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岭》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陕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8集纪录片。2010年1月1日晚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该片以人文的精神俯视秦岭,用文化的积淀解读秦岭,并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科学的态度,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突出秦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音乐团队
作曲:张大为
领唱:倪妮
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指挥:刘铮
合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附属合唱团
分集介绍
宏基伟业
一座影响中国的伟大山脉,一部顶尖纪录片团队的精心作品。秦岭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在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一统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探索・发现2010年第1期)
山佑汉脉
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龙亭侯蔡伦,1800年前,厌倦了官场争夺的他经常带着养子来到洋县修身养性,后来发明了用树皮等来制作纸张,不仅开拓了人类文明还对自己的地位和前途得以保证。造纸术后来传播到西方。另一方面,刘邦与项羽也是争夺不朽,楚汉战争后,建立汉朝,迁都长安。诸葛亮也是在秦岭这座大山面前煞费苦心。令楚军大费干戈。曹操带领曹魏大军兵分三路攻入城中,大汉王朝从此灭亡。(探索・发现2010年第2期)
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犹为绚丽的一朵奇葩。节目中讲述了中华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及鉴真和尚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探索・发现2010年第3期)
高山仰止
每年的四五月份,秦岭冰雪融化,透露出无限生机。孙思邈就是在这里完成了《千金方》,他在秦岭隐居的洞,也被披上神秘色彩。他从小崇尚老子思想。而老子思想的核心便是和谐。《道德经》被带入欧洲,被很多国家吸取,被西方称之为辩证法。将中华文化传扬世界。(探索?发现2010年第4期)
感恩秦岭
20世纪初年,孙中山先生在规划中华民国未来的图景时,把“引江济河”、“引洪济旱”这样的文字写进了那篇著名的“建国方略”。这恐怕就是中国南水北调远景最早见诸文字的领袖思维。然而当时的中国现实却只能使蓝图搁置于蓝图之中。(探索・发现2010年第5期)
万类霜天
在秦岭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当地的居民,为了给朱鹮等鸟类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已经三十几年没有用过农药了。这种鸟类生活在距今600多万年前的时代,可以说是活化石。在秦岭,30年前已经有人设立了保护站,开始对这种鸟类进行保护。今日的秦岭,汉江两岸成为朱鹮生息繁衍的天堂。(探索・发现2010年第6期)
生息与共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用通俗的话讲,秦岭北麓的动物多为北方物种,而南麓多为南方物种。由于秦岭山地南北存在着地貌气候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显著差异,因此造成动物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都是极为罕见的。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一座山交会、融合;使秦岭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动物乐园。(探索・发现2010年第7期)
秦风雅颂
大地的拼接与碰撞产生出秦岭山脉的壮美,秦岭是南方与北方的交界处,集南方、北方的美景于一身,并成为众多河流与文化的起源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李白、王维等人用自己精美的文字,歌颂了秦岭的壮美,然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却不断威胁者秦岭。(探索・发现2010年第8期)
本片特色
《大秦岭》刷新了多项国内有关纪录片的纪录,也创造了业内许多“第一”。
首先,这是国内第一次花费一年时间,拍摄一部关于秦岭的纪录片。而且,担纲总导演的康建宁曾执导过著名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对重大题材的把握经验丰富。此外,《大秦岭》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一座山脉。《大秦岭》还第一次在纪录片中用唐诗作为主题歌,参与词曲创作的人数之多、投入拍摄时间之长也都在国内同类题材的拍摄中少见。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也是《大秦岭》大制作的亮点之一。
摄制组其他30余位工作人员,也都是曾承担过《舞动陕西》《望长安》等大型专题片制作的主创人员。这次,《大秦岭》摄制组还专门抽调出一个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遍访那些来自水利、动物、植物、气候、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102位专家学者参与了八集纪录片的拍摄访谈,这在国内同类题材中并不多见。摄制组跑了北京、上海、杭州等许多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工作量巨大。
拍摄历程
摄制组里有很多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但以往也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深入秦岭。
在拍片时,《大秦岭》执行总导演杨光表示,“我第一次发现秦岭这么美,美得让人惊叹!后来,我又了解到许多有关秦岭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地位。像我这样在秦岭脚下生活了数十年的人,也是因为拍摄《大秦岭》这部片子,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这才发现,我以前了解的都是表面上东西。单说秦岭的水,就为陕西乃至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岭是丹江、汉江的发源地,在南水北调中路工程的库存总量中,来自秦岭的水就占到了70%,由此可见,秦岭的水养活了多少人啊!”
经济效应
纪录片《大秦岭》在央视播出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披露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时纪录片还没播出,而由《大秦岭》引发的一些经济现象已开始露头。
位于秦岭北麓的翠华山景区每年冬天都要搞滑雪节,可2009年的滑雪节比往年提早了十天举行,景区的工作人员说,早在2009年夏天他们就听说陕西电视台正在拍摄《大秦岭》的消息,后来得知该纪录片2010年1月1日起要在央视播出,所以在搞旅游活动时就把这个因素考虑了进去。翠华山滑雪场负责人张铁军说,纪录片《大秦岭》的播出,一定会吸引许多不了解秦岭的海内外游客萌发前来观光旅游念头,翠华山滑雪场工作人员也正在考虑如何抓好这一难得的旅游商机。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黄土+兵马俑”是陕西留在人们心中的旅游形象。秦岭涵盖陕西6市44县,“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是陕西省重点打造的“四大旅游高地”之一。山水秦岭,让陕西的旅游形象更加丰富,在扩充其现代休闲旅游内涵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视。
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带是陕西省确定的十大乡村旅游带之一,秦岭北麓沿线也是西安市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农家乐产业聚集区。/n/n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通往秦岭的高速公路或是国道上,自驾游的车辆来来往往,“秦岭七十二峪”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城市周边游客前往。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催生了当地一批批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村等,带动农民就业、脱贫、致富。
大秦岭主题曲
终南阴岭秀。——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碧嶂插遥天。——唐太宗李世民《望终南山》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唐·李白《登太白峰》
秦岭愁回马。——唐·杜甫《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心事两悠然。——唐·白居易《雨夜赠元十八》
行到水穷处。——唐·王维《终南别业》
月出孤舟寒。——唐·岑参《陪群公龙冈寺泛舟》
终南阴岭秀
碧嶂插遥天
愿乘冷风去
直出浮云间
秦岭愁回马
心事两悠然
行到水穷处
月出孤舟寒
云横秦岭家何在?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
云横秦岭家何在
试登秦岭望秦川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其他出品说明
秦岭像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巨大屏障,巍峨雄浑,气贯中原,将整个中国分为南北两半,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最终分入河南。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大秦岭》中为我们展示的便是这么一个气势恢宏的秦岭。纪录片在开篇的部分,便对秦岭追根溯源,探索秦岭的来历,以及秦岭所孕育的秦帝国和灿烂文明的历史。秦岭蜿蜒的走势将关中平原温柔地揽入怀中,形成一道庇护。阻止了敌国的来犯。使秦国横扫六合,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文明。
之后的中华文明便围绕着秦岭徐徐展开,十三朝古都长安便是秦岭恩泽的完美体现。秦岭养育了瑰丽耀眼的华夏文明,它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
《大秦岭》的最后,有一句总结的话:“秦岭无言,只是默默的守护着胸怀里的万千生灵。”的确,我们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秦岭胸怀里的万千生灵。《大秦岭》让我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秦岭。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秦岭,加入到保护秦岭的行列当中。
该文章由作者:【郝海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