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明星读信阅读推广节目,前三季节目均12期,第四至五季均为10期,皆由翟毓红主持。
《见字如面》包括:《见字如面第一季》《见字如面第二季》《见字如面第三季》《见字如面第四季》《见字如面第五季》以及特别节目《见字如面·特别制作》。
该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节目于2016年12月29日起在腾讯视频播出,2016年12月31日起在黑龙江卫视播出。
节目形式
节目背景
见字如面》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团队制作,旨在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一次集中的扫描和大梳理。尽管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肯定会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但该节目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以书信的方式打开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总导演关正文认为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具有真实性、个人角色和历史带入感。
节目模式
《见字如面第一季》每期有几位读信嘉宾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圆形大厅朗读信件,而许子东、杨雨等文化方面的嘉宾坐阵第二现场,品鉴读信嘉宾们的表演,并对每期节目5-7封信的来源及背后故事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见字如面第二季》采用了主题编排的形式,十二期节目各有自己的主题,分别关涉生死抉择、众生世相、爱恨情仇、忠义背叛和读书成长。同时,信件的解读部分也得到了强化。在《见字如面第二季》书信解读现场的“拆信人”比第一季充实了一倍,梁文道、许子东、史航、止庵、蒋方舟、杨雨等六位嘉宾老少搭配来对信件进行提点、分析和“转译”,对观众实现全年龄段覆盖。
《见字如面第三季》依然沿袭主题编排的方式,囊括了“错位”“轻重”“笑谈”等热门话题,还有“相思”“不舍”“守望”等让观众期待的情感话题。在品读空间中,节目组邀请主持人陈晓楠,配上一众评论嘉宾,补充信件背景,直接抒发感受,为观众的多元认知、独立思考树立可供借鉴的样本。
《见字如面第四季》用主题式信件分享,深挖社会热点和人性、情感痛点,延续了前三季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的独特价值观,以让人不断意外的、更加尖锐的内容,提供着精神愉悦的享受,其信件内容更尖锐,嘉宾阵容更庞大,点评交流更犀利。
“一人一信一舞台”的极简风格始终是《见字如面》的标志,并凭此获得了口碑和赞誉。这种形式在该季特别制作中因为选取大量的历史信件、文献与公告而被打破。因此,《见字如面第五季》在保持原风格的基础上,为降低部分历史信件、文献的收看门槛,一些信件通过戏剧演绎的形式呈现,通过演员表演与舞台调度,配合舞美、道具、服化,“故事化”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带领观众走进历史“现场”。
节目特色
《见字如面》的每一期不但集结多位嘉宾读信,还请出两位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节目入选的数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清民初一直到现代社会。节目中出现的书信,不太会出现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篇”,大都会给观众带来满满的意外。
《见字如面》前两季在嘉宾选择上都倾向于邀请中生代和老艺术家,使“流量艺人”与节目无缘。这一点在《见字如面第三季》有所改变,除了赵立新、归亚蕾、何冰等常驻演员,也增加了杨澜、董勇、陈数、王自健、戚薇、牛骏峰等新晋嘉宾。节目的选信范围首次扩大到中国国外,力图带给观众更加多元的审美趣味,激发观众的独立思考,而“围炉夜话”式的小剧场舞台进一步拉近了读信人与观众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见字如面第四季》的主题除了流行文化,更涉及生死离别、贫富与公平、热血与世相等诸多方面,试图让理性思考成为愉悦精神的新时尚。而信件点评段落几乎达到了与读信段落平起平坐的新高点,许子东、吴伯凡、史航等嘉宾的每段交流都直言不讳,金句频出,形成了读信和谈话双峰并峙、高潮迭起的新格局。
《见字如面第五季》节目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创新编排。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的五期节目,每期对应一段历史时期,基本遵循时间线进行编排,以戏剧演绎的形式呈现,让观众能够抵达“历史现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期节目,则延续了《见字如面》传统的读信形式,以“青春”“热血”“活力”“先锋”四大主题编排,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光辉历程。
