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集团公司(简称鞍钢集团或鞍钢):成立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山钢铁)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联合重组而成。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公司简介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山钢铁)是鞍钢集团的区域子公司,始建于1916年,前身是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鞍山钢铁成立于1948年12月,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48年鞍钢成立。60年来,鞍钢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累计生产钢3.81亿吨、铁3.75亿吨、钢材2.77亿吨;上缴利税1245亿元,相当于国家对鞍钢投入的23倍。鞍钢累计向祖国各地输送了近6万名优秀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各地培养了11万余名各类人才。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钢铁主业已形成鞍山、鲅鱼圈、朝阳三大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具有钢、铁、钢材2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船板、重轨、石油管、管线钢、容器板、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能够生产16大类钢材品种,120个产品细类,600个钢牌号,42000个规格的钢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全面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船用钢通过9国船级社认证,石油管通过API认证,建筑材料通过英国劳氏公司CE标志认证书,钢铁主体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钢材产品按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组织生产有了可靠保证。
鞍钢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即在长大方式上,从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转变;在自主创新上,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在对外输出上,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转变。到2015,实现“全面腾飞”奋斗目标,即: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位,成为钢铁业特强、多角化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
发展历程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夺取了原由俄国控制的长春至大连之间的南满铁路和旅大租借地。
1906年,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于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在经济上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本营。
1909年8月,满铁派人对鞍山地区进行非法的秘密探矿,先后调查了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关门山、小岭子、弓长岭等十余座铁矿山,并发现了大石桥菱镁矿、烟台粘土矿等资源,发现鞍山地区是开矿建厂冶炼钢铁的宝地。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提出掠夺鞍山地区钢铁资源的计划,由大汉奸于冲汉和日本人镰田弥助出面,组建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1916年7月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总局在奉天成立,资本14万日元,名义上中日投资各半,实则由满铁全额初资。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总局迁鞍山。1917年获得了大孤山、樱桃园、东鞍山、西鞍山、王家堡子、对面山、关门山、小岭子、铁石山等8个矿区的开采权。其总面积达14578亩。1921年又获得的白家堡子、一担山、新关门山等3个矿区的开采权。仅在1926年—1933年采量480万吨。该总局经营到1940年宣布解散,并入昭和制钢所。
1916年满铁在办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工作。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铁所,1917年4月3日举行“地镇祭”,动工修建高炉。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1933年,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兴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
1936年6月4日,振兴公司将大孤山等11个矿区的矿业权租给昭和制铁所直接从事开采。1937年7月1日,昭和制钢所接管了振兴公司的产权债务。1940年12月7日,昭和制钢所办完了矿转让手续,彻底兼并了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轧钢的连续生产作业系统。随着日本军备规模的扩大,鞍钢的生产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41年,已经具备年产生铁250万吨、钢锭130万吨、钢材75万吨的能力。其钢铁生产能力占日本控制的总生产能力的28.4%,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当时满洲国另外一个钢铁生产企业——本溪湖煤钢会社(隶属于日本大仓财阀),规模仅相当于昭和制钢所的三分之一。
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据《鞍山志·鞍钢卷》记载:“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
1948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成立。李大璋任经理,杨春茂任监委。此前,鞍山2月19日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于4月4日设立了鞍山钢铁厂,郝希英任厂长,负责工厂的接管和生产恢复等工作。
成员单位
控股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冶联自动化有限公司、鞍山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市鞍钢水业有限公司;
全资子公司:矿业公司国际经济贸易公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公司、耐火材料公司设计研究院、房产物业公司;
