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汉语汉字)

绝(拼音:jué)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以刀断丝,有的在“丝”中部加横画表示断丝。绝的本义是断,引申指穷尽、不再接续。用作修饰语,指已到极点的,不能再继续或超越的。再引申作副词,表示没有余地、绝对、全然,后面常跟否定词。还作形容词用,表示极少有的。

绝(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绝”原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图1,左部像一束丝(“糸”),右部是“刀”,整个字表示用刀将丝隔断,义为断绝。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将图A的甲骨文字形释为“绝”,其字形像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加一条或多条短横,造字本义也是以刀断丝。在甲骨卜辞中有“绝”字出现,但用法不明,有待考证。如合二六三中的卜辞“有绝”,乙八三七〇中的卜辞“丁亥卜丙贞子商亡绝在祸”。金文“绝”作图2,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一把刀,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

《说文解字》古文由此演变而来,但《说文》古文所从的“图B”乃由“刀”讹变。秦简文字作图6,篆文作图9,从糸、从刀,右下部的“卩(jié)”是声旁(从段玉裁说)。绝字现代的写法是绞丝旁一个色字,这种写法由来已久,汉代已经出现。但这种写法和绝字的意义似乎并无联系,绝的右旁,在小篆中是“刀”和“卩”,不是“色”。而所以时代较早的工具书,比如《康熙字典》就认为绝字不是“色丝”,而是图C的字形。

绝由本义断丝,引申为一般的断绝。后来由“断绝”引申出“尽”、“尽头”之义,如“绝处逢生”。又由“尽头”引申为修饰语,表示到了极点,不能再超过或继续的意思,如:绝症、绝地,此外还有如“绝招”“绝艺”“绝妙”等。后来又由“尽头”、“极点”引申作副词,表示没有余地,这些句子的后面常跟有否定词,如“绝无此意”“绝不罢休”“绝无仅有”,等等。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繁体字絶)

jué,ㄐㄩㄝˊ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例词

动词

断,分成两段或几段。

《荀子·修身》:“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割断;切断

《战国策·楚策》:“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t

断;不再连贯。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绝缘;断绝;隔绝

停止;中止。

《礼记·杂记下》:“当袒,大夫至,虽当踊,绝踊而拜之。”

元·周砥《夜坐怀孝常》诗:“坐绝百虫响,旅怀才夜宁。”

绝交;滔滔不绝;络绎不绝

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

《吴子·治兵》:“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

唐·李白《赠华州王司士》诗:“淮水不绝波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灭绝;弹尽粮绝

杜绝;摒弃。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引申为拒绝;不接受。

丁玲《韦护》第二章六:“韦护再三想,他实在没有绝她的理由。”

灭亡;死亡。

《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

气绝;绝命;悲痛欲绝

缺乏;贫困。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

落。

战国·屈原《离骚》:“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横渡;越过。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超过。

南朝·宋·鲍照《代朗月行》:“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光。”/t

形容词

高超的;独一无二的。

《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郑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绝技;绝招;绝伦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绝境;绝路;绝处逢生

名词

古代格律诗的一种体裁。参看“绝句”。

五绝;七绝

副词

表示程度高或范围全。相当于“极、最”。

《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唐·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新安吏》诗:“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绝妙;绝早

表示坚决的情态,相当于“绝对”“无论如何”(用在否定词前面)。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盖是时去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信不妄也。今则绝不复见。”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初时满生心中怀着鬼胎,还虑他有时到来,喜得那边也绝无音耗。”

绝无仅有

近义辨析

决、绝

“决”和“绝”古代不同音,普通话同音。这两个字都可以作副词,用在“不、无、非、未、没有”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一定、必定的意思,如:决不反悔、绝不答应;决无二心、绝无此事。“绝无仅有”不作“决无仅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上】【糸字部】情雪切(jué)

断丝也。从糸①,从刀,从卩。

?②,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

【注释】①“从糸”句:孔广居《疑疑》:“绝从卩,会骨至卩而断意,卩亦声。”②?:孔广居《疑疑》:“右画宜连,盖亦从刀也。”

说文解字注

断丝也。断之则为二,是曰绝。引申之,凡横越之曰绝,如绝河而渡是也。又绝则穷,故引申为极,如言绝美、绝妙是也。许书《?部》云:“陉,山绝坎也”,是中断之义也,《水部》曰:“荣,绝小水也”,是极至之义也。阎氏百诗乃以绝河释荥,以释《禹贡》,不知《禹贡》荥泽,自古作从三火之荧,后人乃譌为荥。

从刀糸,断丝以刀也,会意。

卪声。以上五字今定。情雪切,十五部。

?,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象形也。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绝·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6

古文:?、?

《广韵》《集韵》情雪切。《韵会》徂雪切。竝音截。《说文》:断丝。从糸从刀从卪,象不连体绝二丝。《广韵》:绝作绝,非。《博雅》:断也。《玉篇》:灭也。《书·甘誓》:天用勦绝其命。

又《诗·小雅》:终逾绝险。笺:逾度陷绝之险。

又《礼·月令》:振乏绝。疏:不续曰绝。

又《周礼·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绝祭。注:绝肺以祭,谓之绝祭。

又《尔雅·释木》:正绝流曰乱。注:直横流也。《史记·天官书》:绝汉抵营室。注:索隐曰:绝,度也。《荀子·劝学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注:绝,过也。

又屈原《离骚》:萎绝其何伤兮。注:绝,落也。

又《集韵》租悦切。音茁。义同。

又《韵补》叶此芮切。司马相如《哀二世赋》:以绝叶势。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dzʰ

i̯wat

王力系统

dz

ǐwat

董同龢系统

dzʰ

juæt

周法高系统

dz

jiwat

李方桂系统

dz

juat

西汉

东汉

jiat

ji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jiwɑt

北魏后期北齐

黠屑薛

jiwɑt

齐梁陈北周隋

黠屑薛

jiwɑt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dzʰ

i̯wɛt

拟音/王力系统

dz

ǐwɛt

拟音/董同龢系统

dzʰ

juæt

拟音/周法高系统

dz

iuæt

拟音/李方桂系统

dz

jwät

拟音/陈新雄系统

dzʰ

ǐuɛt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韵部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十七薛

仙A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情雪切

dzʰjuæt

集韵

入声

十七?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租悦切

tsiuæt

韵略

入声

徂雪切

增韵

入声

情雪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平声

车遮

撮口呼

全清

tsiuɛ

中州音韵

入声作平声

车遮

藏靴切

洪武正韵

入声

五屑

全浊

情雪切

dz‘yet

分韵撮要

阳入

第十三鸳婉怨乙

该文章由作者:【李鸿章大杂烩】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