衍生节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大批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志愿者、公安干警等,作别家人,奔赴抗疫前线。期间,通信成了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产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信件。特别节目《见字如面·特别制作》入选的15封信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疫情期间多种岗位的境况和人们的心态。
创作团队
导演 | 关正文 |
制片人 | 孙宜平 |
总编剧 | 张子选 |
总体设计 | 刘宇 |
总剪辑 | 秦剑秋 |
现场总监 | 寇文星 |
剪辑统筹 | 刘昀飞 |
总监制 | 杨晶、许丹丹、陈杭 |
监制 | 杨河山、吕雁、朱研 |
总策划 | 李扬、李杨、陈涤非 |
视觉总监 | 董云鹏 |
舞美总监 | 王军 |
视觉设计 | 王昭文、王远 |
演员导演 | 郑仲伟、王岩、张维 |
平面摄影 | 张超、东方、李泽文 |
灯光设计 | 熊劲翔、李聪 |
灯光工程 | 舞炫文化 |
摄影指导 | 吴琛 |
剪辑 | 高嘉良、陈学柳、姜旭、王盼盼、赵飞飞、王浩敏、丁月阳、谢晶男 |
节目监制 | 杨魏、张媛、赵新宇 |
总顾问 | 韩志杰、姚兰、马延琨 |
策划 | 许子东、杨雨、刘鹏、简琳、王洪、张晖、张承东 |
编剧 | 毛小玉、唐蕊、谢阳、丘尘、李婷、郭亚楠 |
专题导演 | 孙治海、刘健 |
主剪辑 | 王颖、陈泽诚、李玉磊、刘桐、戚磊 |
助理导演 | 孙悦、刘仁航、戴钰、陈珊珊、郭家强、周娟 |
节目统筹 | 张志强、张强、耿峰 |
摄像 | 上下左右工作室 |
造型设计 | 丁尚美学 |
音响设计 | 刘一兵 |
总导演 | 关正文 |
总编剧 | 张子选 |
现场导演 | 张新明 |
制片人 | 孙宜平 |
总剪辑 | 秦剑秋 |
总监制 | 杨晶、许丹丹、陈杭 |
监制 | 杨河山、吕雁、朱研 |
总策划 | 李扬、李杨、陈涤非 |
视觉总监 | 董云鹏 |
制作总监 | 寇文星 |
总剪辑 | 秦剑秋 |
出品人 | 杨晶、马延琨、吕雁 |
总顾问 | 许子东、梁文道、史航、蒋方舟、杨雨、止庵 |
策划 | 郑仲伟、陈柱、刘鹏、胡乃月、韩志磊、张雅慧 |
节目监制 | 杨魏、张媛、赵新宇 |
总顾问 | 韩志杰、姚兰、马延琨 |
专题总监 | 孙治海 |
总体设计 | 刘宇 |
编剧 | 毛小玉、唐蕊、谢阳、丘尘、李话竹、郭亚楠、张媛媛、曹林、宁志忠 |
舞美总监 | 王军 |
视觉设计 | 王昭文、王远、李婷婷、许乐 |
演员导演 | 郑仲伟、王岩、张维 |
平面设计 | 张超、江雷锋、霍庆猛 |
灯光设计 | 熊劲翔 |
灯光工程 | 舞炫文化 |
摄影指导 | 郭飞 |
剪辑 | 杜博、付伟辰、李奇峰、吕晓娟、王磊 |
制片主任 | 张一 |
主剪辑 | 王颖、陈泽诚、李玉磊、刘桐、戚磊 |
助理导演 | 孙悦、刘仁航、戴钰、陈珊珊、郭家强、周娟 |
节目统筹 | 张志强、张强、耿峰 |
摄像 | 艺飞摄像团队 |
造型设计 | 丁尚美学 |
音响设计 | 刘一兵 |
剪辑统筹 | 刘昀飞、殷建涛 |
顾问 | 陈航、李辉、张丁、方继孝、余世存、韩田鹿、师永刚、赵雅娟、曹隽平、白冰、傅秋爽、尹百宽等 |
总导演 | 关正文 |
出品人 | 孙忠怀、杨晶、吕雁 |
制片人 | 简琳、郑美、吴福强、孙宜平 |
执行总导演 | 刘宇 |
编剧 | 程潇、陈慕华、王培培、郑颖超、胡晓丹、王巧丽 |
视觉总监 | 董云鹏 |
平面设计 | 安昱 |
导播/摄影指导 | 吴琛、朱晓 |
总剪辑 | 秦剑秋 |
主剪辑 | 戚磊、杨建勋、洪海默、张朝阳、胡永苍、陈林 |
调色 | 赵高巍 |
现场导演 | 马国平、张新明 |
灯光设计 | 熊劲翔 |
音响总监 | 刘一兵 |
舞台监制 | 覃汉语、徐磊 |
录制设备 | 孟昭天、王金石、李德乐黑 |
运营总监 | 李杨 |
运营项目经理 | 国嘉、谢宜君、董旭 |
商务总监 | 张峰、陈晓晨 |
行政统筹 | 王皓明、郭梓琳、赵越 |
制片主任 | 张一 |
顾问 | 许子东、史航、吴伯凡、朱大可 |
总监制 | 马延琨、杨晶 |
监制 | 李扬、王成、王培培 |
总编剧 | 张子选 |
节目统筹 | 张强 |
视觉设计 | 王御龙、王远、啊沁 |
平面摄影 | 蔡一可、孙孝轩、杨明峰 |
摄像 | 初华轩团队 |
剪辑统筹 | 殷建涛 |
剪辑 | 陈杉 |
音乐导演 | 王御龙、石冀 |
演员导演 | 郑仲伟、张维、霍桐 |
灯光工程 | 李聪、王勇 |
音响设计 | 石应峰、朱露露、胡建初 |
舞美制作 | 东瑞麒麟 |
嘉宾造型设计 | 丁丁、都艳、张迎春、金雪 |
运营统筹 | 刘鹏、胡琦、张越、张浩天 |
品牌运营 | 张頔晖、梅立斌 |
商业总监 | 孔育昭 |
IT 统筹 | 刘刚 |
制片 | 杨祎、莫少奇、陆林杉 |
总导演 | 关正文 |
出品人 | 孙忠怀、杨晶 |
制片人 | 简琳、赵汉斯、孙宜平 |
执行总导演 | 刘宇 |
编剧 | 程潇、陈慕华、冯钟乐 |
平面设计 | 安昱 |
导播/摄影指导 | 吴琛、朱晓 |
调色 | 赵高巍 |
现场导演 | 张新明 |
灯光总设计 | 熊劲翔 |
大屏幕监制 | 孟国卿 |
大屏幕工程 | 万户励合 |
