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重点一流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属于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是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前身为1948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几经变迁,曾先后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辽宁省建设学院等。2004年5月正式定名为沈阳建筑大学。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教学部),47种专业,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教职工1700余人,本科生1102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26人,外国留学生858人。

沈阳建筑大学(重点一流大学)

办学历史

学校溯源

西院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培养和训练兵器工业技术和管理干部,学校后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1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军区军工部随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由哈尔滨市迁到沈阳市。

1950年6月,军工部划归东北工业部,改为军事工业局,学校因此改为军工局工业专门学校;暑期,因当时军事工业部分转人和平生产之故,奉上级指示,学校规模缩小,大部分教职员及学员并入东北工学院。

1951年8月,奉工业部指示,学校在原有兵工学校的基础上扩充为正规大学性质的兵工专门学校——东北兵工专门学校。

1953年2月25日,二机部发文通知,东北兵工专门学校于该年2月底结束,兵工专业教师及二年级上、下两期全体学生调入北京工业学院,基础技术课程教师调至二部二局其他中等学校(沈阳)工作,下余全体职员及全部普通课程教师仍在沈阳原校址。从3月1日起,另行组成一个土木建筑中等技术学校,校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土木建筑技术学校(沈阳)”,简称为二部基建学校。学校隶属关系由部二局领导改由二部八局直接领导。

1953年9月3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发文通知,经中央高等教育部批准,原土木建筑技术学校(沈阳)改名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

1954年4月,学校奉命由“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5月6日,根据建筑工程部发文通知,学校名称由原“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改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发文称: “根据你校专业设置及发展远景,为使你校更好地担负起培养建筑机械方面中等技术人才的任务,经部批准将你校改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1958年5月,由于形势需要,建筑工程部决定把部属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和沈阳建筑机械学校合并创办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6月18日,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并入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1959年7月中旬,按建筑工程部党组指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改名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

1968年8月,沈阳建筑工业专科学校改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业学校。

1973年9月,沈阳建筑工业学校更名为辽宁省建筑工业学校。  

东院

1951年10月,沈阳市技术干部学校成立。

1952年9月,沈阳市技术干部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10月,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工业学校。

1955年10 月,沈阳市工业学校更名为沈阳工业学校。

1956年7月,沈阳工业学校更名为城市建设部沈阳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10月,城市建设部沈阳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升格为辽宁省建设学院。

1964年5月,辽宁省建设学院改建为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

1973年9月,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辽宁建筑工程学校。  

合并升格

1977年7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两所中专合并组建辽宁建工学院,由辽宁省领导。

1978年10月,学校划归国家建筑工程总局领导。

1979年11月,辽宁建工学院更名为辽宁建筑工程学院。

1984年7月,学校更名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2000年,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划转辽宁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8月,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并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1月,辽宁建设职工大学并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2004年,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年,学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18年,学校申报的“现代建筑工程装备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成为国家“111计划”高校成员之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6个学院(教学部);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4个专业类,共47种专业。  

院系

专业名称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安全工程

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类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沈阳建筑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通信工程(建筑智能化方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工程造价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沈阳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测绘工程

交通工程

物流工程

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类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学类

动画

沈阳建筑大学文法学院

工商管理学

法学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师资力量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571人,教授180余人,副教授410余人;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教育部(住建部)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人,辽宁省攀登学者、特聘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66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傅金祥、陈伯超、李宏男、张珂、石铁矛、李帼昌、张伶伶、张璇、吴成东、吴玉厚、李宝骏、张福昌、宋晓宇、王庆利、王军、赵俭斌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珂、冯国会、李帼昌、李颂华

全国优秀教师:陈伯超、赵颖华、代岩岩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张珂、孙丽、王庆利、孙红

国家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军)、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玉厚)、工程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亚臣)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傅金祥、冯国会、阎石等

省攀登学者:吴玉厚、张伶伶、赵唯坚

省教学名师:李帼昌、阎石等

省特聘教师:李帼昌、孙丽、孙丽等  

学科建设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批准部门

建设部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材料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原国家建设部

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结构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市政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位类别

学位门类

学科名称

学科方向

博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

工学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土木工程材料

建筑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技术科学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微机电工程

城乡规划学

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城乡规划与设计

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社区与住房规划

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城乡规划管理

风景园林学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园林与景观设计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风景园林技术科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1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力学

3

机械工程

4

材料科学与工程

5

控制科学与工程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建筑学

8

土木工程

9

交通运输工程

10

环境科学与工程

11

城乡规划学

12

风景园林学

13

软件工程

14

管理科学与工程

15

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

学位类别

领域

学位层次

建筑学

——

硕士

城市规划

——

硕士

风景园林

——

硕士

工程管理

——

硕士

工程

机械工程

硕士

材料工程

硕士

建筑与土木工程

硕士

计算机技术

硕士

控制工程

硕士

环境工程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

硕士

工业设计工程

硕士

翻译

英语口译

硕士

英语笔译

硕士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优势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4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  

省级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优势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 、工程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刘军)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沈阳建筑大学-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代建筑产业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沈阳建筑大学-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筑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省级实验中心:工程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  

省级特色(示范)专业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所在单位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土木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工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城市规划

工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工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单位

获奖时间

土木工程材料

刘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

机械设计

郑夕键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2005年

工程项目管理

齐宝库

管理学院

2006年

工程地质

张敏江

土木工程学院

2006年

材料物理化学

王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

流体力学

张培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7年

土木工程概论

刘光忱

管理学院

2007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阎石

土木工程学院

2008年

土力学

赵俭斌

土木工程学院

2008年

工程热力学

冯国会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8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李亚峰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8年

