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汉语文字)

权(拼音:quá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木雚(guàn)声。《说文解字》认为“权”是一种树的名称,即“黄华木”。“权”字后用来表示秤、秤锤,秤锤用来衡量重量,故“权”又引申指衡量,又指权力、权利、权势。衡量事物讲究灵活变通,所以“权”还引申指应变、变通。

权(汉语文字)

字源演变

形声字。小篆作图1,秦简文字作图2,汉隶作图4、5。字形皆为从木、雚声。“木”为树,作为形符,表示义与树木有关;“雚”为鸟名,于此仅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战国文字“雚”上部作“䒑”、隶书作“亠”者,当是书写时笔势变易之故。汉字简化时声旁“雚”简化为“又”,写作“权”。“又”是简化记号,既不表意,也不表音。

《说文解字》说“权”意思是“黄华木”,但是这一含义经籍中不见使用。“权”在古书中常见的意义是“秤锤”(即“秤砣”)《广雅·释器》:“锤谓之权”。锤,秤锤。句意为“秤锤叫做权”。可见,“权”就是指“秤砣”,也可指秤,是名同。如《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权,秤砣;衡,秤杆;合起来是“秤”的意思。

作为名词,是秤,特指秤砣。那么,作为动词,就是用秤称量的意思了,如《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权,称量之义。

称具体的东西为称,后来词义抽象化了,就由对具体东西的称量引申出了“衡量”“比较”等意思,因为称轻重与衡量得失的性质是相近的。这就是“权衡轻重”的“权”。“权衡轻重”就是衡量、比较哪个轻、哪个重。比喻分别次要的和主要的,以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这样,又引申出了“权宜”“权变”等义。“权宜”是因时因事而变通办法。成语“权宜之计”,其中,权是变通的意思;宜是适宜;计是办法。整个成语是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权”由衡量引申为人的决定权、权力、权势。用权的中心是在于调节各个方面的关系,维持相对平衡。这一类意义是“权”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意义。

现代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quán

名词

秤。測定物體重量的器具。

指秤錘。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威勢。

謀略,計謀。

唐以來稱試官或暫時代理官職為“權”。

佛教語。方便。與“實”相對。適于一時之法曰權,究竟不變之法曰實。

古國名。春秋時滅于楚。故都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東南。

通“顴”。面頰。

(Quán)姓氏用字。

动词

稱量。

衡量,比較。

平均;平衡。

重,重于。

秉,持。

变通;随机应变。

充當,當作。

副词

表示暂时只好如此,相当于“姑且、暂且”。

guàn

名词

通“爟”。權火,古代祭祀时所举的燎火。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巨員切

(權)黃華木①。从木雚聲。一曰反常②。

〖注釋〗①黄華木:又叫“黄英木。”②反常:徐灏《说文解字注箋》引〈公羊傳》説:“權者,反于經(至當不變的道理)。”

說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權)黃華木。《釋木》曰:“權,黃英”,按,英华一也。郭云:“未詳。”而《釋艸》亦云:“權,黃华。”郭云:“今謂牛芸艸爲黃华。”艸部英下:“一曰黃英。”然則《爾雅》木曰“黃英”,艸曰“黃华”,許則英、华字互易。

從木,雚聲。巨員切,十四部。

一曰反常。《論語》曰:“可與立,未可與權。”《孟子》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公羊傳》曰:“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后有善者也。”

广韵

巨员切,平仙群 ‖ 雚聲元3部(quán)

權,變也,反常合道。又宜也,秉也,平也,稱錘也。又《爾雅》曰:權,黃華。又姓。出天水,本顓頊之后,楚武王使(?)〔鬭〕緡尹權,后因氏。俗作“㩲”。巨员切。二十三。/n

康熙字典

《唐韵》巨员切《集韵》《韵会》《正韵》逵员切,音拳。《玉篇》称锤也。《前汉·律历志》孔子陈後王之法,曰谨权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又经权。《易·系辞》巽以行权。《注》权,反经而合道者也。

又平也。《礼·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又权谋。《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後劲。《杜注》中军制谋,精兵为殿。

又权柄。《庄子·天运篇》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又《尔雅·释诂》权舆,始也。《诗·秦风》于嗟乎,不承权舆。

又摄官曰权。《鼠璞》权字唐始用之。韩愈权知国子博士,三岁为眞。

又国名。亦姓。《左传·庄十八年》楚武王克权。《韵会》楚鬭缗尹权,後因为氏。

又与爟通。烽火也。《前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

又与顴通,两颊也。《前汉·高帝纪·隆准注》颊权,准也。《曹植·洛神赋》靥辅承权。

又《说文》权,黄华木也。《尔雅·释草》权,黄华。《六书故云》以草释木,似误。○按《尔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

又《集韵》古玩切,音贯。木丛生也。

字形书法

“木”的末笔捺改点。“木”窄“又”宽顶部“木”高,底部“又”高。“木”,横笔从横中线起笔。“又”,㇇(横撇)和捺都从竖中线起笔,相交于右下格,撇尖伸向“木”下侧,捺脚略低于撇尖。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wan

王力系統

g

ǐwan

董同龢系統

ɡʰ

juan

周法高系統

ɡ

iwan

李方桂系統

gw

jian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wɑn

北魏后期北齊

山先仙

jiw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w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ɡʰ

i̯wɛn

擬音/王力系統

g

ǐwɛn

擬音/董同龢系統

ɡʰ

ju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

ɡ

iuan

擬音/李方桂系統

g

jwän

擬音/陳新雄系統

ɡʰ

ǐuɛn

韵书集成

韻書

字头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声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二仙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巨員切

ɡʰjuæ̆n

集韻

平聲

下平二?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逵員切

ɡiuæn

去聲

二十九換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古玩切

kuɑn

礼部韻略

平聲

逵員切

增韻

平聲

逵員切

中原音韵

陽平

先天

撮口呼

次清

kʼiuɛn

中州音韵

平聲

先天

渠元切

洪武正韵

平聲

十一先

全濁

逵員切

g‘ye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十三鴛婉怨乙

该文章由作者:【丧丧】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