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量度)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取不同的地震波震相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级。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我国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最后的结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量度)

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n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n

  •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n
  •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n
  •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n
  •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n
  •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n
  •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n
  •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n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n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n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n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n

  • 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n
  • 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n
  •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n
  • 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n
  •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n
  •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n
  •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n
  •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n
  • 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n
  • 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n
  •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n
  •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n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市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

测定方法

测量

地震震级 M ,用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 (A/T)max 测定,(度)。

计算公式为:

M=lg(A/T)max+ σ ( Δ )

式中: A —-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应周期, S ;

Δ—-震中距, ( 度 ) 。

测量最大地动位移的两水平分量时,要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内的震动。若两分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

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 A N —— 南北分量地动位移,μ m;

A E —— 东西分量地动位移,μ m;

T N —— A N 的相应周期, S ;

T E —— A E 的相应周期, S ;

量规函数σ ( Δ ) 为:

σ (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与表一中给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来测定地震震级 M 。

地震震级 M 应根据多台的平均值确定。

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震级认定

社会应用,应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震震级 M 为准。

表一 不同震中距(Δ)选用地震面波周期(T)值

Δ/º T/s Δ/º T/s Δ/º T/s

2 3~6 20 9~14 70 14~22

4 4~7 25 9~16 80 16~22

6 5~8 30 10~16 90 16~22

8 6~9 40 12~18 100 16~25

10 7~10 50 12~20 110 17~25

15 8~12 60 14~20 130 18~25

技术规定

地震震级的计算见以下规定.

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的值应是指瞬时值.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17740-1999)

本标准是地震震级 M 测定方法和使用的规定,适用于地震测定、地震预报、防震减灾、新闻报道等社会应用。

本标准不约束科学研究分析使用其他类型的震级。 “ 地震震级 M ” 是本标准规定的震级,其他类型地震震级必须冠以限制词与添置注释符号。如:体波震级,近震震级,矩震级等。地震震级用地震面波测定。深震(震源深度大于 70 km )与小震不能用地震面波测定时,可用《地震台站观测规》( 1990)规定的测定。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震震级 (earthquake magnitude)

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2.2 地震面波 (surface wave)

地震激发的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

2.3 质点运动 (particle motion)

在地震波通过时,地球上任意点的运动。

2.4 地动位移 (displacement of ground motion)

地面质点运动时,相对于原静止点的距离。

2.5 质点运动速度(velocity of particle motion)

质点运动时,其地动位移对时间的微商。

2.6 震中距 (epicentral distance)

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

2.7 量规函数 (calibration function

在不同震中距观测点上用质点运动速度最大幅值测定震级时,因地震波随距离衰减所须加的校正值,其数值相当于在该距离上测得质点运动速度为1μ m/s 时相应地震的震级值。

巨大地震

巨大地震是指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地震。震级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1.0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截至2019年6月,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为智利大地震,震级9.5级。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3·11日本地震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2011年)3月11日将日本东宫城县北部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9级。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4千米。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首都东京震感强烈、建筑物晃动,出现“严重伤亡”。地震还引发至少一处火警和4米高海啸。

日本气象厅还发布警报称,地震还将引发10米高海啸。

5·21智利地震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9.5级大地震。从这一天到5月30日,该国连续遭受数次地震袭击,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5月21日的9.5级大地震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这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

与此同时,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智利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智利地震,成为了世界震级最大的地震。

该文章由作者:【波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