运营项目经理 | 李泽林、李欣 |
运营总监 | 李杨 |
商务统筹 | 李明辉 |
媒体统筹 | 刘迪 |
法律顾问 | 曾磊、添先进、曾祥智、吴文波 |
行政统筹 | 王萍、郭梓琳、安冰、李满堂 |
制片主任 | 张一、王军 |
顾问 | 许子东、史航、吴伯凡、李菁、陈晓楠 |
总监制 | 马延琨、杨晶、吕雁 |
监制 | 李扬、王成、王培培 |
总编剧 | 张子选 |
视觉设计 | 王远 |
平面摄影 | 黄海、孔德明 |
摄像 | 怪兽实力团队 |
剪辑指导 | 路永波 |
艺人导演 | 张强、张维 |
灯光设计 | 洪宗辉、王峻峰 |
大屏幕技术 | 梁波 |
转传技术 | 柏莱特文化 |
嘉宾造型设计 | 丁丁、都艳、春子、可乐 |
运营统筹 | 胡乃月、刘鹏、窦鹏、张越、张浩天 |
商业总监 | 孔育昭 |
宣传推广 | 黄文雯 |
选角导演 | 郑仲伟 |
IT 统筹 | 刘刚 |
制片 | 莫少奇 |
总导演 | 刘宇 |
出品人 | 李锡文、关正文 |
制片人 | 赵汉斯、孙宜平 |
主编 | 冯鐘乐 |
编剧 | 程潇、姚逸伟、马豆豆 |
平面设计 | 文武、任伟苗、郝梦超 |
导播/摄影指导 | 吴琛 |
调色 | 赵高巍 |
灯光总监 | 熊劲翔 |
转传技术 | 天青传媒 |
戏剧造型设计 | 宋玖玲、王冰 |
运营项目经理 | 霍奕廷 |
版权总监 | 李杨 |
法律顾问 | 添先进 |
行政统筹 | 王萍、郭梓琳、安冰、王超 |
制片主任 | 张一、王军 |
平面摄影 | 黄礼鑫、木白 |
总监制 | 李锡文 |
监制 | 王成、吕雁 |
总编剧 | 张子选 |
视觉总监 | 王远 |
美术指导 | 管星 |
摄像 | 怪兽实力团队 |
后期总监 | 路永波 |
灯光 | 李丁、李永辉 |
舞美制作 | 军硕腾达 |
策划总监 | 刘佳 |
嘉宾造型设计 | 封钧耀 |
运营统筹 | 胡乃月、张浩天 |
包装设计 | 李欣逸 |
IT 统筹 | 刘刚 |
制片 | 曾翔 |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
参演嘉宾
嘉宾介绍 | 嘉宾海报 |
翟毓红(小翟) 黑龙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主持节目有新闻夜航、见字如面等。 |
读信嘉宾 | 嘉宾介绍及代表作 | 出场期数 |
张国立 |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制片人、主持人。主要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 第一季第1、3、6-8、10-11期 |
何冰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大宋提刑官、情满四合院等。 | 第一季第2-5、9-12期; 第二季第6、8-12期; 第三季第2-3、8-9、11-12期; 第四季第1-3、6、8-9期 |
王耀庆 | 中国台湾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失恋33天、浮沉等。 | 第一季第1-9、11期 |
归亚蕾 | 中国台湾女演员、制作人。主要作品有庭院深深、三朵花等。 | 第一季第1-9期; 第二季第7、10-11期; 第三季第1-7期; 第四季第6、8、10期 |
林更新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痞子英雄之黎明升起等。 | 第一季第1-4、7-9、12期 |
徐涛 | 中国内地配音演员、话剧演员。主要配音作品有雾都孤儿、天堂电影院等。 | 第一季第4-6、9-12期; 第二季第1-12期 (第二季以讲述人的身份读信) |
蒋勤勤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青河绝恋、风云等。 | 第一季第1-5、8-12期 |
张涵予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集结号、智取威虎山等。 | 第一季第2、5-8、11-12期 |
张家声 |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要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土等。 | 第一季第5、8期 |
张腾岳 | 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主要作品有走近科学、百科探秘等。 | 第一季第6、10期 |
周迅 | 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主要作品有如果·爱、李米的猜想等。 | 第二季第1、3、7、10期 |
李立群 | 中国台湾舞台剧、相声、影视演员。主要作品有洪武大案、穷爸爸富爸爸等。 | 第二季第1-2、6、8-9期 |
黄志忠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大宅门,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 第二季第1、7-8期; 第三季第2-4、10-12期 |
赵立新 | 瑞典华裔男演员、导演、编剧、主持人。主要作品有芈月传、于无声处等。 | 第二季第2-6、8期; 第三季第1、3-5、7、9、12期 |
