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出处为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其解释为:释:放开;卷:书本。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注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示例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造句
◎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说到学习,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典故
原文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译文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英文解释
简明释义
be never seen without a book in hand;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be a diligent reader;be very studious;
详细释义
be never seen without a book in hand;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be a diligent reader; be very studious
例句
一位学者在新婚燕尔之际,仍然手不释卷地读书。
Scholar in newlyweds occasion, still shoubushijuan to their books.
手不释卷是活在世上真正的人;不然,就是一个傻瓜。
A person with a book is a real person alive on the earth; without a book he is a foo1。
该文章由作者:【最近比较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