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是由许鞍华导演的剧情片,由吴念真编剧,演员张曼玉、陆小芬主演,电影于1990年4月27日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导演许鞍华的真实身世,主要讲述一对母女从隔阂矛盾到彼此谅解的经历。1990年10月,影片荣获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剧情简介
晓恩(张曼玉饰)自小与母亲有隔阂,长大后外出求学。因妹妹嫁人移民,晓恩回到了久违的家,却与母亲葵子(陆小芬饰)的矛盾越发严重。直到晓恩决定陪伴母亲回日本探亲,她才真正开始了解母亲的过去。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母亲只身到伪满洲国投靠兄长,结识了身为国民党文书的父亲(李子雄饰),战后结婚留在了中国,却因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母亲与公婆之间误会不断。晓恩终于感受到母亲身处异国他乡的寂寞无助,母女在日本探亲的旅途中取得了沟通与谅解。
演职员表
演员 | 角色 |
陆小芬 | 葵子/n |
张曼玉 | 晓恩/n |
李子雄 | 父亲 |
田丰 | 祖父 |
萧湘 | 祖母 |
林群 | 晓惠 |
钟兆光/n | 妹夫(晓惠丈夫)/n |
杨庭恩/n | 晓恩(小时候)/n |
张嘉莉/n | 晓惠(小时候)/n |
Tracy Cavalier;Cathy;/n | 英国友人/n |
Mathew J. Walkens/n | 街头卖唱者/n |
加地建太郎 | 舅父 |
逸见庆子/n | 舅母 |
山本宽 | 小舅父/n |
川上夏代/n | 母亲老师/n |
村田则男/n | 荒川哲郎/n |
今西正男 | 农夫 |
佳岛尤季/n | 情敌 |
阿郎光子、太原穰子、市川千惠子/n | 母亲友人/n |
出品人 | 周乃忠、林登飞 |
制作人 | 廖凤平、陈淑贤、王淑英、杜又陵、舒琪 |
监制 | 赵琦彬、王羽 |
导演 | 许鞍华 |
副导演(助理) | 敬海林、郭秀芳、竹内贤治、郭珊蓉 |
编剧 | 吴念真 |
摄影 | 钟志文 |
配乐 | 陈扬 |
剪辑 | 黄义顺 |
道具 | 何锦佳、金子明子、马场昭子 |
艺术指导 | 胡金铨 |
美术设计 | 奚仲文 |
造型设计 | 文润铃 |
服装设计 | 陈顾方 |
灯光 | 陈桂和 |
录音 | 锺有添、杜笃之 |
剧务 | 谢志华 |
场记 | 马宝山 |
发行 | 巨星录像发行(香港)有限公司、寰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影碟发行) |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曲目 | 作曲/作词/编曲 | 主唱 |
客途秋恨 (国语主题曲) | 陈扬/姚谦/黎小田 | 曾淑勤 |
秋天复秋天 (粤语主题曲) | 陈扬/潘源良/黎小田 | 梅艳芳 |
获奖记录
奖项名称 | 奖项内容 | 获奖情况 |
1991年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提名 | |
1990年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原创剧本 | 获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造型设计 | 提名 | |
1990年意大利瑞米尼国际电影节 | 最佳导演 | 获奖 |
影片评价
此片被认为是导演许鞍华的半自传式作品。实际上许鞍华自己的母亲就是日本人,这部影片也可以说是她对辗转于中、日、英及香港之间的自己的研究。这几种不同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从非常女性化的角度,细致地描绘出了各种文化的长处。同时,这部影片把不能相互理解的母女终于和解这个具有普遍性的主题,以极高的水准描绘出来,成为一部无论哪国人看了都会感动的优秀作品。导演许鞍华在追求身为中国人的认同感这一中心主题的同时,也试图从心底里更深刻地了解日本人(电影网评)。
电影《客途秋恨》被认为是许鞍华最感人、最令人难忘的电影之一。这部半自传影片描述一位女儿慢慢体会到身为日本人的母亲在香港生活的种种艰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香港,移民及迁居压力很大,而影片中不同文化间的疏离感、分裂的忠诚、隔代人之间的谅解,都令当时的香港人产生了共鸣。即使如今香港回归超过十年,在回流的香港移民心里该影片依旧是永恒的经典(腾讯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黄子豪】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