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
简介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又名无穷花,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它是韩国的国花,在北美洲又有沙漠玫瑰的别称。
形态特征
槿葵科(Malvaceae)灌木或小乔木,学名Hibiscus syriacus或Althaea syriaca。原产于亚洲东部,花艳丽,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种。高可达3公尺(10呎),通常低分枝,植株呈塔形。花似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红色;某些品种有重瓣花。藤黄科(Clusiaceae)的大萼金丝桃(Hypericum calycinum)也称木槿。
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6米,茎直立,多分枝,稍披散,树皮灰棕色,枝干上有根须或根瘤,幼枝被毛,后渐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也有2-3片簇生者,叶卵形或菱状卵形,有明显的三条主脉,而常3裂,基部楔形,下面有毛或近无毛,先端渐尖,边缘具圆纯或尖锐锯齿,叶柄长2—3厘米;托叶早落。
花单生于枝梢叶腋,花瓣5,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浅蓝紫色、粉红色或白色之别,花期6-9月。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具尖嘴,被绒毛,黄褐色,基部有宿存花萼5裂,外面有星状毛。蒴果5室,种子三角状卵形或略为肾形而扁,灰褐色。
常见变种
白花重瓣木槿:白色花瓣上有紫红色的细线条和小斑点,重斑。
玻璃重瓣木槿:枝直条,花重瓣,天青色。
紫红重瓣木槿:花瓣紫红色或带白色,重瓣。
斑叶木槿:叶片生有白斑,花紫色,重瓣。
产地生境
木槿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中国中部各省原产,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木槿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较耐干燥和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尤喜光和温暖潮润的气候。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修剪、耐热又耐寒,但在北方地区栽培需保护越冬,好水湿而又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重黏土中也能生长。萌蘖性强。
产地分布
木槿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在东南亚、南美洲、澳洲、中美洲也发现了该物种的野生类型。中国也是一些木槿属物种的发源地之一,记载分布的木槿属植物有26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中国树木志》记载了11种,近年来新发现的有2个种。
1、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沿海被发现,分布在海陆交界处,由浙江农学院范文涛教授鉴定为海滨木槿(H.hamabo)。
2、在中国西部,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等报道,为墨脱木槿(H.fragrans),生于西藏墨脱南部希让海拔900m以下的常绿灌木丛中。不丹和印度东北部也有,为中国首次记录分布,木质攀缘藤本,花粉红色。1991年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张永田报道了新杂种红金麻(H.×hongjinma),该种由红麻(H.cannabinus)雌株与金线吊芙蓉(H.radiatus)雄株杂交而成,灌木,高5m。
木槿属树种多为常绿或落叶灌木,稀乔木,叶互生,掌状分裂或不裂,夏季或秋季开花,花单生叶腋,两性;蒴果,背裂成5果瓣;种子肾形,被毛或被腺状乳突;多数属于强阳性植物,喜温暖、喜水湿,也有个别树种能耐干旱、耐寒冷,如木槿(H.syriacus)。该属树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在适生区域生长旺盛,有些树种具有入侵性,美国弗罗里达州将黄槿(H.tilliaceus)作为入侵树种控制引进。
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82年开始,对海滨木槿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多点育苗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海滨木槿耐盐碱,耐海水淹侵、抗海风,并耐干旱瘠薄,适宜在华东和华南沙岸和泥岸作为海防林的造林树种,也是瘠薄山地营造水保林的良好树种。
该文章由作者:【徐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