于和伟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三国、下一站婚姻等。 | 第二季第2、12期 |
姚晨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武林外传、潜伏等。 | 第二季第2-3、7、10-12期 |
明道 | 中国台湾男演员、歌手、节目主持人、制片人。主要作品有王子变青蛙、爱情魔发师等。 | 第二季第3、6期 |
喻恩泰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持人。主要作品有武林外传、大秦帝国之纵横等。 | 第二季第3、7、10-11期 |
吴刚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战狼2、人民的名义等。 | 第二季第5、12期 |
杨立新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追踪、我爱我家等。 | 第二季第5、7-9期 |
姬他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瞧这一家子等。 | 第二季第6期 |
张丰毅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人民的名义等。 | 第二季第8期 |
孙冕 | 中国内地媒体人,《新周刊》社长。 | 第二季第11期 |
董勇 | 中国内地男演员、京剧武生。主要作品有警坛风云、重案六组等。 | 第三季第1-2、6、11期 |
牛骏峰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微微一笑很倾城、楚乔传等。 | 第三季第1、5、7、9、12期; 第四季第1-4、9期 |
郎永淳 | 中国内地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曾主持节目有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 | 第三季第1、4、8期 |
戚薇 | 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主要作品有外滩十八号、太过爱你等。 | 第三季第2、6-7、11期 |
蔡康永 | 中国台湾主持人、作家、设计师、演员、编剧、导演。主持节目有康熙来了、奇葩说等。 | 第三季第2、9-10期 |
陈数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暗算、新上海滩等。 | 第三季第2-3、5、7、10-11期 |
王自健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持人。主要作品有你好,疯子!、咱们结婚吧等。 | 第三季第4、6、9期 |
黄维德 | 中国台湾男演员、歌手。主要作品有京华烟云、新三国等。 | 第三季第5-6、8期 |
曹曦文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野鸭子、香港姊妹等。 | 第三季第6-7期 |
关正文 | 中国内地电视策划、导演,电视节目制作人。《见字如面》系列总导演。主要作品有一本好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 | 第三季第6期 |
尤靖茹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秦时明月、我的宠物是大象等。 | 第三季第10、12期 |
杨澜 | 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媒体人。主要作品有天下女人、杨澜访谈录等。 | 第三季第12期 |
梁文道 | 中国香港作家、评论学者。主要作品有常识、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等。 | 第三季第11期 |
李光洁 |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要作品有杜拉拉升职记、走向共和等。 | 第四季第1-3、8、10期 |
岳跃利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青青河边草、苍天有泪等。 | 第四季第1期 |
海一天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等。 | 第四季第1、4、6-7、9期 |
公磊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孤军英雄、长安十二时辰等。 | 第四季第2、4、6期 |
王珞丹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 | 第四季第2、7期 |
小柯 | 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制作人。主要作品有因为爱情、北京欢迎你等。 | 第四季第2期 |
叶璇 | 中国内地女演员、出品人、制片人。主要作品有窃听风云3、毒战等。 | 第四季第3-5期 |
史航 | 中国内地男编剧、策划人。主要作品有凤求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 第四季第3期 |
热依扎 | 中国内地女演员、模特。主要作品有甄嬛传、爱情自有天意等。 | 第四季第4、7期 |
