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汉语汉字)

义(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又表示合乎正义的,用作修饰语。由此还引申指对事物或文字所作的合一而恰当的解释、意义,由合宜、合理引申指人之间在感情、言行方面合宜的联系、情义。义又指名义上的。

义(汉语汉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义(义)yìㄧˋ◎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

~执言。◎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情谊:~气。恩~。~重如山。◎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指认为亲属的:~父。◎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姓。

方言集汇

◎粤语:yi6

温州话:腻

汉字演变

详细解释

详细释义

◎义/n

義yí/n

〈名〉/n

(1)(“仪”的古字)/n

(2)仪容;状貌[appearance;looks]/n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n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n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n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n

(3)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n

(4)仪制;法度[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n

(5)另见yì

基本释义

義 yì /n

〈名〉/n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n

(2)同本义[justice;righteous;just]/n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n

义不杀少。/n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n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n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n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宋·苏洵《六国论》/n

(3)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n

(4)情谊[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n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n

(5)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n

(6)意义;意思[meaning]/n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n

(7)又如:词义/n

(8)理[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n

(9)姓

示例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道义上,兄友弟恭,不容许推辞。

〖例句〗关心爱护残疾人是社会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填:充满。膺:胸膛。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胸膛。

〖例句〗因为听信虚假广告的治疗方法,她那双原本美丽的眼睛失明了,听到这件事情,人们无不义愤填膺。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头观望或退缩。

〖例句〗学成回国后,他义无反顾的来到偏远山区,他说:“这里的人们需要我。”

【义务】yìwù ①应尽的责任。②不要报酬的。

〖例句〗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义演】yìyǎn 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筹款而举行演出。

〖例句〗为援助受灾地区的人民,文艺界组织了多场义演。

【义正辞严】#yì zhèng cí yán 理由正当充分,措词严正有力。

〖例句〗他在文章中义正辞严地批驳了反动文人的丑恶行径。

相关词语

源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1、义工:名① 自愿参加的无报酬的公益性工作:学生们在居委会干部指导下从事~。

②从事义工的人:退休后他到福利院当起了~。

2、义捐:动 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而采取的捐献钱物:开展救灾~活动。

3、义军:名 起义的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4、义拍:动 为了给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拍卖物品,拍卖的物品往往是捐献的。

5、义诊:动① 为了给正义或公益的事情捐款而设门诊给人治病。

②医生无报酬的给人治病。

6、义战:名正义的战争。

7、义务教育:国家在法律中规定一定年龄的少年儿童必须受到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8、义赛:动为了给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举行体育比赛。

说文解字

义的源字是羊在上,下边是人手持戈。上面的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上边两点左右均分,中间也是左右对称,象征公平之意。第二种解释是祭祀的羊,表达的是信仰。而下边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源字的意思就是:为了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对个人则是我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二】【我部】义

己之威仪也。从我羊。羛,《墨翟书》义从弗。魏郡有羛阳乡,读若锜。今属邺,本内黄北二十里。宜寄切〖注〗臣铉等曰:此与善同意,故从羊。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己之威义也。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宫。象人腹。故谓身曰己。义各本作仪。今正。古者威仪字作义。今仁义字用之。仪者,度也。今威仪字用之。谊者,人所宜也。今情谊字用之。郑司农注周礼肆师。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是谓义为古文威仪字。谊为古文仁义字。故许各仍古训。而训仪为度。凡仪象,仪匹,引申于此。非威仪字也。古经转写旣久。肴襍难辨。据郑,许之言可以知其意。威义古分言之者,如北宫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义,诗言令义令色,无非无义是也。威义连文不分者,则随处而是。但今无不作仪矣。毛诗。威义棣棣。不可选也。

传曰。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闲习也。不可选,物有其容不可数也。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故文王,我将毛传皆曰。义,善也。引申之训也。从我。从羊。威仪岀于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制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羛,《墨翟书》义从弗。墨翟书,艺文志所谓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义无作羛者。葢岁久无存焉尔。从弗者,葢取矫弗合宜之意。魏郡有羛阳乡,读若锜。此以地名证羛字。

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䚻俗方语。如莲勺呼辇酌。单水呼班水。鲖阳呼纣阳。大末呼闼末。剡呼舌剡反。郦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数。羛阳读若锜,同也。然注家皆读羛阳,虚宜切。与锜音稍不同也。今属邺本内黄北二十里乡也。近此十二字。乃后人笺记之语。非许语也。邺,内黄皆魏郡属县。羛阳悧本在内黄北二十里。司马绍统郡国志曰:魏郡内黄有羛阳聚。刘注。世祖破五校处。光武纪大破五校于羛阳降之。李注。羛阳聚属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尧城县东。诸本有作茀者,误也。左传。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于戏阳。杜注。内黄县此有戏阳城。按汉晋皆在内黄北。魏地形志无内黄县。当是倂于邺。则羛阳亦在邺矣。故知必后人笺记语也。戏羛音同。许宜反。左氏传。有戏阳速。则戏阳又为氏姓。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字形对比

义和乂的区别

很多人把乂写成义,认为是一个意思,其实乂是交汇之意。义字没有这个意思,“义”的繁体字与“乂”完全不同,现在的简体“义”实为“乂+丶”。宋太宗是赵光义,不是赵光乂。湖南省宜章县,古叫乂章,大小章水交汇之意。很多资料写成义章其实是错误的。

姓氏“义”

义,是一种姓氏,比如义院辉。位于湖南南部的江永县上江圩镇葛覃村就是典型姓“义”的村落,姓“义”的大多属于瑶族。

该文章由作者:【霹雳哥】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