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虾,都会联想到齐白石大师画虾,以画为友,共建画虾平台,共享画虾新技法。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虾,尤能体现其魅力。著名中国画家齐白石先生尤为爱画虾。用水墨画虾,最有艺术效果,但笔间水份要稍充足些,才能使画出来的虾有新鲜透明感,但水份过多又易渗化,不但体形臃肿无力,而且会变形失真。所以,水份的适量控制是相当重要的。调墨时,不要调得太匀和时间过多,笔尖到笔根不能满是一色之墨。在笔根间至少留有部分清水,否则画出来的虾会成一团死墨,缺乏墨色的变化,没有虾体应有的透明感。
对虾的感受
我喜欢画虾,并“深深领悟到,只有养虾,感受生活中的虾,才会发现虾的个性的美,当虾的个性的美与你心灵的美相碰撞时,你的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才会升华。艺术作品不是他人的作品风格,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反映,画好虾只有用心灵的想象、感受于自然,用心灵和自然造化作品,才能成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更希望画虾朋友加入到画虾爱虾之中,弘扬齐白石画虾创新精神,以画为友,共建画虾平台,共享画虾新技法。
画虾;养虾;感悟虾
画虾很难画出名,一画虾,在每个人心里,都会联想到齐白石大师画虾。我画了二十多年,开始学画虾时,临摹了大量的齐白石的虾。也搜集观摩了董鸿飚、李春造、胡絜青、娄师白、孙林、齐良迟,齐良芷、萧承震、吕永福,齐秉正,张大壮、林海钟、齐灵根、齐秉慧、齐子如、齐亮夫、茂全、廖劲松、燕宇、王为一、王东常、张锦炎、张世杰、张金玲、王福元、张增荣、立新、臧绪璞、巴山、张乃成、腾飞、刘墨、张辉、等一大批画师的作品,从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的表现技法。
大部份画师很难跳出齐白石的画法,也不敢善意更改齐白石的画虾的表现画法。为什么虾的表现形式达到了极致。以画虾为例:虾的精确的形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地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老人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是艺术造型的最高标志。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小的几虾,能在千紫万红中突现出来。”看齐白石画的虾形象寥寥数笔,虾的神、形、质、意、态、趣样样具妙,达到了不似真虾,胜似真虾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这也是齐白石反复临摹八大画虾,六十岁后亲自养虾反复观察、体会、夸张、提练使虾的形象更生动更精彩,几十年艰辛苦练会意的过程,形成了齐白石画虾第一人的称号,所以说齐白石画的虾是他本人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求变所得出的经验。
胡絜青说过:“学习齐老师的虾,不是一天之功,是由生活中观察,反复提炼,才能得到活生生的在水中跳跃透明的群虾。这也是叫后学者要能师化自然而能有所创新,不可墨守成规。这只是在学习中的一段模仿过程。”齐白石老人当年己告诉后者“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画虾要学他的精神与要领,而不要在表象形似上模仿。如何求变,这是我想画好虾深一步的想法。
我开始养虾、捉虾、观虾、画虾,逐渐发现,虾看似慢悠悠地游,遇到对手时它勇猛奔上去伸展双臂与它博斗,打断双臂在所不惜。当然也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遇到情况不妙时,它能迅速弯腹往后跳走,消失在对方可捕获的范围之外。在饥饿时,遇到对方会勇敢冲上前,紧紧夹住对方双臂任它跳跃,直到战胜对手并吃掉对方,保存自己。看,它独立站在石头上的姿态,昂头挺背,外型流畅,全身像披了盔甲但透明有弹性,双臂保持战斗的姿态。看似非常小,却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英姿雄壮。就像站在高山上的骏马,充满阳刚之气。我伸手去捉它时却灵敏地往后跳跃,当我把它抓在手中时,它的自身的弹力,拼命挣扎求生的本能,让我感受到虾的张力在伸展在跳跃。不忍心强制剥夺它对生命的渴望,而迅速地把它放进水里,它能快速寻找安全点后,又能迅速自由而快乐地游动寻找……我又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画笔,在它面前晃动,好似又要侵犯它似的,而它迅速伸展双臂打开双钳冲了过来与之博斗。我要让小小的虾反映我内心的世界,我性格的快乐豁达使我产生了对虾的表现形式的重新认识。我找到了,我感受到了,让我找到了我画虾的突破点。
