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峡(文献纪录片)

在新中国喜迎60华诞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高清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首度全方位披露三峡工程兴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峡工程建设成就,多层次彰显三峡工程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综合效益。

全片共八集。百万移民,这是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世界级难题,三峡库区位于峡谷地带,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这里曾是全国最集中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到1984年还有6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全库区人口的40%左右,移民人口众多,库区经济落后,环境容量不足,三峡移民面临着三大难题。

简介

在新中国喜迎60华诞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高清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将首度全方位披露三峡工程兴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峡工程建设成就,多层次彰显三峡工程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综合效益。

《大三峡》主创人员

创作总监:魏斌

监制:刘民朝

制片人:李亚玮

导演组:华越,张海,闫珊,寒冰,徐小卉,童亚男,龙江,马青梅,盖琪。

撰稿组:梁振华张立先

戴晶晶辛国强李少华

解说:孙占山

摄影:王琥谢勇

制片主任:董葵姜涛

建立时间:2009-09-25/n

分集剧情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三峡工程既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一座醒目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改造自然的非凡壮举,其耗时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面对旷古未有的伟大工程,现今的媒体确实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六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需求中拍摄的。

强国之梦

1918年夏天,在上海香山路7号的这座小楼中,孙中山正在为当时的中国,构建一个通往现代化强国的梦想。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疯狂地焚烧劫掠着古老的北京,中国就这样步伐沉重地走进了新世纪。/n

西江石壁

兴建在长江干流上的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峡谷之中,究竟一块什么样的基岩,才能承载如此巨大的水坝?在10多年拦河筑坝中,如何保证航运畅通?/n

生命盾牌

1998年8月,有670万人在长江沿岸抗洪抢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道抗御洪水的防线。1998年的长江洪水让几百万人苦战了几十个昼夜,上百万人失去家园。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制服肆虐的洪水?能否筑起一道防线,成为人民生命的盾牌?/n

水电变奏

长江的水能资源,居世界各条大河的首位,占据我国水能资源的一半以上。从重庆到宜昌,水位落差120米,其中蕴含的水能,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优质煤炭所产生的能量。换句话说,修建三峡大坝之前,每年都从长江的这一江段上白白流失了5000万吨煤炭。/n

直通巴渝

长江干流,从云南省水富到上海入海口,横贯我国西、中、东部,干流通航里程2860多公里,是我国最重要、运输规模最大的水运大通道,被誉为“黄金水道”。可在三峡大坝蓄水之前,这条黄金水道仅仅体现在长江中下游

神女无恙

2003年春节前夕,每天都会有上千人来到重庆涪陵的长江边,向江心的一道石梁作最后的告别。这道石梁有一个古朴的名字,叫白鹤梁。它长1600米,自西向东延伸,与江岸平行。/n

百万移民

过去20多年,在三峡库区,有127万多移民搬离了此前居住的水库淹没区,他们当中有95岁的老人,有出生才20天的婴儿,有的搬迁后靠,有的远赴他乡,一个伟大工程,就这样在他们对故土的依依惜别中成就,就这样在他们对新生活的执着中竣工。/n

当惊世界

2002年1月20日13点40分,“三峡清库第一爆”在重庆奉节的老城响起。爆破声中,整个三峡库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很难想象,为了给新生的奉节城选择一块像样的地方,就变换过三次位置,耗费了13年的时间。究竟是什么,阻碍着奉节城的重新安置呢?

该文章由作者:【伊玟格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