结构力学

刘永军

土木工程学院

2008年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

刘明

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

线性代数

靖新

理学院

2009年

自动控制原理

李界家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010年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吴玉厚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0年

建筑钢结构设计

李帼昌

土木工程学院

2010年

房地产经营管理

刘亚臣

管理学院

2010年

教学成果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一般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生成绩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生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千余项,先后获2018年CTBUH国际学生高层建筑设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等。有三名学生获得2014、2015年度中国自立自强之星提名奖。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3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0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数控机床主轴系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省级创新团队:工程陶瓷零部件设计及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村镇建筑垃圾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创新团队、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及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东北工业基地城市更新与建筑创新团队等  

科研平台一览表

类别

名称

批准部门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技部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现代建筑工程装备与技术实验室

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档石材数控加工装备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

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筑生态物理技术实验室

结构工程实验室

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

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实验室

建筑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

原国家建设部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建筑生态物理技术与评价实验室

辽宁省建筑结构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实验室

辽宁省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控制实验室

辽宁省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实验室

辽宁省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实验室

辽宁省城乡规划信息技术与生态预警实验室

辽宁省城市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实验室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高档石材数控加工装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寒地绿色微气候风景园林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

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结构工程实验室

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

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

新型建筑材料制备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岩土与道路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教育厅

科研成果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2.6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3800余项,其中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北方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协同化” 、“ 预制混凝土构件高效配筋及性能化设计理论”、 “ 复杂预制构件混凝土数字化智能精确布料技术与设备研发”、“可再生能源和蓄能技术耦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装配式耗能结构抗多灾害作用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 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等在内的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1300余项;9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大连理工大学辽东湾校区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用于石材加工的单驱动可分度复合切削部件”获国家专利金奖;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2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按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学校分别在2014、2015、2016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12、13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7月底,馆藏纸质图书146.92万册,生均图书89.39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共计256.83万。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读秀》《博看期刊》,外文数据库包括:《斯普林格》《爱默瑞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EI(工程索引)》等。  

学术期刊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市政环境与工程、信息与控制和基础科学、机械工程等栏目;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气象与地球天体物理文摘》(CSA—MG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文摘》(CSA—ESP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生物科学》(CSA—B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材料信息》(CSA—M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力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中国环境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期刊网》、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资源库等文献检索系统收录。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有建筑与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经济与管理、文学与法学、教育学与教学研究等栏目;被选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文献检索系统。  

合作交流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中芬(北欧)木结构节能环保别墅建筑示范项目”和“中德节能示范中心”搭建了高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徽志

徽志采用识别性较高的圆形样式,“沈阳建筑大学”采用毛泽东同志手写体。徽志中心区下半部分是原校区西院主教学楼剪影。中心区上半部分采用现校区校园抽象图案。内圆齿轮的含义为学校地处工业重镇沈阳,也寓意学校为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徽志中的1948代表学校于1948年创立。  

标识

校旗

学校校旗颜色为校识色,旗面左上角是徽志,中间是采用毛泽东同志手写体的白色中文校名。  

校旗

精神文化

校训

博学善建,厚德大成

校训“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由四组词构成,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部典籍。

博学源于孔子《礼记·学记》篇,原文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善建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善建者不拔”;厚德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大象》篇,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成源于老子《道德经》,原文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博学善建,即全校师生应当博学多才,在治学上不仅要专,而且要博,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要善于创建完美,为国家建功立业;厚德大成,即在博学的基础上,师生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志存高远,厚道宽容,虚怀若谷,成为集大成者,成就大业。校训中的前后两句,更是有意识地嵌入了“建”和“大”两个字,寓意明确,反映出沈阳建筑大学校是以建筑为优势和特色的学校,建大人应当成为具有广博的学识和高尚品德的创新型人才。  

校歌

学校校歌为《建造梦想》,由胡宏伟作词、臧云飞作曲。

释义:校歌创作于2006年学校建校60周年前夕。其歌词体现了该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特色、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抒发了对学校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歌词简洁凝练,语言优美;旋律雄壮豪迈,昂扬振奋。校歌反映了一代又一代建大人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学校滚滚向前,用智慧与汗水书写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新篇章。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董玉宽

党委副书记、校长

阎卫东

副校长

严文复、李宇鹏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王利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冯国会、张珂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曹传明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晓雁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潘瑞

历任领导

东北军工专(合并前原西院)————辽宁建工学院

姓名/任职时间

职务

学校名称

赵品三

1948.04-1949.10

政委

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

高广平

1949.10-1952.01

党总支书记

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

东北兵工学校

东北兵工专门学校

叶 绥

1952.01-1953.03

党总支书记

东北兵工专门学校

张祥斋

1954.02-1958.07

党总支书记

土木建筑技术学校(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李 新

1957.12-1958.05

党总支书记

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赵步平

1958.07-1962.08

党总支书记

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沈阳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

许子言

1962.09-1966.05

党委书记

沈阳建筑工业学校

乔 枫

1973.09-1976.05

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小组负责人

辽宁省建筑工业学校

沈阳市技术干部学校(合并前原东院)————辽宁建工学院

姓名/任职时间

职务

学校名称

寒 光

1953.04—1957.12

党支部书记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沈阳市工业学校

沈阳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刘教湛

1957.12—1964.05

党支部书记

沈阳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辽宁省建设学院

辽宁建筑工程学校

李 纪

1964.05-1966.05

党委工作临时负责人

辽宁建筑工程学校

包德才

1975.07—1976.03

党的核心小组、革命领导小组组长

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该文章由作者:【沈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