宁静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新上海滩、白银谷等。 | 第四季第4-8期 |
林永健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王贵与安娜、喜耕田的故事等。 | 第四季第5、7-8期 |
高亚麟 | 中国内地男演员、编剧、导演。主要作品有家有儿女、卫生队的故事等。 | 第四季第5期 |
于小彤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红楼梦、梅兰芳等。 | 第四季第5、9期 |
刘孜 | 中国内地女演员、设计师。主要作品有我这一辈子、少年派等。 | 第四季第6、10期 |
张恒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还珠格格、人证等。 | 第四季第8期 |
徐晓璐 | 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主要作品有一起同过窗、激情的岁月等。 | 第四季第8期 |
靳川川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等。 | 第四季第8期、第五季 |
吉杰 | 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主持人。主要作品有爱神爱神在哪里、烧等。 | 第四季第10期 |
许子东 |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郁达夫新论、香港短篇小说初探等。 | 第四季第10期 |
王劲松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等。 | 第五季 |
徐僧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狼烟北平、远大前程等。 | |
冯嘉怡 | 澳大利亚籍华裔男演员。主要作品有我的左手右手、幸福保卫战等。 | |
高晓攀 |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要作品有兄弟,别闹!、姥说等。 | |
何瑜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五鼠闹东京、犬王等。 | |
刘琳 |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要作品有隐秘的角落、父母爱情等。 | |
李建义 | 中国内地男演员、配音员。主要作品有人民的名义、夜色迷人等。 | |
宁理 |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要作品有无证之罪、出嫁女等。 | |
宋洋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暴裂无声、拓星者等。 | |
俞灏明 | 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主持人。主要作品有那年花开月正圆、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等。 | |
张萌 | 中国内地女演员、制作人。主要作品有神话、金枝玉叶等。 | |
张晞临 | 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作品有乱世三义、X女特工等。 |
嘉宾及介绍 | 参演季数 |
许子东(参见读信嘉宾介绍,这里不再叙述。) | 第一至四季 |
梁文道(参见读信嘉宾介绍,这里不再叙述。) | 第一至二季 |
杨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等。) | |
史航(参见读信嘉宾介绍,这里不再叙述。) | 第二至四季 |
蒋方舟(中国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打开天窗、第一女生等。) | 第二季 |
止庵(传记随笔作家,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惜别、周作人传等。) | |
陈晓楠(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有凤凰早班车、和陌生人说话等。) | 第三至四季 |
吴伯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事观察员、节目主持人,《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 |
朱大可(中国内地文化学者、批评家。主要作品有华夏上古神系等。) | 第三季 |
李菁(《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 第四季 |
节目原声
图片 | 信息 |
主题曲《见字如面》 作词:唐甜甜、林凯 作曲:唐甜甜 演唱:唐甜甜 发行时间:2017年2月7日 |
获奖记录
时间 | 获得奖项 | 获奖方/获奖情况 |
2017年 | 2016年度“影响中国传媒”创新栏目 | 《见字如面》/获奖 |
2016“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工程 | ||
