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是一种自然天气,指降水强度很大且很急的雨。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n/n暴雨产生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按降水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个等级。暴雨预警信号的等级分为四个等级,Ⅳ 级(一般)、Ⅲ 级(较重)、 Ⅱ 级(严重)、 Ⅰ 级(特别严重),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中英文图标标识。
暴雨定义
暴雨(torrential rain)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雨势倾盆。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
中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形成原因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r
/r
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块的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降水单位,虽然每块单位水平范围只有1~20千米,但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一团团的积雨云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岭,强烈发展时,从离地面0.4~1千米高处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常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云上部的水滴就要结冰,人们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顶的丝缕状白带,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飞舞所致。地面上是大雨倾盆的夏日,高空却是白雪纷飞的严冬。/r
/r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之内,由空中降落的雨量在50.0毫米99.9毫米的为暴雨,100.0毫米至199.9毫米的为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的为特大暴雨。产生暴雨要有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积雨云内上升气流非常强烈,垂直速度可达20~30米/秒,最大可达60米/秒,比台风的风速还要大。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水滴不断增大,云内的水滴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r
/r
在中国,暴雨的水汽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有时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同时来自东、南两个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为主,后期又以偏东为主。中国中原地区流传“东南风,雨祖宗”,正是降水规律的客观反映。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其大的达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有波动的地区,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产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的现象,形成暴雨中心。/r
/r
另外,地形对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从南海有一股湿空气输送到华北,这股气流恰与太行山相交,受山脉抬升作用的影响,导致沿太行山东侧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1975年8月4号,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而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8月5~7日降水量达1600多毫米,而距林庄东南不到40千米地处平原区的驻马店,在同期内只有400多毫米。/r
/r
另外,暴雨产生时,一般低层空气暖而湿,上层的空气干而冷,致使大气层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季节分布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冬季暴雨局限在华南沿海,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间,长江中下游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面积广、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台风暴雨十分活跃,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r
/r
中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中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华南(两广、闽、台)是中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从4至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日的中心。/r
/r
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异常,1981年在中国西北一些地区都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暴雨。有时候本来多雨的地区反而出现旱灾。
预警信号/r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蓝色预警/r
/r
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r
/r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r
/r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r
/r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r
/r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r
/r
暴雨黄色预警/r
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r
/r
防御指南:/r
/r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r
/r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r
/r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r
/r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r
/r
暴雨橙色预警/r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r
/r
防御指南:
/r
/r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r
/r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r
/r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r
/r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r
/r
暴雨红色预警/r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r
/r
防御指南:/r
/r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r
/r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r
/r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r
危害作用
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暴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护措施
暴雨前的准备/r
/r
●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r
●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r
●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r
●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r
●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r
/r
应急要点/r
/r
●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r
●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r
●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r
●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r
●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r
●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r
●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r
●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r
●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r
/r
专家提示/r
/r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r
●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r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r
●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该文章由作者:【参宿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