动、生活三大版块,建有教学楼、实验楼、信息中心、艺术楼、办公楼、田径运动场、体育馆、食堂、学生公寓,拥有各类专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办学规模

截至2013年,该校占地面积20万㎡,建筑面积8.4万㎡,投资1.6亿,共有68个教学班,学生近3900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共有教职工245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星8人,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19人,市科技创新人才2人,研究生学历33人。

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名单不全):陈晓明

省级教坛新星(8人,名单不全):杨相俊、赵善华、李善亮、吴光华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0年该校一本达线302人,二本以上达线709人,本科达线873人,该校一名同学获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

2011年该校一本达线284人,二本以上达线578人,本科达线716人。

2012年该校一本达线287人,二本以上达线710人,本科达线928人,文理科600分以上70人。

2013年该校一本达线357人,二本达线以上718人,本科达线873人。

2014年该校一本达线441人,二本以上达线802人,本科达线945人。

2015年该校一本达线421人,二本以上达线794人,本科达线1003人。

素质竞赛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

李政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

耿颖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

沈星尧

省二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

李姜皓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

周至捷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

许敏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

周至捷

省二等奖

2008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

许敏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

李姜皓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李姜皓

二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周光超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杨奕健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周至捷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许敏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杨威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包婺月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魏鼎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温晶晶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施敏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江明月

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晏宜武

省三等奖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

陶安福

省三等奖

巢湖市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铅球

杨刚

第三名

巢湖市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铁饼

杨刚

第二名

教师成绩

截至2008年,该校有省级科研课题8个,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获奖教学教研论文达500余篇。

学校荣誉

截至2013年,该校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绿色学校;省文明单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文化传统

校歌

仗剑天门,弯弓乌浦,江上起惊雷。

文献昭垂,雄风斯振,桃李尽成材。

茹古含今,融中汇外,极目山河改。

三年有成,万方多难,黾勉在吾侪。

校训

立品、成业 

校风

和谐、求是、拼搏、进取

知名校友

教育科技界

俞建章

地质学家、学部委员

候学熠

生态学家、学部委员

张寿武

数学家、美国科学与艺术院士、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汪德亮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院院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该文章由作者:【张天硕】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