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拼音:yè)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晚期至西周的金文,形声字,古字形用“夕”表示晚上,“亦”作为声旁。夜指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
字源演变
形声字。金文作图1-4,通常是由图A和图B两个构件组成,构件A是“亦”字的省略,“亦”的古字形是在人的臂下加一点表示“腋”下,是“腋”的初文;构件B有人释为“月”,但更多人释为“夕”。“夕”和“月”在商周时期为同一字形,夜晚的特征是明月在天空悬挂,造字表示夜,便以月取象,就是夕。“夕”的本义就是“夜”,是“夜”的形符,而“亦”不过是“夜”的声旁罢了。因为“夕”占去“亦”一点的位置,故为“亦省声”。
金文的“夕”构件一般在人(大)臂下,金文有的作图5,亦字写得较长,没有省去右边一画,真正是亦字作声符。篆文作图9,隶书作图10-12,亦字形变较大。楷书“夜”字,“大”字一捺与夕字合成一个构件,“大”字表人头的小竖画写成一点,表腋的一画与大字竖撇合成人字,就面目全非了。
现代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yè | 名词 | 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与“昼”“日”相对)。 |
指黄昏,天黑。 | ||
凌晨,天快亮的时候。 | ||
夜色。 | ||
古县名。今山东省莱州市。后作“掖”。 | ||
姓氏用字,参看“夜姓”。 | ||
量词 | 用于计算夜。 | |
形容词 | 昏暗,幽暗。 | |
动词 | 夜行。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夕部】羊谢切(yè)
舍①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
【注释】①舍:夜、舍,叠韵为训,上古同属鱼部。《说文解字·亼部》:“市居日舍。”
说文解字注
舍也。
段注:以叠韵为训。
天下休舍。
段注:休舍犹休息也。舍,止也。夜与夕浑言不别,析言则殊。《小雅》:莫肎夙夜,莫肎朝夕。朝夕犹夙夜也。春秋经夏四月辛卯夜,即辛卯夕也。
从夕,亦省声。
段注:羊谢切,古音在五部。
广韵
羊谢切,去祃以‖亦声暮部(yè)
夜,舍也。暮也。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又姓。羊谢切。三。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夕部】夜·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5。
古文:?、?、?
(yè)《唐韵》羊谢切。《集韵》《韵会》寅谢切。《正韵》寅射切,耶去声。日入为夜,与昼对。《夏小正》:时有养夜。注:犹言永夜也。《周礼·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卫宏《汉旧仪》:昼漏尽,夜漏起,省中黄门持五夜。注: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汉制,金吾掌宫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谓之放夜。
又宣夜,窥天之器。蔡邕《释诲》:言天体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又夜明,祭月之坎。《礼·祭法》:夜明,祭月也。
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礼·祭统》:舞莫重於《武宿夜》。
又子夜,晋曲名。《乐府解题》: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声,其声甚哀。
又国名。西夜,去长安萬三百五十里,见《前汉·西域传》。
又夜郎,在播州。见《蜀记》。
又《史记·夏本纪》:桀凿池为夜宫。
又使夜,汉宫官名,见《外戚传》。
又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邵氏闻见录》:无风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诏经略西边至其处。《齐地记》:齐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东境,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又墓穴曰夜台,一曰长夜。古诗:筑此长夜室。
又嘉夜,草名。《前汉·礼乐志郊祀歌》:侠嘉夜,?兰芳。注:侠挟同。嘉夜,芳草也。杨慎《转注》:作液,非。
又姓,见《通志》。
(yì)又《集韵》:夷益切,音亦。东海县名。
(tì)又他历切,音惕。《列子·汤问篇》: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见《古今转注》。
又通御韵。屈原《离骚》:吾令凤凰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率云霓而来御。
又古通箇韵。陈琳《武库赋》:千徒纵唱,億夫求和,声訇隐而动山,光赫赫以烛夜。字书并作叶,非。
又叶羊洳切,音豫。《诗·唐风》: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又叶以灼切,音龠。《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恶。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省声,亦作?。
字形书法
“亠”,居上居中,点笔在竖中线。下部首笔撇从横中线上方起笔,撇尖超出横笔左端;“攵”,首笔短撇从右上格穿过田字格中心;㇇(横撇)从横中线上方起笔,撇尖伸向“亻”下侧;点笔在田字格中心右下侧;捺从短撇撇尖起笔,收笔高于“亻”,超出上部。
音韵集成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z | i̯ăɡ | |
王力系统 | 鱼 | ʎ | ia | |
董同龢系统 | 鱼 | d | jăɡ | |
周法高系统 | 鱼 | r | aɣ | |
李方桂系统 | 鱼 | r | iagh | |
东汉 | 歌 | |||
魏 | 歌 | jia | ||
晋 | 歌 | jia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歌戈麻 | jɑ | |
北魏后期北齐 | 麻 | ja | ||
齐梁陈北周隋 | 麻 | ja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0 | i̯a | |
拟音/王力系统 | j | ǐa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0 | ja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0 | ia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ji | a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0 | ǐa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夜 | 夜 | 假 | 去声 | 四十祃 | 以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羊谢切 | 0ja | |
集韵 | 夜 | 假 | 去声 | 四十祃 | 以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寅(夤)谢切 | 0ia | ||
? | 梗 | 入声 | 二十二昔 | 以 | 开口呼 | 三等 | 次浊 | 夷益切 | 0iæk | |||
韵略 | 去声 | 祃 | 寅谢切 | |||||||||
增韵 | 去声 | 祃 | 寅射切 | |||||||||
中原音韵 | 夜 | 去声 | 车遮 | 影 | 全清 | iɛ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车遮 | 叶耶去声 | |||||||||
洪武正韵 | 夜 | 去声 | 十六蔗 | 喻 | 以 | 次浊 | 寅射切 | oiə | ||||
分韵撮要 | 夜 | 阳去 | 第二十九遮者蔗 | 以 |
该文章由作者:【言豫津】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