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彩虹(Mujigae)为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彩虹””一名由朝鲜提供,意为一种自然现象,即天空中的彩虹。
台风“彩虹”于2015年10月1日2时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群岛,随后强度不断加强,于10月4日下午2时10分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沿海登陆,登陆强度为15级,50m/s(年鉴修改为16级,52m/s)。成为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中国最强台风。
命名由来
“彩虹””一名由朝鲜提供,意为一种自然现象,即天空中的彩虹。由于台风“彩虹”给中国华南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和经济损失,2016年02月,在美国檀香山举行的第48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决定将“彩虹”除名,成为了继“莫拉克”、“凡亚比”之后,第三个遭到除名的替补台风名。其替补名被“舒力基”(Surigae)取代。
发展过程
台风杜鹃横扫台湾之际,为菲律宾一带引进活跃的西南季风,并与副热带高压脊所挟带之东北信风汇聚,一个低压区于2015年9月28日在雅浦岛西北面海域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中午12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0W。由于垂直风切变[注1]微弱,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皆良好,且海水炎热,该低压区很快已经呈现热带气旋的雏形。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翌日(29日)凌晨2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跳过评级“低”,直接评级为“中”,3小时后(凌晨5时)更上调至“高”,并同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该低压区在30日逐渐整合,螺旋性渐变明显,低层环流中心若隐若现,台湾中央气象局在当日下午2时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当晚11时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2W,日本气象厅在3小时后,即10月1日凌晨2时跟随升格,同日下午3时25分对其发出烈风警报。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亦在下午5时20分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而香港天文台则在下午6时半,在未有表示“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的情况下,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
在副热带高压脊引导下,该系统在当日采取偏西北路径,时速20至22公里,逼近菲律宾吕宋;而其环流以西面较强、东面较弱,不过低层环流中心受对流包围,未有外露。各官方气象部门对该热带低压的预测路径颇为一致,都是预计该系统大致朝向海南至广东西部一带,最高强度则介乎强热带风暴上限至台风下限。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11时率先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但6小时后因应系统在吕宋登陆,而降回热带低压级别;可是就在该热带低压即将登陆吕宋的时候,台湾中央气象局在10月2日凌晨2时将该系统升格为轻度台风,日本气象厅也紧随其后,在1小时之后(凌晨3时)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彩虹,给予国际编号1522。
彩虹在2日凌晨以西偏北路径穿越吕宋,早上进入南海,其北面环流被吕宋地形破坏,但由于彩虹的中心在吕宋山脉南面掠过,加上移速颇快,因此中心结构完好无损。香港天文台于彩虹移入南海后,亦随即在上午9时半把彩虹升格为热带风暴;不过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至下午5时才重新作出此项升格。
南海北部接近3个月未有热带气旋活跃,因而积存庞大能量,水温达摄氏30度以上,令彩虹加强的速度比各官方气象部门预期更快,系统流出呈放射状,破损的北面环流在下午已获得填补,对流云带进一步巩固低层环流中心,组成中心密集云团,“云卷风眼”更开始显现,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晚上8时25分率先把彩虹升格为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气象厅亦分别在3日凌晨1时45分及5时45分把彩虹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副热带高压脊继续引导彩虹稳定向西偏北移动,移速不变。各部门对彩虹的预测未有太多变化,惟一分歧只是在华南的登陆点,香港天文台、日本气象厅、澳门气象局预料彩虹在广东湛江至茂名登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台湾中央气象局则研判彩虹会穿越雷州半岛;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测路径最偏西,预料彩虹在海南文昌市附近登陆,此预测最后落空。
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的劲头也愈发强势。今天下午,“彩虹”已跃升至台风级别,17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偏南方大约34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北纬19.1度、东经114.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26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60~70公里。
10月3日日间彩虹持续吸收南海北部蕴含的能量,强度稳步上扬,并逐渐打开风眼。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先后在同日下午2时20分及3时半把彩虹升格为台风,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相继在当晚8时45分及9时正跟随,台湾中央气象局也紧接在晚上10时把彩虹升格为中度台风。
海水能量继续源源不绝地供应给彩虹,驱使彩虹于入夜后迅速增强,在雷达图上呈现一个直径约20公里的细小风眼,而眼壁也越来越完整和扎实,反映彩虹渐趋成熟。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晚上11时半更把彩虹进一步升格为强台风,其后香港天文台于翌日(4日)凌晨5时45分亦作出此项升格。由于自身内力[注11]加大,彩虹再度向西北移动,抵达海南岛东北面,这令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放弃登陆海南的预测,修改为横越雷州半岛。
香港天文台在下午1时45分表示彩虹已于湛江附近登陆,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雷达图亦显示彩虹在2时前已经登陆,但该部门公布彩虹在下午2时10分才以强台风上限强度登陆湛江坡头区。之后陆地摩擦使彩虹转趋减弱,风眼变得模糊不清,眼壁崩塌,香港天文台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分别在下午5时45分及6时正把彩虹降格为台风。
晚上彩虹减速移动,以时速12至14公里向西北推进,移入广西;同时彩虹急剧减弱,其“云塞风眼”被逐渐填塞,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相继在晚上10时25分及45分把彩虹降格为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紧接在晚上11时对彩虹发出最后警报。
“彩虹”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逐渐向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4日上午在上述沿海地区登陆(强台风级或台风级,13~14级,38~42米/秒)。之后,“彩虹”将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4日傍晚前后进入北部湾,并将于4日夜间在广西北海到防城港一带沿海再次登陆(台风级或强热带风暴级,11~12级,30~35米/秒)。
彩虹于10月5日凌晨继续采取西北路径移入内陆,强度继续被快速削弱,中心密集云团瓦解,低层环流中心亦变得难以辨认。日本气象厅连续3报作出降级,凌晨2时50分把彩虹降格为强热带风暴、5时50分降格为热带风暴,再隔3小时后于早上8时50分降格为热带低压。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更早于凌晨3时25分已把彩虹降格为热带风暴,过了6小时再于上午9时25分降格为热带低压,终在下午2时40分宣布停编;而香港天文台则紧随其后,在凌晨3时45分把彩虹降格为热带风暴,后于上午11时45分再把彩虹降格为热带低压,最终在下午4时15分把彩虹降格为低压区。彩虹的残余系统随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进一步深入内陆,其低层环流中心在6日消亡,但残余云带仍为华南带来大雨;直至彩虹的残余云系在7日晚间至8日减弱消散,华南天气才逐渐好转。
香港天文台在10月16日公布强台风彩虹报告,把彩虹巅峰时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由强台风下限的每小时155公里,大幅上调至每小时175公里。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则上调至每秒52米,评级至超强台风。
该文章由作者:【不流泪的机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