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2009年管虎执导的电影)

《斗牛》是由管虎执导的黑色喜剧电影,由黄渤、闫妮等主演。电影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一头奶牛和一名老乡共同经历的生死故事。2009年,该片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于2009年9月1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斗牛(2009年管虎执导的电影)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一队八路军来到了沂蒙山区的堡垒村马牧池,随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国际友人捐赠的奶牛。长年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从没见过这种黑白相间、奶量充足的牛,他们备感惊奇。不久,日军船尻部队逼近,八路军紧急撤退,临行前将奶牛托付给村民喂养。贫穷胆小的村民担心奶牛会带来灾难,他们通过抓红豆的方式选出养牛人,小寡妇九儿(闫妮饰)帮破落户牛二(黄渤饰)抓阄,最终使牛二成了这倒霉的“幸运儿”。 残酷血腥的扫荡过后,村民们全被杀害,只有牛二和奶牛成为幸存者。尚未得到喘息之时,另一队日军部队路过此地,并将伤员留在这里。从这天起,肩负着保护奶牛重任的牛二想尽办法和日军、土匪、江湖郎中等各色人等展开周旋,而那头倔脾气的搭档也让他头疼不已……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黄渤

牛二

闫妮

九儿

尚铁龙

十三叔

刘杰

老祖

来喜

二孬

涩谷天马

寺田

冢越博隆

涩谷

黑木真二

黑木

胡晓光

Guo Jun

高虎

八路军战士

华子

郎中

胡龙吟

皮影班主

刘向京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孙松

Guerrillas

陶泽如

院长

赵军

Bandit

职员表

出品人

赵国光、王长田、邹易儒

制作人

邹易儒、周强、崔国明、晋亮、赵云声

监制

李庆辉、李大江、张昭、赵顺亮、吴林励

原著

赵冬苓

导演

管虎

编剧

管虎

摄影

宋晓飞

剪辑

孔劲蕾

美术设计

孟禹

动作指导

陈冠龙、秦海强

录音

赵苏晨

角色介绍

贫穷胆小的破落户,暗恋村里的寡妇九儿,因为“抓阄”成为负责看管共产党留下的奶牛的人。

村里的小寡妇,性格泼辣。

驻扎在村里的士兵,和牛二围绕炸弹展开了一个有趣的讨论。

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以把九儿嫁给牛二为条件,让他照看好奶牛。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时间

名称

获奖对象

2009年

台湾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斗牛

台湾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

管虎

台湾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获奖)

黄渤

台湾金马奖 -最佳改编剧本(获奖)

管虎

台湾金马奖 -最佳摄影(提名)

宋晓飞

台湾金马奖 -最佳动作设计(提名)

秦海强、陈冠龙

台湾金马奖 -最佳剪辑(提交)

孔劲蕾

2010年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黄渤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闫妮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已经久未拍电影的管虎表示之所以想拍《斗牛》因为自己毕竟是学电影出身,有点小梦想没实现有点憋得慌,不是不想拍电影只是一直在等待机会,很多机会都错过要不因为不喜欢或是平台不好。在碰到山东农村这个口传心授的故事,管虎觉得很适合电影,于是就创作了《斗牛》这个剧本。《斗牛》中的非常吸引管虎,他觉得古人的坚韧品质、血性、对友谊的执着,现代人已经非常缺失了,于是应该赞美现在依然拥有“动物性”的人。

拍摄过程

管虎导演拍摄《斗牛》前大概准备了半年时间,其中对景花费的功夫最多。因为现在尽管是在偏僻的农村也已经多了很多现代化的东西:空调等现代化电器随处可见,而且现在的楼房必须做旧,一些在当地生活的居民得迁走,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工程。而且《斗牛》除了黄渤和闫妮外,“牛”也是一大主角,但动物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这也是拍摄《斗牛》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导演透露对待动物就是耐心,只要豁出时间豁出精力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斗牛》管虎觉得许多自己原本没有设想到的内容电影反而有了,这些都是因为动物的不确定性反而给《斗牛》多了惊喜。电影本来就是这样,都是都是设计好了在拍,就跟捧着一碗水一样一路一路洒,洒得少点好点,洒得多点就惨了。没有一个电影和预先设想的是一样。

尽管导演对拍摄的困难已经做了很多预知和准备,但还是觉得对黄渤有点歉疚,因为《斗牛》是在要求演员有巨大的能量才能完成,让导演吃惊的是黄渤远远超过自己认可的体力状态,完成了很多演员没法完成的任务。

