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根草(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千根草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约10厘米,具多数不定根。茎纤细,常呈匍匐状,自基部极多分枝,长可达10-20厘米,直径仅1-2(3)毫米,被稀疏柔毛。

产地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江西和福建;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布。

形态特征

叶对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8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基部偏斜,不对称,呈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两面常被稀疏柔毛,稀无毛;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l一1.5毫米,易脱落。

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具短柄,长1-2毫米,被稀疏柔毛;总苞狭钟状至陀螺状,高约1毫米,直径约1毫米,外部被稀疏的短柔毛,边缘5裂,裂片卵形;腺体4,被白色附属物。雄花少数,微伸出总苞边缘;雌花1枚,子房柄极短;子房被贴伏的短柔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直径1.3—1.5毫米,被贴伏的短柔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长卵状四棱形,长约o.7毫米,直径约o.5毫米,暗红色,每个棱面具45个横沟;无种阜。花果期6-11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多见于山地冲积土或沙质土上。

草药属性

别名:呢仔草、细叶飞扬草、细飞扬、乳汁草、小飞扬。

性状:一年生草本。野生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多见山地冲积土或沙质土上。全草药用。

性味:酸涩,微凉。

功效:清热解毒,敛疮止痒。

主治:外治飞疡疮、天疱疮、烂头胎毒、皮肤痕痒,生用1至2两,或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外洗患处。内治疟疾,痢疾,泄泻,湿疹,乳痈,痔疮。

相关文献

郭书普.旱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张朝贤,张跃进,倪汉文编着.农田杂草防除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该文章由作者:【韩晓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