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拼音:sù、xiǔ、xiù)是汉语一级通用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在屋子里,躺在席子上睡觉。本义就是夜晚睡觉。引申有居住、住宿的地方、夜等等意义。“夜”本身含有过去了的意思,所以“宿”又引申为素来就有的意思。又引申为量词,指一夜,这时读为xiǔ。又指天上的星辰。这时读xiù。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本像人(构件B)在屋子里(构件A)躺在席子上(构件C)睡觉之形。金文(图2、3)的各部分与甲骨文相同,有的席子开始变为三角形,如图2。小篆把像席子形的部分变为“㐁”(图6)。隶书(图7)和楷书将人形写作单人旁“亻”;像房子的部分变为“宀”,字形也由半包围结构变为上下结构,这都是适合乎规律的演变。只是像席子的部分变为“百”,与“百”(bǎi)同形了。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宿“从宀,?声”,“?”是“夙”的古文。后代学者指出,“?”更有可能是异体的“宿”字,与“夙”没有关联。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sù | 动词 | 住,过夜,夜里睡觉 |
〈文言〉处于。谓日月运行在空中所处的位置。 | ||
〈文言〉拖延;停留。 | ||
〈文言〉隐含;寄寓。 | ||
〈文言〉安心;安于。 | ||
〈文言〉预先;早先。 | ||
〈文言〉祭祀前,主祭人别居斋戒称宿。 | ||
名词 | 住宿的地方。 | |
〈文言〉栖宿了的鸟。 | ||
古国名。故地在今山东东平县东。 | ||
姓氏用字。参看“宿姓”。 | ||
形容词 | 隔夜的,前一夜的。 | |
〈文言〉大。 | ||
从前就有的;素来就有的。 | ||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项工作的。 | ||
前世的。 | ||
副词 | 素常;一向。 | |
xiǔ | 量词 | 用以计算夜。 |
xiù | 名词 | 中国古代天文学指某些星的集合体。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宀部】息逐切(sù)
宿,止也。从宀,?①声。?,古文夙。
【注释】①?:林义光《文源》:“?为古文夙,不可考。”
说文解字注
止也。
段注:凡止曰宿。夜止,其一耑也。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即《左传》之凡师一宿曰舍,再宿曰信,过信曰次也。止之义引伸之则为素,如《史记》云宿将、宿学是也。先期亦曰宿,周礼世妇掌女宫之宿戒,祭统宫宰宿夫人,礼经宿尸皆谓先期戒饬。郑云:宿读为肃。
从宀,?声。?,古文夙。
段注:息逐切。三部。按去声息救切。此南北音不同。非有异义也。星宿、宿留非不可读入声。
广韵
息救切,去宥心‖宿声幽1部(xiù)
宿,星宿。亦宿留。又音夙。
息逐切,入屋心‖宿声觉1部(sù)
宿,素也。大也。舍也。《说文》作㝛,止也。《左传》曰:“一宿为舍,再宿为信。”又姓,《风俗通》云:“汉有雁门太守宿详。”又虏复姓,后魏末有贼帅勤宿明达。又虏三字姓,《后魏书》:“宿六斤氏后改为宿氏。”又息救切。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宿·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8。
古文:㝛、夙
《广韵》息逐切。《集韵》《韵会》息六切,竝音夙。《说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诗·周颂》: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注: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礼·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释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又《增韵》:安也,守也。《左传·昭二十九年》:官宿其业。注:宿,安也。
又《周礼·宫正》注:诸吏直宿,谓职王宫之守卫者。
又《广韵》:素也。《史记·信陵传》:晋鄙嚄咤宿将。
又《庄子列传》: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又国名。《春秋·隐元年》:及宋人盟于宿。
又邑名。《史记·卫世家》:孙林父甯殖,谋逐献公怒如宿。又蒯瞶入宿。
又《史记·吴世家》:将舍於宿。《左传》:作戚,字别义同。
又姓。《风俗通》:汉雁门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进。
又通作夙,早也。《周礼·春官》:世妇,掌女宫之宿戒。注:宿戒,当给事,谓豫告之也。
又与肃同。《礼·祭统》: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注:宿读为肃戒也。又《仪礼·宿尸注》:宿,与曲礼主人肃客入之肃同。
又去声。《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记》《汉书》二十八宿。正义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吴都赋》:穷飞鸟之栖宿。注亦音秀。是星宿之宿,与栖宿之宿,古皆通同。
又叶息流切,音羞。《庄子·天地篇》: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
又叶相即切,音息。班彪《冀州赋》:遵大路以北逝兮,历赵衰之采邑。丑柏人之恶名兮,圣高帝之不宿。
字形书法
【笔顺】①丶(点)②丶(点)③㇖(横钩)④ノ(撇)⑤丨(竖)⑥一(横)⑦ノ(撇)⑧丨(竖)⑨㇕(横折)⑩一(横)⑪一(横)
【写法】❶“宀”窄、扁,“佰”宽、大。❷“宀”,居上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❸“佰”,主体居下半格;“亻”窄“百”宽;顶部“亻”高,底部“百”高;“亻”,两笔在横中线下侧相接;“百”,首笔横起笔竖中线左侧,写在横中线上侧,“日”的左竖在竖中线。
韵书集成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秀 | 流 | 去声 | 四十九宥 | 尤 | 心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息救切 | sju | |
肃 | 通 | 入声 | 一屋 | 东 | 心 | 合口呼 | 三 | 全清 | 息逐切/音夙 | sjuk | ||
集韵 | 秀 | 流 | 去声 | 四十九宥 | 尤 | 心 | 开口呼 | 三 | 次清 | 息救切 | siəu | |
肃 | 通 | 入声 | 一屋 | 东 | 心 | 合口呼 | 三 | 次清 | 息六切 | siuk | ||
缩 | 通 | 入声 | 一屋 | 东 | 生 | 合口呼 | 三 | 次清 | 所六切 | ʃiuk | ||
戚 | 梗 | 入声 | 二十三锡 | 青 | 清 | 开口呼 | 四 | 次清 | 仓历切 | tsʰɛk | ||
韵略 | 去声 | 宥 | 息救切 | |||||||||
入声 | 屋 | 息六切 | ||||||||||
增韵 | 去声 | 宥 | 息救切 | |||||||||
入声 | 屋 | 息六切 | ||||||||||
中原音韵 | 粟 | 入声作上声 | 鱼模 | 心 | 撮口呼 | 全清 | siu | |||||
宿 | 入声作上声 | 尤侯 | 心 | 齐齿呼 | 全清 | siəu | ||||||
秀 | 去声 | 尤侯 | 心 | 齐齿呼 | 全清 | siəu | ||||||
中州音韵 | 入声作上声 | 鱼模 | 叶须上声 | |||||||||
入声作上声 | 尤侯 | 叶差上声 | ||||||||||
去声 | 尤侯 | 叶脩去声 | ||||||||||
洪武正韵 | 秀 | 去声 | 十九宥 | 尤 | 心 | 蘇 | 全清 | 息救切 | siou | |||
夙 | 入声 | 一屋 | 东 | 心 | 蘇 | 全清 | 蘇玉切 | syuk | ||||
分韵撮要 | 宿 | 阴入 | 第六东董冻笃 | 笃 | 心 |
该文章由作者:【周啸天】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