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由于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存在连续的相关性,故任何高血压的定义都是人为的,并且在某血压阈值有明确证据表明治疗益处大于潜在风险。
血压标准
年龄 | 收缩压(男) | 舒张压(男) | 收缩压(女) | 舒张压(女) |
16—20 | 115 | 73 | 110 | 70 |
21—25 | 115 | 73 | 110 | 71 |
26—30 | 115 | 75 | 112 | 73 |
31—35 | 117 | 76 | 114 | 74 |
36—40 | 120 | 80 | 116 | 77 |
41—45 | 124 | 81 | 122 | 78 |
46—50 | 128 | 82 | 128 | 79 |
51—55 | 134 | 84 | 134 | 80 |
56—60 | 137 | 84 | 139 | 82 |
61—65 | 148 | 86 | 145 | 83 |
注:以上统计为1998年完成的,如今人的平均血压有所增加。
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则需要一个反复测量和监测的过程,如果确定是患有高血压,那么就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确定病因并施以治疗。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血压“正常高值”。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血压“正常高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高值”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大得多。其次,处于“正常血压组或理想血压组。对于这组人,应该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喜食油腻食品或过咸食物等;定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所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医生联系及时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千万不能认为“不要紧”或顺其自然发展。最后,处于“正常高值”的人,如果患有糖尿病或并发心、脑、肾损害,则应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药物选择以长效降压药为优,以维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降低风险
该文章由作者:【天然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