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式7.62毫米重机枪是中国仿制前苏联SG43中型机枪而生产的重机枪,1953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后被67式轻重两用机枪取代。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二次供弹,实施连发射击。该型重机枪已从陆军部队撤装,取而代之的是比它轻巧灵活,用途广泛的通用机枪。
研制背景
1952年10月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的部队已经使用上了拟定名为53式的重机枪,新枪下到部队一经使用就受到战士的欢迎。这枪在防御作战中优势最明显,因为机枪设有护板,枪手在战场上的生存系数高。在火力拦阻敌人的攻击中,用战士的话讲,机枪像割草机一样,使前沿的敌人一排排倒下。该枪一般是编在步兵团机枪连和步兵营机炮连里。一挺枪编六七名战士,为一个最小作战单元,平时以连为单位集中管理与训练,战时配属到步兵连战斗。其主要任务是以有效的火力支援步兵连作战,有时对空射击,为步兵提供空中安全。 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一次,为阻击溃逃印军,重机枪火力发挥了重大作用。敌"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和第4连,共140余人企图向后方退缩,我边防某部配属的两挺53式重机枪架在距敌1000米距离的有利地形上,形成了绝对的火力优势,使敌动弹不得,为我方迫击炮占领阵地赢得了时间。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死亡的敌人中有30多人是被53式重机枪击中的。
发展沿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抗美援越战争中,53式重机枪更是一展神威。有资料显示,越南人民军1972年的春季攻势中,仅4月9日~19日,平定地区军民就歼敌3700名,轻武器杀伤人员占80%,而53式重机枪杀伤人员占轻武器杀伤人员的50%。曾大难不死且后来访问过越南的美军退役中士约翰说,当时听到对方猛烈的枪声,并能感觉到子弹在头顶呼啸,真恨不得钻进地下面。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53式才完全退出人民军队现役序列。
技术特点
对于国产53式7.62毫米重机枪来说,它所采用的不散弹链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技术特点:
第一,就是它跟弹仓供弹的结构一样,有三大部分:一是容弹具,二是输弹系统,三是进弹系统。这是从结构组成方面来看的,上面提到的容弹具,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细节。
第二,就是它的容弹具其实就是弹链,而不是弹箱。这个话题比较绕一些。说到弹箱弹链供弹方式,大家在潜意识中都认为,弹链供弹机构的容弹具是弹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弹箱和弹链是不同的容弹器材,作用不一样。对于弹链供弹机构来说,它的容弹具是弹链,具体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弹链节具有弹力,将枪弹紧紧抱住,然后在输弹机构的作用下,依靠弹链依次移动,从而将枪弹输送到进弹口位置,等待下一步动作。
第三,就是它的不散弹链是用螺丝钢丝连接在一起的。跟可散弹链、组合弹链不同,不散弹链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这是它的一个非常鲜明的外在特点。那么,不散弹链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呢?具体来看,枪械的不散弹链,是将一定数量的金属链节,通过中间零部件,比如螺旋钢丝、销轴等,将这些金属链节连接起来,或者是互相勾搭在一起,从而成为不可拆散的固定弹链。这种弹链的鲜明特点,就是装弹快,便于携带、保管、回收。对于国产53式7.62毫米重机枪的不散弹链来说,它的具体连接细节,就是依靠螺旋钢丝连接而成的。
性能数据
口径:7.62毫米
全长:1700毫米
枪管长:720毫米
瞄准基线长:670毫米
全重:40.4千克
枪身重:13.8千克
枪架重:26.6千克
初速:865米/秒
理论射速:600-700发/分
战斗射速:300-35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
弹箱容量:250发
枪弹:53式枪弹
7.62*54毫米
服役事件
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为阻止企图逃跑的印军,我军在距离敌人1000米距离的有利地形上就架了两挺53式重机枪,形成了绝对的火力优势!吓得溃逃的140多名印军都不敢动弹,为我方迫击炮占领阵地赢得了时间。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死亡的敌人中有30多人是被53式重机枪击中的。可见53式的超强杀伤力!
在抗美援越战争中,53式重机枪更是一展神威。有资料显示,越南人民军1972年的春季攻势中,10天内就歼敌3700名,轻武器杀伤人员占80%,而53式重机枪杀伤人员占轻武器杀伤人员的50%。许多见识到53式厉害的人都纷纷表示听到这猛烈的枪声,就能感受到它的威力,让人瑟瑟发抖,恨不得钻进地下面。在防御作战中这枪的优势最明显,因为机枪设有护板,枪手在战场上的生存系数高。而且火力超猛!在火力拦阻敌人的攻击中,机枪像割草机一样,使前沿的敌人一排排倒下。不过该型重机枪已从陆军部队撤装,取而代之的是比它轻巧灵活,用途广泛的通用机枪。
总体评价
一些军事爱好者对国产53式7.62毫米重机枪并不陌生,这不仅因为它是“国”字产品中的第一机枪,更主要的是它有着骄人的战绩和不凡的身份。前苏联SG43机枪是中国53式重机枪的“母体”。这个“母体”不仅经受了二战的考验,也在朝鲜战争中大放光彩。53式重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二次供弹,能实施长点射和短点射。该机枪无论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且高寒、缺氧的中印边境地带,还是在热带雨林的越南山地,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53式的理论射速为600发/分钟,战斗射速为300发/分钟。良好的武器机械性能,再加上强大的射速,使敌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胆小一点的敌人当听到53式的怒吼时,立马精神紧张。美中不足的是,53式重机枪采用笨重的轮式枪架,全重40.4千克,不仅士兵不胜重负,在山地作战中更暴露出不利的一面。有时为了在山坡上架枪,不得不由其他战士用肩膀架起一个架轮。
该文章由作者:【汪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