直属单位:设备检修协力中心党校、职工大学铁路运输公司、日报社电讯厂;
参股公司: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钢绳有限责任公司、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装备
鞍钢目前拥有9座炼铁高炉,总有效容积20191立方米,具备年产铁1600万吨能力。
实(试)验室、模拟装置
1、炼钢实验室
配有50Kg真空炉、150Kg中频炉复合吹炼实验炉。可进行真空冶炼;对转炉工艺、氧枪供氧等工艺参数模拟。
2、连铸实验室
包括连铸模拟实验室、连铸水模实验室。可通过热模拟掌握连铸钢水拉速、冷却结晶,解决钢坯裂纹;通过水模实验,掌握钢水罐吹氩动能分布和流场状态。
3、轧钢模拟实验室
包括500mm中厚板四辊可逆轧机、六辊异步单机架冷轧机、水冷实验室。通过轧钢模拟,为大生产提供工艺参数;对热态钢板、钢棒、型材进行冷却速度和热交换系数的测定。
以下是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产地
1、透射电镜、H700H200KV、日本
2、扫描电镜、SEM-505120KV、荷兰
3、X光衍射仪、D-50060KV、德国
4、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美国
5、全自动相变仪、FTM-41600℃、日本
6、显微硬度计、HV-20002000g、日本
7、卧式金相显微镜、Neoph-22000X、德国
8、卧式金相显微镜、Neoph-212000X、德国
9、卧式金相显微镜、Neoph-322000X、德国
10、金相显微镜、PMG32000X、日本
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8000波长19096、日本
12、氢测定仪、RH-2±0.03ppm、美国
13、氧氮分析仪、TC-1360.00001-0.02%、美国
14、X光荧光仪、3070E20-60KV,2-100mA、日本
15、离子色谱仪、DX-3006-8ATM(KG/cm2)、美国
16、碳硫分析仪、CS-3440-0.5g、美国
17、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RIS27.12MHz,2KW、美国
18、MTS万能材料试验机、NEW-810500KN、美国
19、万能试验机、frz-100KN100KN、德国
20、万能试验机、WAW-Y500500KN、中日
21、腐蚀测试系统、M398、美国
海外业绩
2006集团总体销售收入为75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交货值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收入的20%,过去三年内平均年增长率59%。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是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钢)的全资子公司,承担鞍钢进出口贸易的独家代理工作。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冶金行业第一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进出口权的对外贸易服务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注册资金由成立之初的50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6.7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钢材能力在300万吨以上,年进出口总额近4亿美元,固定资金总额34.58亿元。
公司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理销售,与600多家大型生产企业形成了密切的直供关系,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公司下设钢铁营销部、设备技术进出口部、储运部、海外公司管理部等10个部门,在中国各大经济区的中心市设有7个分公司和25个销售点,在香港、澳大利亚设有2个海外分公司。
工业旅游
鞍钢工业游从1999年的游客主动要求参观鞍钢前提下,到鞍钢创办旅行社有组织的开始工业之旅,到半日游、一日游定式线路,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工业之旅之路。
“九五”期间,随着鞍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和鞍钢技术改造步伐的加快,鞍钢工业游专题旅游项目呼之欲出。1998年德国一批游客来到鞍山,在参观鞍钢期间,看到鞍钢蒸汽机车极为高兴,认为鞍钢发展工业游,蒸汽机车游将吸引大批德国游客。
1999年,上海宝钢集团开展工业游的消息传到鞍钢,对鞍钢领导层又是一个触动。1998年和1999年,鞍山市社会各界组织的大小学生、妇女、军人、老年人集体组织参观鞍钢的团队络绎不绝,使鞍钢开展工业游已成为现实。于是,1999年10月,鞍钢在争得鞍山旅游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成立钢花旅行社,确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使鞍钢工业之旅成为现实。
经过筛选,确定鞍钢两条半日游和两条一日游的旅游线路。一日游:A线:大孤山铁矿–齐矿调军台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1780机组);B线:大孤山铁矿–齐矿调军台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二炼钢厂–大型厂。半日游。A线:大孤山铁矿–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1780机组);B线:大孤山铁矿–炼铁厂–二炼钢厂。游客在领略钢城风光,了解中国的冶铁历史,了解点石成金的奥秘的同时又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200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东南亚、港澳地区游客包机到达沈阳后,专程到鞍钢参加鞍钢工业游项目,许多老华侨、华人在参观鞍钢,2000年,境外来鞍钢旅游的游客有近3000人次。
人才战略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有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努力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为构建和谐鞍钢、成为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总体思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结构优化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开发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手段、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实现管理人员职业化、技术人员专家化、操作人员专业化。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员工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员工的开拓创新能力。
