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简介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具体指微小峰谷Z高低程度和间距S状况。一般按S分:/n/nS<1mm为表面粗糙度;/n/n1≤S≤10mm为波纹度;/n/nS>10mm为f形状。
国家标准
旧版国家标准GB/T3505-1983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应从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三个中选取。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l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Rz=(∑_(i=1)^5?〖y_pi+∑_(i=1)^5?y_vi〗)/5
式中ypi—–第i个最大的轮廓峰高;
yvi——第i个最大的轮廓谷深。
取样长度l是用于判别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量取。规定和选择这段长度是为了限制和消弱表面波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常用的取样长度为:
Rz≥0.025-0.10μm时,l=0.08mm;
Rz>0.10-0.50μm时,l=0.25mm;
Rz>0.50-10.0μm时,l=0.8mm;
Rz>10.0-50.0μm时,l=2.5mm;
Rz>50-320μm时,l=8mm。
新版国家标准GB/T3505-2000(2009最新)中已经对Rz的定义进行更改,旧标准中的标写方式Ry不再使用,Rz代表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的定义被取消。新版中Rz取代了Ry,定义为轮廓的最大高度。
该文章由作者:【合成立方氧化锆】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