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读音为hù,指瓠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现代释义/n
瓠hù/n〈名〉/n(形声。从瓜,夸声。本义:瓠瓜)同本义[Makino bottle gourd]。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如:瓠齿(整齐、洁白的牙齿);瓠肥(又白又胖);瓠脯(干菜的一种。即瓠子干);瓠犀(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齐,色泽洁白,所以常用来比喻美人的牙齿。也作瓠栖)/n常用词组/n瓠瓜
详细释义
苦瓠
瓠有甜瓠、苦瓠两种,甜瓠可作蔬菜食,苦瓠形似葫芦状,故又称葫芦瓜。苦葫芦,性味苦寒有毒,苦者如胆不可食,亦不堪啖,食苦瓠吐利不止者,以黍穰灰汁解之。————《本草纲目》
瓠的分类
“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卢。各分名色,迥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开头虽各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故兹不复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卢,今之药壶卢是也;————《本草纲目》
【释义】瓠子,草本植物,夏天开花,结长圆表的果,嫩的可做菜吃。又叫瓠瓜、长瓠、扁蒲、蒲瓜、大黄瓜、葫芦、葫芦瓜、夜开花、长瓜、付子瓜瓠瓜与葫芦瓜出自一宗,葫芦瓜是它的一个变种,因此名称相混。瓠瓜原产非洲,7000年前在我国即有栽培,与葫芦瓜相近。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瓠【午集上】【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廣韻》瓠,瓢也。《詩·小雅》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正字通》瓜類分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
又陸佃雅,長而瘦上曰匏,短頸大腹曰瓠。瓠性甘。匏性苦。故詩曰匏有苦葉。左傳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後人皆合匏瓠爲一。據此說,說文瓠,匏也。陸璣詩疏:匏,瓠也。非。《正韻》亦作葫。
又《爾雅·釋宮》康瓠謂之甈。《註》瓠壷也。《疏》說文云:破罌也。《前漢·賈誼傳》斡棄周鼎兮而寶康瓠。
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禮·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釋文》瓠,戸故反。《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註》瓠,徐音護。《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孫愐唐韻,一音壷,一音護,義同。非康瓠必讀若湖,瓜瓠必讀若互。字彙音湖,器也,音互,匏也。非。
又《集韻》瓠子,隄名。《前漢·武帝紀》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註》服䖍曰:瓠子,隄名也。在東郡白馬。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
又《集韻》亦姓。《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瓠讘,漢侯國名,在河東。《正字通》按漢地理志有瓡讘,無瓠讘。
又《集韻》黃郭切,音雘。《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註》瓠落,猶廓落。梁文帝讀。
说文解字
瓠【卷七】【瓠部】
匏也。从瓜夸聲。凡瓠之屬皆从瓠。胡誤切
说文解字注
(瓠)匏也。包部曰。匏、瓠也。二篆左右轉注。七月傳曰。壷、瓠也。此謂叚借也。从瓜。夸聲。胡誤切。五部。凡瓠之屬皆从瓠。
该文章由作者:【海贼王 百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