我在画虾时更加注重虾的习性表达和动态变化,我画的虾双钳多是张开的,好似张开的鹰爪,在寻找猎物。这或许不符生活的真实,但这种稍加变形夸张的虾钳,却符艺术夸张的真实,符合了虾为了生存而好斗的个性的真实。
我的陶瓷虾画布局也有特色:整个画面充满力量和活力,并将虾的阴柔的亲和力和虾的阳刚的气势美融合一起,巧妙地运用陶瓷色料工艺材质美,来表现虾的美。侧峰用笔表现虾的背、胸、腹,整个虾身外壳就像透明体,富有弹性而坚韧。圆润而有力度的铁线篆用笔表现了一双好斗的虾臂和双钳,以流畅而富有弹性美的线条表现了虾须,使之刚柔灵动,胸下部的脚有向前伸展的,也有为快速游弋而收起来的,看腹节中的小脚好似在不停地划动和虾须的不断摆动,仿佛在往前游动。陶瓷造型的特殊性,也决定画虾布局的不同,因为是陶瓷是立体的型体,每个面都要有内容,所以通景式的布局使每个面都有独立的构成形式,虾的不同姿态表达了虾在游玩中不同情节和意境美,看一群虾在圆圆的月光下追逐,后面的虾紧紧跟上,生怕游在前面的虾把月吃悼而打扰了平静湖面,另一组虾在抢夺刚掉下的花辨而急奔,还有一群虾在游弋中寻找,也想凑凑热闹……慢慢转着一看,群虾游弋,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画出了虾从容遨游和生动活泼的‘乐在其中’的情味和诗的意境美,好似也表达了虾的快乐和虾的感想:“小河湖泊任我游,却被虾翁画中留。围着白玉团团转,快乐遨游在神州。”独特的审美意识,充分显示了这些小生命的美,虾的个性美也正好表达了我对阳刚之美的追求。
我借娄师白对齐白石画虾的总结同样也代表着我画虾的感想:“我认为,齐老师绘画创作的虾,是他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他的主观愿望有机结合的成品。齐老师常说:他幼年时为芦虾所欺。又常说:河虾虽味鲜,但不如对虾更丰满;对虾固然肥硕,但无河虾的长钳造型之美。这就说明齐老画虾的艺术创作,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这正是齐老胆敢独创的动力。齐老塑造的生动的河虾兼对虾的形象,是取河虾及对虾各自的特征,按照齐老自己想象中的虾,而创造了虾的艺术典型形象。”张澡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名言,也就是说画虾,不能只会形式上画虾,形式上再美,也是对生活中物象的摹仿,对前人作品的摹仿,我认为它是艺术家必备的艺术功底和绘画能力。
感受齐白石画虾的演变过程和爱虾的痴迷,我深深领悟到,只有养虾,感受生活中的虾,才会发现虾的个性的美,当虾的个性的美与你心灵的美相碰撞时,你的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才会升华。艺术作品不是他人的作品风格,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只有用心灵感受自然,用心灵和自然造化融入作品,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
相关人物
祁明义
1952年生于沧州,河北沧县人,是当代中国国画坛的著名写意画家,自幼天资聪颖,酷好书画。少承家学,诗文颇具才气,多为师长见爱。师从当代著名书画家黄绮先生,功习书画,初露头角。继与国画艺术大师娄师白及齐白石老先生的子女等名家交往甚密,笔墨大进。毕业于河北大学后工作于沧州市委党校。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被中央各部委、各省市机关、各地书画名家收藏,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因此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时,尤显优势。他的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为中国写意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之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被誉为“东亚虾王”。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20世纪国画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作品选集》(三卷本)、《齐白石山水画选》、《齐白石全集》(十卷本)等各种画册、画集近百种。
该文章由作者:【北邙】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