幕后花絮

1、大家在片中看到的奶牛只有一头,但拍摄的时候,剧组一共动用了7头体重均在1700斤左右的大奶牛,他

一个人要和7头牛分别“培养感情”的同时还要“和平相处”。

2、主演闫妮和黄渤私下也是好朋友,《斗牛》是两人继《大灌篮》后的第二次合作。闫妮的参演是黄渤推荐的,黄渤和闫妮说戏只拍几天,而且是女一号,结果拍了一个月。闫妮表示,比起黄渤的苦,自己还算好,就是拍片时特别冷,零下20多度,而且基本都在室外。

3、黄渤表示拍电影的时候这头“牛奶奶”可是比他大牌多了,“牛奶奶”是只1700斤的大奶牛,既不听导演说戏也不服从副导演的安排,更让黄渤屡屡受伤。黄渤回忆说:“最要命是牛会反刍,我们就只能给它喂草,带着它走一圈,要不根本没法拍戏。”等戏全部拍完,黄渤成了专业养牛户,完全可以著书立传分享养牛经验了。“遇到牛奶奶,我才知道闫妮演技有多好。”

3、片场的伙食也是简单到只有馒头、咸菜的地步。但是,闫妮对此却有自己的办法,她经常自备零食,一箱一箱的拉到片场慰劳大家,好久没沾过油水的工作人员见到零食都“饿狼扑食”般的一拥而上,闫妮的零食常常是在大家疯狂抓抢后只剩下几粒碎渣。而闫妮在片场也成为大家公认的“零食专家”。

影片评价

作为一部独立制作,《斗牛》值得为它付出一点时间去细细品味。虽然它的形式,人牛相处、脏不啦几的影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投入,但是在许多电影缺乏自我真实价值观的如今,《斗牛》倒是在讽刺之余有一些人性深处的温暖泛出来,很难得。

《斗牛》说的是八路留了一条奶牛在村里,后来全村遭日本人屠杀,只剩下黄渤和牛。然后有路过的土匪、难民等,黄渤一路和牛相依为命。这个故事很文学化,可以想像得出在文字中,黄渤对牛的感情一路的变化会表现得更细腻,在电影里则要更迅速地让观众接受他不能抛下牛独自逃生。

而故事中的戏剧冲突其实是有比较大的商业空间在里面的,比如黄渤一人斗四匪保护奶牛、遇见伤兵鬼子路过村子,完全可以拍得更妙趣横生、惊险刺激一些,影片也会因此更好看。现在导演强调的是一种“无常”,黄渤借鬼子的地雷炸死想杀牛的难民,完全都是巧合,并非本意,这和导演不想塑造他成为一个英雄有关,因为在这个故事背景下,黄渤是一个被历史的偶然遗留下来的意外,没有成为英雄人物的动机。导演很明显是在拒绝做一些讨好观众的事情,这可以理解,但即使是独立制作,我觉得还是有商业空间可以挖掘,人可以不要处理得那么脏,以及让观众对黄渤更喜爱,对他与闫妮之间的爱情更同情。

说实话,整部电影我觉得最来劲的地方都是有闫妮的地方,这个女人的性格和黄渤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只有前言没有后语,活生生切断了,以牛来作为替代,这个感情指代其实很难完成。这也是《斗牛》这部电影最困难的地方,如何让人接受黄渤对牛的感情,在他说出“咱俩这才叫男耕女织呢”时不觉得荒谬至极,而微微感到同情与伤感。所以之前黄渤救牛的情节可以处理得更有趣鲜活,加强观众对他的认同度。

和小孩、动物的对手戏是公认的难演,黄渤这次算是很成功。可能有一些和他差不多的演员比如李易祥、郭涛等也不是不能演这个角色,不过黄渤身上的确有一种导演说的“动物性”在里面。他演过的角色往往都是混混型小人物,你以为他应该最重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但他又出乎你的意料,这是黄渤的魅力。《斗牛》中的角色也是如此,他的贪生怕死是明显的,一开始都不肯接受藏牛的任务,硬将闫妮嫁给他才好说歹说接了。全村人被杀以后,他也想离开,但是没有离开。这个无法离开,就是《斗牛》的核心所在。“奶牛”是他与过去与世界惟一的联系,他可以去山上离群索居,但是好歹也得有头牛在,才是过日子。现在的这个核心,不能说表现得非常透彻,但是黄渤这个人物的行为,基本上你看完这个电影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会感到微微有些伤感,人所依凭的情感是如此微薄又如此雄厚,几乎没有办法被打到。人可以做的事情是如此卑微,和一头牛相守一生,人所做的事情又如此伟大,他有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言而有信。

从传递的效果来说,即使《斗牛》的外在形式的确非常不讨巧,很难做到吸引观众进电影院,这是电影导演在做同一类型的电影时需要严肃考虑的一个前提,但是在呈现的最终效果上,它作为一部独立小众电影,是有自己的内容的。就是你看了,会有所得,无论是感情,还是思想。应该就是一种成功。 (网易娱乐评)

该文章由作者:【第九元素】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