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仪(家用颈椎医疗保健产品)

颈椎病治疗仪是一种治疗和预防颈椎病的仪器,集场效应、磁疗、脉冲电热、自然牵引和中药透皮等作用为一体,可校正和维持人体脊柱生理曲度,补充人体能量,改善腰椎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筋骨,促进新陈代谢;有疏通经络、理气散寒、活血化淤、益气养血、散寒止痛功效。是目前国内颈椎病人常用的家用颈椎医疗保健产品。

颈椎病治疗仪(家用颈椎医疗保健产品)

简介

颈推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于外伤、劳损.炎症等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血管.椎动脉等邻近组织受损,从而出现局部僵硬、酸胀.疼痛.头部转动受限,有触电感,并向肘.腕.指部放射,可引起上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摸糊。严重者可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大小便失禁.中风。瘫痪。

颈椎病治疗仪是一种治疗和预防颈椎病的仪器,集场效应、磁疗、脉冲电热、自然牵引和中药透皮等作用为一体,可校正和维持人体脊柱生理曲度,补充人体能量,改善腰椎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筋骨,促进新陈代谢;有疏通经络、理气散寒、活血化淤、益气养血、散寒止痛功效。是目前国内颈椎病人常用的家用颈椎医疗保健产品。

用途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工作原理

自然牵引

能放松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校正和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通过人体自身重量进行弧形牵引,使脊柱舒展开来,消除脊柱疲劳,减轻椎间盘所受压力,使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逐渐复位。

中药强化增效

利用中医中药内病外治原理,通过人体温度及脉冲电热,使药物有效挥发,通过毛孔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起到活血化瘀、祛湿散寒、强腰健肾、温经通络等作用,能逐步恢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机能。

场效应

场效应对人体起良好的理疗作用,可强身健体,补充能量,提高整个机体的抗病免疫力,并使患病部位舒适温暖,能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脉冲电热

放松肌肉和筋骨,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消除肌肉酸痛。

磁疗

用医用保健磁片代替针灸疗法,使人体紊乱的电场、磁场得到理顺,利用人体这个导磁体,使输出的强磁进入人体磁场后,重新调整磁场分布,产生磁疗效应。具有疏通经络、镇痛、镇静、消炎、消肿等作用。

使用方法

1、根据个人需要调整温度高低,夏季人体多为中医学的热性,产品不加热也可起到治疗作用,这样可以延长治疗仪的使用寿命。冬季使用每次加热时间不超过25分钟。

2、仰卧位将治疗仪放于颈部下方,较陡的一端朝向头顶。

3、静卧治疗时间为每次15-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治疗仪站立旋转颈部反复做5—25次。

4、用于治疗者每日使用2-3次,用于防病保健者,可在因劳累感到颈部不适时使用。也可根据个人情况,在久坐后马上使用。

5、不可通夜使用。

注意事项

1.阅读说明书后,按照使用方法规定的方向和部位使用;

2.使用时药芯直接贴于皮肤,以利中药透皮吸收;中药最佳起效期为两个月,使用两个月后可更换新药芯;

3.每次使用通电时间不超过25分钟,更不可整夜使用,治疗完毕拔下电源插头将治疗仪置于干燥通风处,将药芯装入塑料袋密封,并定期晾晒;

4.切勿打湿产品,切勿自行拆卸,否则会影响安全使用或损坏产品;

5.个别病人初用时会有不适感或疼痛加重,循序渐进,坚持使用10天既可适应,感觉轻松。

颈椎病的体疗

1、与项争力:两肘屈曲,双手十指交叉抱头于后枕部,两腿分开与肩宽。头用力后仰,双手同时给头一定的阻力。重复12~16次。

2、回头望月: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腿微曲,左手上举,手掌置头后,右手背置腰背后,上体前倾45°,左右旋转,头随旋转向后上方做望月状,重复6~8次。

3、中药外敷:外敷中药“颈椎病顺舒贴”进行治疗

4、托天按地:两腿并立,两臂自然下垂,右肘屈曲,掌心向上,伸直肘,掌向上托起;左肘微曲,左手用力下按,头同时后仰,向上看天,左右交替,重复6~8次。

5、前伸探海: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腰,头颈前伸并转向右下方,双目向前下视。左右交替,重复6~8次。

6、伸颈拔背: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腰,头顶部向上伸,如顶球,每次持续3~5秒,重复12~16次。

7、金狮摇头: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腰,头颈放松,缓慢做大幅度环转运动,依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各6~8次。

以上方法均为前人总结,费时不多而极为有效的方法。

颈椎病自我按摩取穴/n肩井:当大椎与肩胛骨肩峰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伸臂俯掌,在掌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4横指处,在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后溪: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小指展肌气垫外缘。握拳,在第5掌指关节外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悬钟: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凹陷处。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直上3寸。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向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取穴。合谷: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手背部,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

该文章由作者:【淮水东边旧时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