TV地标(2017)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年度上星频道最具创新影响力节目” | ||
2017年中国传媒学院奖年度传播内容奖 | ||
2017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年度创新案例” | ||
三声“文艺复兴”2017第二届中国文娱产业峰会“年度最佳综艺节目奖” | ||
首届金鲛奖“2017年度十佳网综” | ||
2017骨朵数据年度十佳网络综艺 | ||
2017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导演” | 关正文/获奖 |
节目列表
第一季:请查阅词条:《见字如面第一季》节目列表目录。
第二季:请查阅词条:《见字如面第二季》节目列表目录。
第三季:请查阅词条:《见字如面第三季》节目列表目录。
第四季:请查阅词条:《见字如面第四季》节目列表目录。
第五季:请查阅词条:《见字如面第五季》节目列表目录。
播出信息
季度 | 播出平台/网络平台 | 首播日期/播出时间 |
第一季 | 黑龙江卫视/腾讯视频 | 2016年12月29日/每周四20:00(网络版);每周六21:20(卫视版) |
第二季 | 2017年9月12日/每周二20:00(网络版);每周六21:20(卫视版) | |
第三季 | 2018年12月25日/每周二20:00(网络版);每周六21:20(卫视版) | |
第四季 | 2020年3月16日/每周一20:00(网络版);每周六21:20(卫视版) | |
第五季 | 2020年3月16日/每周六21:20 |
节目评价
《见字如面》袒露的正是流淌至今的那条中国人的精神脉络。这些纸上的声音、书信里的中国汇集起来,就是电视人的文化情怀。《见字如面》已经完全与一线娱乐节目比肩,人人都在谈论了。《见字如面》制作和传播实践让大家看到互联网的世界同样是宽广而多元的,观众不都是喧嚣浮躁的,好的传播内容可以满足受众永不餍足的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愿望。(《人民日报》评)
《见字如面》没有激昂的配乐, 没有浮夸的表演,连演播厅都比不上别人的灯火璀璨,但该节目的感染力却超过了那些嘈杂的综艺节目。(《中国青年报》评)
《见字如面第一季》是一档非常尊重演员的节目,它不以消费明星、制造话题为目的,而是在用明星的正面影响力,利用明星最擅长的本领,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示文化类节目应有的魅力;而《见字如面第二季》对于信件进行现代化解读,通过通俗易懂却精准考究的现代话翻译,更能让年轻受众生动感知信件背后历史人物的精神高度,深刻体会那些值得传承的思想价值。(《光明日报》评)
《见字如面》是一个自带温度的节目,它热忱而不过火,冷静而不冷漠。该节目以淳朴真诚的内容传承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其中《见字如面第二季》用精心选择的十二大主题、六十余封书信,延续着对美好的传递、对人性的思考、对真理的信守 。(环球网评)
《见字如面第三季》从口碑到流量的双向收割打破了市场对于泛文化综艺“小众高冷”的既定印象。该节目的选题角度依然深刻动人,而在直击社会痛点,与大众形成情感共鸣方面,主题下的信件筛选更见功底,无论是热烈议论,还是沉静反思,无不展现这档节目厚重的文化底蕴。该节目延续了精英阅读的深邃性,却拒绝高冷,从选信到解读,厚重题材做到了深入浅出,质朴主题则以真情动人,从播出后的反馈来看,节目时时展现出悲悯与现世关怀。该节目仍然沿用了主题编排,而对单一主题发散的广度与深度在全球选信的拓展下,获得了进一步激活。大部分信件有其天然的私密性和指向性,而节目采用的“围炉夜话”式小剧场舞台就进一步拉近了读信人与观众的物理距离,也营造了更为亲密的心理氛围。节目对读信的增多,不仅呈现了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角度,演员们你来我往的交手,也收获了观众诸多“演绎大赏”的高评价。(红网评)
《见字如面》始终保持着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而《见字如面第四季》似乎是在悄然升级,不但是相互关联地、成体系地编织着信件,而且在背后建立了一条坚实而有力的逻辑线,不只是质疑表面的金钱作祟,更是在提示着观众们整个时代文化的、艺术的、精神的危机,在努力清晰地发出一档文化节目的警世的声音。这是真正的文化节目。它让观众们思考,也让观众们享受了思考的乐趣。(网易娱乐评)
《见字如面第五季》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内容上聚焦“初心”,通过选择具有重大“地标”意义的历史书信、文献,讲述中国共产党追寻真理、舍身取法的寻路历程以及带领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故事;形式上则新增了戏剧化演绎,以期打开尘封岁月,重现历史场景。节目还邀请王劲松、刘琳等戏骨级演员在戏剧表演和读信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下往复转换,以精彩的演绎丰富了该季节目的视听体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评)
该文章由作者:【徐家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