以结构优化为主线,通过引进、交流和培养,形成学识结构、专业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岗位结构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以高层次人才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以高级经营管理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专家、高级生产技能专家为核心的国际一流人才群体,形成高度密集的主营业务人才优势。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新途径,全面适应人才竞争的新形势。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手段,拓宽人才成长的渠道与空间,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引导员工实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观念的转变,坚持终身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主要措施
(1)以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为核心,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岗位规程和员工素质培训。
(2)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形成与之匹配的薪酬体系。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特殊激励政策。
(3)建立人力引进福利支持机制,对鞍钢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在住房、家属工作安置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和支持。
(4)每年组织创新能力培训,进行技术创新、技术诀窍交流。
(5)通过实施内部人力资源交流,为优秀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使其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
社会责任
鞍钢集团对社会公益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的特大洪水,从2008年初的冰冻雪灾到四川汶川大地震……,每次危难关头,鞍钢人都将对全社会的爱化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念,并赋予举全公司之力扶危济困的行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慈善事业捐赠
鞍钢集团每年向贫困地区、残疾人保障以及慈善等机构捐助大量资金,支持社会慈善事业。2003年以来,向鞍山市贫困地区捐赠180多万元资金、价值277多万元的物资;向鞍山市慈善总会捐赠慈善款1000多万元;向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捐款20多万元;上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00多万元;向辽宁省劳模疗养院捐赠建筑用钢材价值120多万元;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价值36万元工艺椅。
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近千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员工子女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2006年以来,救助特困、困难员工子女1400多人,发放救济金170多万元。另外,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捐赠100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中小学办学条件;向鞍山市教育基金会捐赠扶困助学金40万元。
公共事业
实施焦炉煤气民用工程,将生产回收余热、余能用于市民供暖,每年可节约动力煤15.3万吨;每年向本市区提供1亿多立方米的焦炉煤气,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市区环境。2003年以来,为离退休人员累计发放救济金2900多万元,救济困难退休人员9.6万余人次,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边远困难地区
长期支持边远地区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有计划地实施捐建学校、修建公路、建设医疗设施等项目,支援青海省湟源县、云南省砚山县、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边远困难地区,为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青年志愿者活动
成立鞍钢集团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万余名青年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其中1540多名青年员工被批准为全国注册志愿者。同时,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日常服务、青年志愿者星期六义务奉献日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制度,设立了100多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公司重组
1.2010年7月29日,鞍钢与攀钢重组,重组后新成立鞍钢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鞍钢与攀钢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鞍钢与本钢重组。
早在2005年,鞍钢与本钢即联合重组为鞍本集团,但一直处于“一块牌子,两套班子”的状态,至今整而不合,没有实质性重组,被业界称为“领了结婚证没结婚”。鞍钢和本钢的产品结构、目标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实质性整合势在必行。
2010年6月初,本钢集团与本溪市属国有企业北台钢铁集团签署联合重组协议,整合后的新本钢集团产能达2000万吨。这一重组虽遭受诟病,但也被解读为是辽宁省为鞍本重组所做的铺垫。
2010年8月3日上午,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中钢协第三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透露,鞍本重组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取得重大突破。
鞍本重组将采取股份制形式进行整合,各自的国有股权将分别由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政府持有。接下来,鞍钢还可以重组凌钢和东北特钢,按照鞍钢的规划,2015年产能要达到600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全球二大钢铁企业。
该文章由作者:【衰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