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重点建设高校)

大连海洋大学(Dalian Ocean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成员、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学校原为农业部直属的四所水产类高等院校之一,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高等院校,2021年加入了“全国涉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

大连海洋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78年,大连水产专科学校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00年,辽宁省农业工程学校并入大连水产学院,学校由农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3月,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订协议,共建大连海洋大学。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使用海域面积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1个,4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近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3600余人。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大连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东北水产技术学校。/n

1953年3月学校改由旅大市水产局领导。6月,旅大市政府正式任命旅大市水产局局长邢维真兼任校长。同年9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局批准,学校改名为大连水产学校。/n

1978年大连水产专科学校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n

1975年辽宁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旅大农机科研所、旅大农机学校、旅大农科所、旅大农业技术训练班合并组建旅大农学院。/n

1978年旅大农学院(部分)改建为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后发展为辽宁农业工程学校,现并入大连水产学院。/n

2000年辽宁省农业工程学校并入大连水产学院。/n

升格更名

2010年大连水产学院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

2014年2月,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10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1月,学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的”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获批研究生推免资格。

2020年9月,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同年10月,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

2021年3月,学校获得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资格。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86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14人。目前,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86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2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17人,“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02人,其中百人层次17人、千人层次31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1人,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省、市优秀专家27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8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及领军后备人才7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计划36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个。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46个本科专业。

教学单位简介

学院

专业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与金融、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

法学、人力资源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英语、日语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 

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专升本、中职升本)

大连海洋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培训基地。获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教学建设

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3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9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1个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教育部新农科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1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农业农村部刺参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海洋法律与政策东北亚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中国渔政执法研究咨询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重点基地1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35余项,其中国家级225项,省部级915项。有68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6项。学校获批4个水产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菲律宾蛤仔“白斑马蛤”和虾夷扇贝“明月贝”。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大连海洋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13万余册,电子图书152万余册,形成了以水产和海洋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多类型、多载体、多语种的馆藏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成为了全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成员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CALIS农学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

学术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学报先后获得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第五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先后与世界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签订了友好协议,涉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有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1”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举办校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并于2020年成功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任中方常务理事。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生生源涉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孟加拉、赤道几内亚等国家。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标

校徽的构图为内外双圆结构,突显水的特点(五行以圆为水);外圆下方为毛体的“大连海洋大学”,遒劲有力、大方舒展、粗壮厚重,如广阔大地。外圆上方为英文“大连海洋大学”,线条细腻,呈放射状,似太阳放射出的光芒,同时体现了学校“走近海洋、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办学思想。整个外圆如大地之上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熠熠生辉,蓬勃向上。/n

内圆中挺拔的身躯和张开的双臂,为“一跃将伸”之象。其形,如破土而出的嘉木,双叶承接着甘露,象征“成就栋梁之才”;亦如伸展向上的健臂,双手托举着朝阳,象征“成就鲲鹏之翼”。

内圆中翻开的书卷是“学业有成”之象。大海大学子以翻开的书卷为舟楫,孜孜以求,学海泛舟,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炉,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学贯古今,识通中西,厚积薄发,终成大器。/n

内圆中的滚动波浪为“生生不息”之象。动感的波浪映衬出大海大后浪推前浪、前波让后波的旺盛血脉,彰显出大海大不断创新、不断奋进的强大气魄。/n

内圆底部的深蓝海水为“宁静致远”之象。其形有向上擎起之意,擎起的不仅是大海大的莘莘学子,更是大海大的希望和未来。其形亦有承载容纳之意,象征着大海大深厚的办学思想、浓郁的文化底蕴,也象征着大海大人海不扬波、静水深流的博大胸怀。/n

整体结构既体现“知识、能力、文化、智慧”的有机结合,又体现大学的宗旨和海洋大学的特质。整体形象雍容含蕴,圆融通达,海天一体,天人合一,寄托了蓝色梦想,预示着福祺祯祥。

校旗

学校校旗为“海洋蓝”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训

学贯江海,德润方厚

“学贯江海”有“学养深厚、学富五车”之寓意,既标明大海大师生走过江海,穿越海洋,在海洋水产领域知识融汇贯通、文化传承创新,又表达了大海大师生矢志图强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德润方厚”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寓意,标明大海大师生培养和修炼良好的品德,做人方方正正,做事扎扎实实。

校歌

《海洋骄子,蓝色理想》/n

作词:董亲学,作曲:Loong Music Factory/n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闪耀着华夏的光芒。/n

绚丽的黄海之风,飞翔着青春的畅想。/n

在奇迹层出的东方,跳动着世界的目光。/n

斑斓的渤海之浪,激扬着年少的梦想。/n

海洋骄子,蓝色理想。/n

天道酬勤,我们自强不息汲取智慧的力量,在美丽的黑石礁播撒希望,开启蓝色的篇章。

蓝色大学,百年学府。

海纳百川,我们志存高远争做民族的栋梁,在浪漫的新普湾扬帆起航,熔铸百年的辉煌。/n

让我们扬帆起航,熔铸百年的辉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姚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宋林生

党委副书记

吴连臣

党委委员、副校长

冯多、胡玉才、赵乐天

副校长

张国琛

历任领导

院校

职务

姓名

东北水产技术学校

党支部书记、校长

贾骥

大连水产学校

校长

邢维桢

党支部书记

张显

党支部书记

姜国钧

大连水产专科学校

党总支书记

田玉章

校长

田玉章

党委书记

安文祥

大连水产学院

党委书记

杨九成

院长

林承栋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郭维治

副院长(主持工作)

文干

院长

文干

党委书记

吴进才

院长

刘焕亮

党委书记

苗益坦

院长

李鸿鸣

党委书记

李鸿鸣

大连海洋大学

党委书记

董亲学

校长

姚杰

党委书记

姚杰

校长

宋林生

该文章由作者:【二杠三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