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为shàng或shǎ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一长横作基准(界限),在上部用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表示基准线之上。其本义为高处、上面;引申为等级或品质在上的,次序或时间在前面的,以及由低处向高处升登或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
字源演变
“上”,指事字。甲骨文的“上”字,长横(或曲线)表示基准线,短横在基准线之上,作为指事符号,表示位置在上的意思。金文略同甲骨文。春秋文字作“二”,或在上添加一竖笔作“上”,为隶书所本。战国文字形体较为复杂,大多数仍沿用春秋文字作“上”;或下添一短横画,乃无意义之饰笔;或作“丄”,省去上部之短横画。小篆形体较多,有的把短竖立起来与长横垂直,也有在短横的左面加竖曲线。隶书或在竖画右边加短横,或把曲线拉直。楷书笔画化。
“上”字的本义是高处、上面。引申指等级或品质在上的;又指次序或时间在前面;还可以用作动词,有由低处向高处升登的意思;也有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shàng | 名词 | 高处;上面 |
上天;天帝 | ||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 ||
君主;皇帝 | ||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 ||
时间,时候 | ||
方位词,边,畔 | ||
形容词 |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 |
时间或次序在前 | ||
远;久远 | ||
犹正,主要意义 | ||
广大 | ||
丰足 | ||
动词 | 登;上升;向上 | |
上报;呈报 | ||
进献,送上 | ||
崇尚,提倡 | ||
上缴;交纳 | ||
增加;添补 | ||
向前;前进 | ||
去;到 | ||
到任;就职 | ||
当值 | ||
放到;放进 | ||
安装;装上 | ||
陷入,遭受 | ||
合符 | ||
教授;学习 | ||
燃点 | ||
拧紧 | ||
敬辞,犹进用 |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 | ||
记住 | ||
涂;搽;敷 | ||
shǎng | 名词 | 指上声,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属皆从丄。上,篆文丄。时掌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证古文本作?。篆作丄。各本误以丄为古文,则不得不改篆文之上为而用上为部首,使下文从?之字皆无所统。示次於?之恉亦晦矣。今正丄为?为丄,观者勿疑怪可也。凡《说文》一书,以小篆为质。必先举小篆,后言古文作某。此独先举古文后言小篆作某,变例也。以其属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变例而别白言之。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绝少,故显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为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实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为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则皆为事。凡?之属皆从?。时掌时亮二切。古音第十部。
(丄)篆文上。谓李斯小篆也。今各本篆作“上”,后人所改。
康熙字典
〔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
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
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
又上官,复姓。
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
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愼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
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
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
又叶时刃切,音愼。《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抟角势,超腾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淸,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
音韵集汇
字形 | 韵书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上 | 广韵 | 上 | 宕 | 上声 | 养 | 禅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时掌切/音尚 | ʑjɑŋ | |
尚 | 宕 | 去声 | 漾 | 禅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时亮切/时两切 | ʑjɑŋ | |||
集韵 | 宕 | 上声 | 养 | 船/常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是掌切 | dʑiɑŋ | |||
宕 | 去声 | 漾 | 船/常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时亮切 | dʑiɑŋ | ||||
韵略 | 上声 | 养 | 是掌切 | |||||||||
去声 | 漾 | 时亮切 | ||||||||||
增韵 | 上声 | 养 | 是掌切 | |||||||||
去声 | 漾 | 时亮切 | ||||||||||
中原音韵 | 上 | 去声 | 江阳 | 审 | 全清 | ʂiaŋ | ||||||
中州音韵 | 上声 | 江阳 | 声赏切 | |||||||||
去声 | 江阳 | 升帐切 | ||||||||||
洪武正韵 | 上 | 上声 | 养 | 禅 | 时 | 全浊 | 是赏切 | ʒiaŋ | ||||
尚 | 去声 | 漾 | 禅 | 时 | 全浊 | 时亮切 | ʒiaŋ | |||||
分韵撮要 | 尚 | 阳去 | 张 | 审 |
该文章由作者:【刘尧】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