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Huzhou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简称湖州师院,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5年、2017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201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1月,独立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成功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湖州学院。
截止至2021年10月,学校占地1560余亩,校舍总面积56.9万平方米。有商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13个二级学院,有6所附属医院、2个临床医学院、4所附属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49人),继续教育学生4800余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湖州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
1958年,为了适应农业建设的需要,当时的吴兴县以中心小学“戴帽子”加办初中班的形式,10天内办起了92所农业中学,导致初中师资需求量剧增。为此,嘉兴地委会同湖州市(县级市)、吴兴县,以湖州师范学校为基础,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4月20日,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校址位于原湖郡女中(今为湖州第一医院)。
1960年秋,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省政府批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嘉兴师范学院,
学校招生规模逐步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撤销。
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地委开始筹划恢复高等教育。
1978年,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成立,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体育4个专业,学制三年,面向全省招生。当年5月,首批录取新生231人。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改名为“嘉兴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嘉兴地区撤销、湖州市委成立后,学校最终定名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5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州师专开始兴建位于城东学士路的新校区。
1997年7月1日,湖州师专顺利搬迁至占地26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崭新校园。
1999年3月25日,经教育部批复同意,湖州师范学校、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并入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组建湖州师范学院。
1999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2000年5月,湖州卫生学校又并入,组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2005年、2017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
2018年,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转设为湖州学院的函》。同意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转设为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湖州学院。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 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 历史学(师范)、行政管理、旅游管理 |
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及数学、学前教育(师范)(三年制专科) |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 广告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 |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日语、商务英语 |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师范)、音乐学(师范)、服装与服饰设计 |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 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科学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 |
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学院 | 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制药工程、材料化学、生物工程、化学(师范)、水产养殖、生物(师范) |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 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 |
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三年制专科)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含求真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正高职称321人,副高职称559人,具有博士学位520人。有外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6人,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
国家教学名师
刘太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水产、护理学等8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市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10个。
2018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公布《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19号),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教育学、水产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护理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艺术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新增硕士点数量在全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中位列第一。 [11]
省级重点学科
护理学、水生生物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数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综合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变函数
国家级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变函数
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美国文学、常微分方程、自动控制原理、遗传学、护理学基础、人体解剖学、基础钢琴、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数据库原理、复变函数、文学概论、软件工程、高分子化学、教育学原理、光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写作、数学分析、古代文学、量子力学、无机化学。
首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写作》、《创新工场》、《世界经济概论》、《机械设计》
特色重点专业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商科实验教学中心
对外交流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40所院校和机构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培养计划和国(境)外校际学生交流项目近30个、每年出国(境)学生数达200人以上。先后招收了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名语言和学历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设立“陆增镛教师奖”、“陆增镛励志奖学金”、“赴港交流项目”、“众富基金会赵孟俯奖学金”等多个专项基金。学校是教育部中美合作平台“1+2+1培养计划”浙江省第三家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93项。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6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十一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与湖州市政府共建湖州发展研究院、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州马克思主义讲习所等,拥有5个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五年与省内外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接服务地方项目1000余项,服务地方经费累计1.5亿元,服务企业、服务基层3600余人次。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
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细胞工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细胞工程育种功能实验室
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淡水养殖科技创新团队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州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以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为办刊特色。主要刊登学术理论文章,教育科研论文、报告,地方文献资料。重点栏目有“茅盾研究”、“语言研究”、“文学研究”、“湖州地方研究”、“教育学研究”、“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体育学研究”、“计算机应用”等。
该刊1988年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浙江省优秀学报奖;2004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1年学报被评为全国高师学报系统“十佳学报”。该刊已被国内外10家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期刊选作引用期刊。除国内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7家外;该刊还为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俄罗斯《数学文摘》(AJ)的引用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21年10月,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藏书量170余万册,国内外期刊2000余种。
校园文化
校训
校训释义:“明体达用”系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的教育思想精髓。“体”指儒家本位的经训大义,“用”为经世致用,“明体达用”即经义与治事的有机结合。师于古而用于今,“明体达用”内涵的现代意义,即明德立志,学习做人;学以致用,学会做事。
校徽
校徽整体呈圆形,由外框和中心图案两部分组成。外框集清代湖州籍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书体“湖州师范学院”和英文名称,上下均匀排列。
中心图案以校训“明体达用”为构成主体,采用方形印章与正圆形的组合方式。“明体达用”源自北宋著名教育家、“湖学”创始人胡瑗的教育思想。将校训融合于校标之中,表达学校传承“湖学”传统和“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激励学生明德立志,学以致用,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明体达用”下标1916,1916年为该校办学历史起始年,具有纪念意义。
我国古代用于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称作“规、矩”,即孔颖达所谓“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树规立矩是教育的重要职能,标志采用外圆内方的造型,蕴涵着学校践行“明体达用”校训,从严治校,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办学理念。
校标颜色采用深红色,代表吉祥、欢乐、生命、健康,象征学生热情奔放,积极向上;也象征学校充满活力,蓬勃发展。
校旗
校旗以师院蓝(钴蓝)为主色调,以白色底纹为辅助色,正中印有新校标与校名。校旗尺寸以国旗尺寸为基础,结合该校实际进行一定的调整:大号校旗以2874毫米为长,“1916”毫米为宽(1916年为学校办学历史起始年);二号校旗以“1916”毫米为长,1278毫米为宽。
校歌
我们在这里成长(龙溪江畔)
词:思源
曲:志海、小染
天目山脉,太湖水乡,笔墨江南,无限风光。
明体达用,传承弘扬,千年湖学再创时代辉煌。
毗山下,苕溪旁,四海学子汇聚一堂。
年华正好,壮志满腔。我们自强不息,桃李芬芳。
(副歌)
啊同学啊师长,同学师长,精神家园坚守向往。
我们在这里播种希望,
我们在这里,在这里成长。
超越青春梦想
啊,飞向远方。
所获荣誉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主持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主持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共4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7项。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蚕丝绸文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金佩华
院长、党委副书记:蒋云良
党委副书记:陈永华、丁敢真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任伟海
副院长、党委委员:舒志定、潘音
副院长:李庆峰
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何小青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杜宁
党委委员、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劳士健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该文章由作者:【翰林院编修】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